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熙尧 齐长青 薛景业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大学是一个人才的培养地与输出地,同时也是创业者的“摇篮”。根据报告显示,我国有90%的在校大学生有创业的意向。证实如果有很好的创业机会,大多数的大学生会选择创业。这与我国的高校双创教育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双创教育自九八年引入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试点阶段;创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对接阶段;支持国家双创战略、双创教育的全面实践阶段;扎实推进双创教育实践阶段。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1]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是大学生对创业充满了信心。大学生创业同时面向在校大学生与毕业生两个群体,使在校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也使毕业生在毕业之后的工作创业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一批高素质,强能力的有志青年,但创新创业只是他们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探路。他们勇于探索,敢于探索。希望通过创业来提高进入社会工作所需的技能与素质。[2]
但创业是一条艰辛的道路,而且成功属于少数人。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的成功率。美好的梦想往往都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不少的创业大学生因创业失败,失去了对创业的信心。从而放弃了创业之路。还有更糟糕的是,创业肯定会对部分学业有所影响。有的创业失败学生开始荒废学业,自暴自弃。这当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局,但这也是大学生创业一个严峻的现实。[3]
大学生创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选择符合专业方面的创业。当然,这种创业方式,相对于创业大学生会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可以为自己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可谓一举两得。当然还有一些创业形式就是比较常见的商业贸易,比如,在这个网络经济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开网店卖服装、家居等。或者直接租店面进行实体店经营,当然相对于开网店,实体店的资金投入更多,所以风险也会更高。部分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前列的高校,对此就建立了大学生孵化园,为大学生实体经营提供店面和专业指导。在今后创新创业普及全国,各高校肯定会对创业大学生有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大学生创业其实不只是大学生自身的选择,还有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所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门槛越来越低,但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上了大学就有好工作”年代已经过去,现在这个年代需要的是能力。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靡全国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故国家颁布多项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大举措。
创业之路可谓艰难,别说是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就连在社会中打拼多年的“老手”也对创业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多数的大学生创业都以失败告终,一件件失败案例让后来者对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充满怀疑。一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大学生创业相当于白手起家。自己没有厚实的资本作为支撑,做事也就变得畏手畏脚。二是对“大学生创业”没有信心,失败案例太多,都害怕失败。毕竟自己还是学生,肯定没有任何创业经验。大学生创业者所能承受的“风险”太小,“创业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小,对创业成功与否有重要作用。创业必然有风险,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一旦遇到困难,就坚持不住了,心里承受能力太差。
因为大学生没有任何资金来源,所以创业的资金多数由家庭提供,虽然有很多大学生创业贷款政策,但由于对创业能否成功不太自信,最终还是选择了由家庭承担。很多家长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不太了解,也认为学生在校就应该好好学习,创业应该是毕业后的事,所以不太支持大学生创业。没有家庭的支持,大学生想凭一己之力自主创业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家庭支持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实施。
很多大学生有理想与抱负,但眼高手低。对创业缺乏完全的认识,在创业过程中只是纸上谈兵,对具体的经营缺乏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大学生长期在校园中,与社会接触较少,校园与社会完全是两个概念,缺乏社交技巧,对职场的“游戏规则”不太熟悉,导致在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普遍偏低。[4]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缓,受传统高等教育影响。大学生创业发展并没有达到成熟,开始多为理论的指导与思想的引导。思想转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毕竟传统就业观还是占据主导。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高高校还缺乏专业化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团队。
大学生本人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更多的了解。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不能因为别人失败,就放弃自己成功的机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并结合现实,对自己的创业项目做好规划。 同时做好资金的准备,一切结合实际,学生创业者树立“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有多少资金办多少事”的观念。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开始,慢慢做大做强。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的基地,高校应切实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将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创业所需的素质和能力。高校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其次,开展更多创意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创业兴趣,招聘相关专家组成专业团队对大学生创业进行专业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资金是创业的前提,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资金帮助,你是通过贷款政策,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启动资金。二是财政支持高校建立更多的大学孵化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硬件设施和专业指导。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道路还很长远,需要大学生、高校、国家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为解决影响我国长远发展的就业问题而奋斗。
[1]丁琳萱.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北华大学 吉林 2016.
[2]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R]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
[3]刘建设.大学生自主创业背景、困难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 2010 .
[4]于海云;窦新华;剡佳媛;钱怡.《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06.25.
[5]王俊富;孙文堂;宋传旺.《中国冶金教育》.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