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艳
(济南市新世界小学 山东济南 250000)
小学阶段是语文素养养成的关键阶段,它对小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使用,以及人生观念、行为品格的形成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提倡快乐教学、能力教学的口号已经打响,但就现阶段的教学状况而言,仍然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和调整,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一门知识与素养结合的养成教育。[1]
语文的含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简单的声音和文字的组合;而更深一层的含义,则是对文字和声音的理解和运用,是对语感、语音、语气的控制,更是通过恰当的排列组合,使语言变得更加优美悦人,达成良好的沟通效果。而语文素养的含义,是建立在语文含义的基础之上,再结合思想和观念的融入,恰到好处的观点输出。良好的语言素养不仅表现在文字和谈吐上,更是一种是德行,智慧和能力的展现。[2]
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首先能够保证与人沟通的顺畅,确保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有效性。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语言素养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必要保障。其次,语文素养教育有益于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语文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缺陷和不足,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此外,良好的素养教育有助于学生对是非观念的认知,有利于学生道德、品格的形成。[3]
现阶段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仍然停留在应试层面,这就导致了课程无论从内容方面还是教学方法方面,都会以试题和试卷需要的能力为主。学生并没有清晰透彻的掌握相关的能力,这一点从试卷上就可以看出。例如:卷面上的客观题,一些有固定答案或背诵类型的题目出分率会非常高,而阅读,作文一类的主观题型则会很难出分。甚至一些阅读题的答案学生不会有自己的主见,只按照固定的答案模板进行改写。
传统语文课堂大多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为主要形式。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水平有限,在课堂精力和注意力方面相对较弱,面对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很难保证从头到尾的专心。加之受到课程时间、内容和要求的限制,双方交流的机会有限,教师并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此外,书本上的知识有限,对于大千世界中的语文角色而言只是凤毛麟角,并不能全面的带动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跟感悟,导致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到语文的乐趣和作用,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以兴趣为依据的选择阶段。而现阶段的语文课堂多以讲解型、教导型为主,过程平淡乏味,课程缺乏新鲜感,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加之一些题海练习,分数为主的评判观念,会让学生产生麻木情绪,甚至产生反感心理。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热情低迷,排斥的现象。
语文素养的培养课堂时间是关键,但环境和氛围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利于语文能力积累的环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当下热门的党政时事、新闻事件等,与学生进行交流,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实现素质提升,又能够了解学生对事件的立场和观点,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走向。同时,在交流中也要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其勇于表达观点和提出疑问;充分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此外,如果发现学生表达存在误区、观念混淆时,也要及时更正,确保素质地基的稳定牢固。
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缺乏对学生能力的挖掘和开发,缺少兴趣启蒙,不能适应素质教学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思维成长的需求特点,结合语文素养教学的需要,适时调整授课形式。以学生的兴趣点为主,结合故事、游戏或者比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确保学生在课堂时间的有效参与度;其次,要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的课堂形式,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接触国家新闻、社会事件的平台,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是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网络科技带来的极大便利,积极利用网络储备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与同行业的同事进行教学方法的沟通和共享,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在课堂上的应用,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接触更多的文化形式,帮助学生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保护其学习兴趣和能力。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圆明园的景观图片,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当年的辉煌,然后深刻体会到“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汇的意思,最后在给学生展示圆明园毁灭后的图片,通过毁灭前后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更让学生明白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的道理。
语文素养的养成是基础知识、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品格德行等多重能力的结合。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更是打基础、塑结构的关键时刻,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对待学生的语文启蒙工作,树立长远的教学目标,适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前沿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保持对语文的兴趣,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此外,通过语文的素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获得良好的品格和意志,使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完美结合,实现语文素养教学的终极目标。
[1]卢彦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语感及语文素养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33期.
[2]王清明.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3]朱晓芝.谈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N].商丘日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