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技师学院 云南红河 661400)
匠人,又叫手工艺人,是工匠中的一员。匠人喜欢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帮助下,完全用手工完成自己的工作,虽然不能像工厂流水线那样规模化批量化的生产,但是他们往往能匠心独运,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并不是生产线上一堆冰冷的产品,而是一群鲜活的生命,所以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就应当像个匠人,怀着一颗师者的“匠心”,打造“纯手工”的教育![1]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历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是教知识还是育品德,教师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反复”。课堂上要向学生反复讲解重点难点,一遍不会再反复一遍,这种方式讲不明白换一种方式再来过。课堂后,教师要反复研究教学内容,思考教学的方式方法,力求找到最佳的教学途径;在生活中,面对调皮的学生,教师会反复的向其强调纪律,叮嘱安全;面对乖巧的学生,教师也不忘要反复鼓励鞭策他们。[2]
在这样反反复复的“打磨”中,最是考验教师的耐心。并不是今天反复讲解了,明天就能所有学生一百分,也许昨天班会才强调的纪律,今天就有学生再次违反,这也说明,这些懵懂的孩子还未“成器”,他们需要的是耐心的“雕琢”。
我曾感悟于一位钳工实训课老师指导学生,从锉刀的选用,到锉削的姿势,每一个动作,要领亲自示范,手握锉刀在工件上来回锉,一锉就是一上午,一站就是一整天,反复讲解,每一次力道都要均匀,每个动作都要规范到位。一学期又一学期,一届学生接一届学生,这是何等的毅力与耐心。[3]
富兰克林说,耐心的人,能得到他所期待看到的。教师能坚持这样的“纯手工”教育,必将自己的学生雕琢成社会所需要的“艺术品”。
不是所有的教师在踏上讲台的第一天就能领悟到教育的真谛,也不是所有的班主任在第一次带班的时候就能做到顺理成章。公开课上,那些对教学内容张弛有度的讲解,对重点难点条理清晰的分析,行云流水般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师,其实都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理念的传承,对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的结果;
教育不容浅尝辄止,“纯手工”的教育是建立在对教学对象的深入了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这样的了解与认识是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下来成果,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攒足的经验。
教学也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一个教师一天当中可能要将同一个教学内容教上几遍,这个班讲授为主,下一个班可能提问为主。这节课用个挂图展示,下一节课可能换个实物更好。在对自己教学方法的一次又一次改进后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也接过一个新生班,起床做操,开会排队,事无巨细忙得手慌脚乱。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向前辈的取经中,获得了第一手的管理经验,在对班务大事小事的亲自指导中,摸索到了处理突发事件的窍门,在与学生的教学相长中,掌握到了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正是依靠着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改进,我才能从一个新手中的“菜鸟”成为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教师能坚持这样的“纯手工”教育,必将成就自己,成为“手艺”高超的教育“匠人”。
我们常常用能工巧匠来形容匠人,能在重复中发现其中的巧,别出心裁这就是创造。教育看似重复的劳动,其实重复也中充满了各种可能的变化。
俗话说: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学生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永远带来新的变化,新的挑战,保持对学生的热情,欣赏他们的兴趣,体会他们的心情,倾听他们的需求,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老师们自然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体。越是这样与他们相处,越会觉得学生们身上永远有探索不完的“新鲜”。而在老师发现这份“新鲜”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老师投射在他们身上的热情,他们会觉得自己被关注了被重视了,师生关系自然就会伴随着这份“新鲜”感和谐起来!
我校是一个以工科专业为主的学校,就工科专业课内容来说,一个公式,定律可能已经被运用了上百年时间,在这种“古董”级的知识上创造“新鲜”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所以我们不妨在教学教法上多下些功夫,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个性化起来。今天有个智慧的启迪,明天来个人格的感染,充分运用起多媒体手段,再结合实物的演示,老师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教学形式鲜活起来,让教学内容广博起来,让学生们觉得这个课堂永远是千变万化的,这样新知识也就伴随着新教学手段源源不断的输送给了学生。
教师能坚持这样的“纯手工”教育,创造无止境,终能看见桃李遍天下。
做一名“纯手工”教育的教书匠,其实并不容易,这意味着老师们不仅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教育本质,而且还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探索教育的发展,在教学生涯中,耐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但是如果这样的“纯手工”能够牢牢的吸引住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师生关系和谐起来,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习效率提升起来,那么,多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