董 玥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盖平小学 辽宁抚顺 113001)
目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只喜欢玩游戏,而对需要掌握的操作微机的技能普遍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本人从事多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研究不同的心理特征,有地放矢的变化教学方式,经过本人反复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总结,探究出适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激发孩子各个方面的学习潜能,并利用各种评价方式,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活”起来,达到高效。
本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有意的设置出问题,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老师有意的带进到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中,同时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明确学习的任务,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学会教学知识点,达到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本环节,要求教师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教学内容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想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具有亲切感,不陌生,产生心理的共鸣,以便更容易的接受学习知识。教师这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的一切手段,结合声、光、电等媒介和电化教学的多种手段,达到新颖,有趣的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同时更要注意是否与教学内容结合的紧密,让学习内容与情境的创设完美结合,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维持学习过程。通过教学的实践,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任务是教学中的“导火索”,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出任务的进行。如讲解五年级上册电子文稿PPT第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我采用了游戏导入法,使用PPT制作了找不同的游戏情境,学生在欢快的声音中,寻找图片的五处不同,找出后教师告知学生这个游戏是用PPT软件制作的,学生看后,说出“怎么做出来的”……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老师做的更好。” 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的铺垫。接着教师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看任务进行学习新知。
学生在第一阶段明确研究任务后,满怀激情的进入到第二阶段,此时的课堂教学是气氛最活跃的关键时刻,教师借机让学生进行讨论完成任务的可行性方法,分析出具体的任务分工,使学生明确下一阶段要做的工作。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各小组明确完成任务的基本要求,并帮助指导一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学习过程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在学生已明确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将设计好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提出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探索研究的环节中要求在前一环节创设情境后,学生满怀热情的准备参与教学活动了,这时在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学生在小组长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学习,开展探究活动。学生也可以通过围绕相关的主题展开学习,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和手段,查阅信息资料,进行多次的尝试和探索,最终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应用和意义的建构,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采用交流展示的渠道,直观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不能放弃对问题的探究机会,把共性问题在全体学生中提出,并共同找出解决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对知识的完全掌握。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提示;有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者教材提供的方法、自己尝试操作、同学间互相帮助、请教老师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的操作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发现有创意的学生和好的经验、找出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指导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学生创意和经验,引导学生归纳方法、继续完善各自的作品,并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巩固新的操作技能,最终完成作品的制作。有的知识可由教师来讲解,例如: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多样的,但结果是唯一的。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因为教学内容多,课堂时间有限而省略本环节。因为这一环节对学生整体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所以在本环节中我经常会采用了自评、互评、师评多元评的方式。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进入到这一环节,让学生先自己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创作的想法,然后组内互评优缺点,最后展示小组有代表性的作品,当老师发现共性问题时,应及时采用全体教学的形式,全班共同研讨,发现问题。同时,通过学生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教师可根据不同时机选择出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这样才能使教师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状况,并为学生下一步任务的完成提出了改进、优化的方法。通过实践我把它分为了作品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作品性评价是: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评价学习内容通过作品是否完成、作品是否有创新、是否有不足、如何改进等。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小组合作如何、自学状态如何、听课是否认真、讨论是否有效。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任务”时,要围绕每个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一系列任务,使学生在悄无声息中学会知识,达到三维目标中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己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