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红
(通榆县八面乡学校 吉林白城 137200)
大教育家秦牧曾经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装的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材料仓库,装的是从书籍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仓库装的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有了这三个仓库,写起文章来就容易多了。”其实这段话中所说的这三个仓库正是学生写好作文应具备的条件。
荀子在《劝学》中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句话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汉朝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其实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有没有东西可以写,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而养成这一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写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既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但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写日记的通病是他们就像记流水账,写来写去自己都不爱写了。于是平时我都要求学生写日记时要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留心观察,捕捉生活中的小镜头,而这些小镜头不仅仅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去想,用积极的情感去体验。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日记又来源于生活,就应该有源源不断的好材料。例如:看了一部电视剧,读了一篇好文章可以写点随笔;听到家里人议论一天的学习和工作,把它记录下,就是一段人物的对话描写;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有头有尾的把它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记叙文;对某个宠物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的全程观察,就会有精彩的系列观察日记。还记得为了教孩子们写好观察日记,我带着孩子们一起种植花草,一起见证它们从发芽到长大,再到花开的全过程。边观察边写作,孩子们竟然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从他们的日记里我看到了花草发芽时他们的喜悦;花朵开放时他们的兴奋。曾几何时,因为失去一条我们共同养的金鱼孩子们伤心流泪,用手里的笔抒发自己的悲伤。其实,只要坚持每天回顾生活,想一下今天我做了什么事情、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是有意义的。就这样每天积累一点,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丰富的作文材料就靠这平时的点滴积累起来了。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作文是一种独立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写作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除了生活中的积累以外,必须同整个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紧密的联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在书籍中获得写作材料。都说兴趣是行为的内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至关重要。首先必须找到兴趣点,我们知道小学生一般比较喜欢情节性和趣味性浓厚的文章。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就会为学生推荐一些这样的文章和书籍。可我觉得最了解学生的莫过于他们自己,他们自己喜欢哪本书、哪篇文章、哪个人物等等。于是,我每周都在班级举办一次读书汇报会,让学生汇报一下自己阅读的收获和体会。还记得“图书角”这几个字吗?我不知道别的老师是怎样理解和使用它的,而我是利用图书角,倡导学生拿来自己喜欢的文章或书籍放在这里,让学生在交流互换中阅读到更多的书籍,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积累了更多的语言和词汇,并学习怎样应用。此外,我还组织开展学生阅读互评活动。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该怎么做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我修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我先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来阅读,,阅读完之后写一篇读后感,我自己则改变以往一人评价的形式,组织学生们进行互评,让学生行使一下当小老师的权利。其实,帮助别人批改作文,是一个帮助别人完善作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别的同学作文里的优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遵循修改规律,所以,这样的阅读互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人际交往已经成为主导活动,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够分辨善恶美丑,并不是正襟危坐才能积累到丰富的语言,语言的积累不仅要从书本上得到,还要善于从生活中学习,向人民学习语言是许多优秀作家写作的诀窍。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语言各具特点,有风趣幽默的、有华丽生动的。为了督促孩子们养成积累生活语言的习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积累本,学生可以随时有选择的搜集到本子上。隔一时间大家就一起交流一下,学生们积累的人民语言有歇后语、有顺口溜、有古诗词、有谚语、有谜语。遇到特别有趣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当时的语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学生们积累的语言更加丰富。
写作是学生感官、精神和情感同时体验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要在教学中既扶又放,指导学生把积累的材料进行加工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只有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材料,写起文章来才能文思敏捷,得心应手。最终学生的写作能力才逐渐提高。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靠一朝一夕努力无法写出优美的文章。所以学习写作需要从小做起,只有打好基础,你才能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