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及第中学 李臣祥
在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中较易形成的问题是:编写的形式较单一、内容不合理。尽管现在在大力倡导新课标,教师也认识到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的重要性,而且也已有了成套的模板,但也正因为在这一特定的模式下编写,渐渐地与导学案原本的编写意愿相背离。高中数学属于对学生理性思维要求较高的一类学科,多数概念性问题并不是只对学生灌输公式,而是为了让学生的思想当中生成数学的概念,所以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如只一味地模式化,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和预习的情况,一定很难收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导学案,主要问题是一部分具有较长教龄的教师,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形成了只教不导的相关问题;而年轻一些的教师,因为缺少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于导学案太过依赖,所以便形成了导而不教的相关问题,这便让导学案的作用发挥非常不理想。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功能是否能够有效发挥,与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有效性有关,与过去教学的经验相结合,有效解决导学案的编写问题,从根本上认识到导学案的本质,确定导学案的应用作用,才可以让导学案带动学生的学习。教师需遵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导学案的编写:(1)导学案内所编写的学科内容需和教学的目标与教学大纲相符;(2)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需从学生整体、具体情况来着手,在清楚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有层次、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编制出最合理且实用性强的导学案;(3)导学案课堂的小结环节,需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呈现,而不只是编写在预习的导学案当中;(4)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还需体现导学案的检测功能,编制基础性的检测题与综合性的检测题,从而对各阶段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
对于导学案使用中的问题,也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着手解决。课前导学案的应用中,需给学生足够时间让其清楚导学案的内容,在学生预习完以后,教师还需及时地阅导学案,以此掌握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在课堂上,教师需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变化,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后,教师统一收回导学案并作出针对性的批复,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的同时,还需对自身制作的导学案进行反思,如此导学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双向过程,同时还需要在教师的归纳总结指导下帮助学生进行重点内容的思路总结与规律技巧掌握,使其在线性梳理中增强学习印象,查漏补缺。在导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不仅能够在灵活的学习与运用中找到学习方法,更能由此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