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夜深“千”帐灯
——以问导思促思维发展例谈

2018-02-23 17:48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周俊文
新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音韵素养思维

□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 周俊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关注日益强烈,对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但核心素养的形成最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这种素养若生于课堂、长于课堂、养于课堂,那么根深叶茂,花果丰硕便可期待,自主成长也不成问题。本文尝试以《长相思》(纳兰性德)课堂教学中遭遇的一个问题为例,探讨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在教学《长相思》的课堂上,学生交流展示时,党真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夜深千帐灯’,而不是‘百帐’‘万帐’呢?”

于大家无疑处而问,可见这位同学对文字的感觉是敏锐的,思维是活跃的。然而,这个问题有没有探讨的价值,探讨的价值何在,如何进行探讨,能不能生成有价值的成果……认识尚不明晰,课堂又不容迟疑,我立即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看看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认识的角度、层次和状况是怎样的。

一、你怎么看——一石激起千层浪

平静的课堂因为这个问题变得热烈起来,大家的思考十分投入,我开始对同学们的看法充满期待了。

任晓缘第一个站起来说:“从课下注释看,‘千帐’乃极言跟随康熙出巡卫军的营帐很多。皇帝出巡,营帐上千,虽不是确切数字,也应该和实际情况差不多,所以是‘千帐’,而非‘百帐’”‘万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晓缘同学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看法,非常好!你也这样认为吗?你的看法是什么?”——首先肯定她的积极发言,评价内容不是当务之急,因为我想听到更多的看法,更多的答案。

明美容说:“我认为纳兰容若跟随皇帝出巡,作为臣子,陪伴君王,通常在称呼写作之时,君王常常用万,而臣子一般不宜用万,此处用‘千’字与作者身份相符合。试想,康熙看到‘万帐灯’,自己想写时该怎么写呢”。

“伴君如伴虎,看来美容同学是心理高手哦!用‘千’字而不用‘万’字,难道只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惹的祸吗?”——我希望能激发更多的思考呈现出来。

王颖欣说:“‘千帐灯’之‘千’除了虚写营帐之多,更多的是以灯火映照不眠之心,抒发思乡之情”。‘万帐’似乎太多,失之杂乱;‘百帐’似乎又太少,失之单薄;只有‘千帐’与作者描绘的意境较为吻合。所以此处只能用‘千帐’,而不能用‘百帐’‘万帐’。”

“唉!这很像个参考答案噢!你是怎么认为的?敢不敢拿出来晒晒,挑战挑战!”——一旦出现了与自己的思考相近似的认识或者观点时,人们常常会因为觉得“我也会”或者“不过如此”而停止思考,为防止思维的怠惰,我继续“挑事”。

邱玲起来补充道:“此处使用‘千帐灯’而不能用‘百帐’‘万帐’,还应该有音韵方面的原因。首先‘夜深千帐灯’是‘仄平平仄平’结构,其次‘千帐灯’的‘千’与下片的‘无此声’的‘无’均为平声,互相对照,而‘百’‘万’均为仄声,从音韵、节奏方面看‘千’字更恰当。”

“这不也是一个参考答案吗?你拟写的答案是什么,说说看?”——我要弱化“参考答案”,强化独立思考,多角度地思考和敢于“进一步”地思考。

颜铭指出:“我们从此词写景的构图来看,‘山一程’‘水一程’可视为线条的勾勒,‘千帐灯’可视为画面的点缀,点线交织构成一幅雪夜行旅图。一程山水,一程相思;千帐灯火,千颗乡心,可以说是思乡之情满卷。另外,数字‘一’和‘千’在诗词中对举,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

本来没有答案,现在出现了这么多答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我该怎么办?

二、你们如何评价——吹尽黄沙始见金

“缘何夜深‘千’帐灯,居然有这么多说法。老师该何去何从,还需要大家帮忙。我们就以以上五位同学的观点为对象,分别分组讨论,来个专家会诊,给它们起起名、把把脉、开开方。”

“起起名”——要想起一个恰当的名字,一要听明白,二要想明白,三要讲明白,这就离不开认真的态度和积极的思维。

很快各小组便起好了名字。

第一组:任晓缘的观点——“写实说”;第二组:明美容的观点——“身份说”;第三组:王颖欣的观点——“意境说”;第四组:邱玲的观点——“音韵说”;第五组:颜铭的观点——“构图说”。

“有了名,便有了归属,谁起名谁负责,要名正言顺,还需要同学们接着把把脉。”——趁热打铁,把思维推向深入。

“把把脉”——就是要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价,有没有道理,道理何在?有没有问题,原因何在?有没有价值,根据何在?这些离不开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接下来是各小组的“把脉”。

第一组:任晓缘依据课下注释认可“千帐”为泛指,但更倾向于“千帐”是写实,是确指,依据是君王卫队,数量上千。本小组认为“千帐”在诗句中为泛指而非确指,诗词中的字词当取其意而不可拘泥于字面,正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样,拘泥于“千里”而追究看不到,听不到,是会沦为笑谈的。另外,晓缘同学谈论问题时有理有据的规范表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一组分析了‘写实说’的不妥,肯定了说理形式的价值,非常好!”——及时点评,给学生以获得感和成就感,鼓励和强化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思考。

第二组:明美容从纳兰容若的身份入手,探讨“千帐”灯的原因,视角独特,出人意料。但是,以臣子用“千”,君王用“万”为论据则失之牵强。本组认为就诗词的解读来说,她的思考可以把我们引向“知人论世”;就“千帐”的根据而言,落点落在作者的写作风格方面更为恰切。

“第二组指出了‘身份说’的不足,同时也明确了‘身份说’的价值,并且还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应该为这个小组点赞。”——有内容,有条理,有深度的思维要通过点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第三组:王颖欣从情感、意境的角度分析“千帐”的表达效果,抓住了诗词欣赏的主要切入点。并且她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呈现“千帐”之妙,也是很有说服力的。本组认为在文体意识,思考深入的层次方面,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第三组充分肯定了‘意境说’,指明分析字词的作用时,比较是可用的方法,文体是需要关注的因素,深入的思考是必备的素养。非常棒!”——对于能够体现学科素养的表达必须要鼓励。

第四组:由于乐谱的失传,再加上语音的变化,在音韵节奏方面我们对词的认识是非常匮乏的,所以邱玲的看法因“难能”而更显“可贵”。我们也不清楚把一声二声归为平声,三声四声归为仄声是否准确,但我们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哪个字在音韵节奏方面效果更好。对可以入乐的词来说,选用哪个字,音韵节奏肯定是一个重要的权衡因素。邱玲的思考很本色,体裁特点不容忽视。

“此组对‘音韵说’的评价客观、理性、积极。当缺乏理性——音韵知识的支持时,我们并非无所作为,可以用感性——反复诵读来检验,积极有为,非常好。”——客观的态度,理性的分析,积极的状态正是创造性思维诞生的沃土。

第五组:颜铭的看法很有意思,起码有两点很可爱:一是以客观的态度从高处俯视作品,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解析,他的高度、角度、方法均令人耳目一新;二是能够运用相似类型的作品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说服力较强。本组认为他是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来审视作品,思考因前置而独特。

“你们的评价很好地抓住了‘构图说’独特的个性,但是,他的论证说服力强吗?”——我的追问直指思维中隐蔽的漏洞。

同学们一阵沉默,看来批判性思维发挥得并不充分。

“请问在证明‘一’‘千’对举表达效果较好时,他用的什么论证方法?”——给分析以进入的台阶。

同学们回答:“例证法。”

“那么,他是怎样论证的呢?”——还原思维过程。

有同学回答:“通过举出三个例子,证明‘一’‘千’对举表达效果较好。”

“那么,这种论证结构严密吗?”——把思维推向深入。

喻兰欣同学说:“这样论证不严密。好比说东家的鹅是白的,西家的鹅是白的,南家的鹅是白的,所以鹅是白的。它经不起北家抱来一只花鹅的反驳。”

“喻兰欣同学讲的很形象,举例论证因为难以尽举,所以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那么,就颜铭同学的论证,哪位同学可以进一步评说一下?”——检验效果,呈现思维发展状况。

罗淼淼同学站起来说道:“对数字‘一’与‘千’对举效果的论证,他采用的是例证法,方法是可取的,证明力是有限的。因为例子只证明了‘千’字的好,并不排斥‘百’‘万’的好或者更好,对三个字进行选择时其实要回答的是‘谁更好’。‘万’也可以很精彩,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因此,在比较效果时,最好归本于具体的内容、情感、意境、风格等才更具说服力。此词清丽典雅又含蓄深沉,集豪放与婉约于一体,‘一’‘千’并举,风神俱佳;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则只属于蜀道的艰险,李白的狂放,‘一’‘万’对比,奇崛有力,二者均不可更替。”

罗淼淼同学的评论引来一片掌声。“把脉最难,因为要诊断疑难杂症。现在我们来‘开开方’,要求每小组只用一句话。”——巩固思维成果,提升认识。

“开开方”——就是要解决问题,就是要有健康建议或者治疗方案。开好方离不开“进一步”的思考和重新建构,需要在“同情的理解”之上形成“建设性意见”。

第一组:“写实说”提示我们欣赏诗词时要注意品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可得“意而忘言”,而不可拘泥于字面胶柱鼓瑟。

第二组:“身份说”要求关注作者,关注背景,关注创作状态,关注创作风格,尽可能同情地理解作品,进而陶冶身心,涵养人生。

第三组:“意境说”强调诗词意境的重要,同样,文章的立意也很重要——“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会决定词语的选择,句式的使用,以及段落篇章的安排等。

第四组:“音韵说”告诉我们写文章也要注意音韵节奏的效果,音韵节奏优美则文章流畅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人,能增强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

第五组:“构图说”应该源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思想,文学作品讲究形象性,更讲究美感,选用表达时也当在这些方面仔细斟酌。

这些看法和认识无论是在深度、广度、还是锐度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同学们思维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惊喜于同学们的成长,惭愧于自己备课的匆匆,不过,这样不更好吗?

三、我们怎么看——百川汇流终归海

感谢同学们的思考和交流,是同学们的探讨丰富了我对这首词的理解,深化了我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的认识,使我们这节课具备了新的价值和意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如果说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思考是一条河流的话,那么问题就是源头。不同的思考相互交融,如同百川归海,便具备了新的力量——波涛汹涌,排山倒海。所以在课堂上一要“开源”——发现问题,二要“汇流”——碰撞交流,三要“成海”——成长提升。

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要发现问题就要思考,尤其是独立思考。没有党真同学的思考,就没有这个问题,就没有整个课堂的精彩,是她的思考激活了整个课堂。我们必须要保持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发现价值,才可能实现生命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要积极地进行交流和探讨。思维的碰撞与激荡是高级而深刻的课堂活动,参与其中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独立地思考,平等地交流,同情地理解,客观地评价,建设性地批评,“美人之美,美吾之美,美美与共”才能实现共同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要巩固生成,不断构建。

缘何夜深“千”帐灯?我们有“写实说”“身份说”“意境说”“音韵说”“构图说”等等,这些呈现的是思维的广度。而探究“千”字写了什么,为什么用“千”字,这样用有什么好处等等,则呈现的是思维的深度。而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分析,如对例证法的探讨,则是在磨砺思维的锐度。

通过这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明确了思维只有在广度、深度和锐度上行走,才可能得出令人信服的观点,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思考。

——课堂成长的冲击如此真切、鲜明,忐忑的心情依旧。

四、课后反思

缘何夜深“千”帐灯?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原来是一个被忽略的有价值的问题,它使一节课变得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令我驻足流连。本节课的探讨有三点值得回味:

1.以问题带动问题,以思维激活思维,让学生动起来更精彩。

围绕“缘何夜深‘千’帐灯”这一问,我们进行了三次追问:第一问,你怎么看?第二问,你们如何评?第三问,我们怎么看?

三次追问涉及三个层面:个人、小组、班级。在思维训练方面则是三个层次:个人思考,小组讨论,班级生成。这样既保证了全体同学的思维发展,也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独特成长。从课堂过程来看,实现了以思维激活思维,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

2.遵循思维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三次追问也是三个步骤:产生想法——批评想法——修正想法。

第一步,产生想法——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阶段以问题为起点,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因个体的差异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想法,或对,或错;或正、或偏;或有益,或无益;姿态横生,气象万千。此阶段要保证同学们能够自由地想,大胆地讲,呈现他们思维的角度、高度和限度。

第二步,批判想法——吹尽黄沙始见金。这是对想法进行深加工的阶段,让同学们在相互交流中理性地判断“想法”的正确与错误,分析“想法”意义的大小,甄别“想法”的价值导向。这个阶段要求同学们以学心听,以公心说,同情地理解,建设性地批评,展现他们思维的态度、品质和方向。

第三步:修正想法——百川汇流终归海。这是修正想法,提高认识,产生新知的阶段,让班级中不同的有价值的想法相互冲撞、激荡、融合,自主的生成个体的认知。这个阶段同学们需要进行自主构建,可能形成自己的思维个性,也可以发现自己思维的特点,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维素养。

这三个步骤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遵循思维规律,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3.坚守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主阵地——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主阵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也主要来自于课堂。课内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升,课外的可持续发展才有着落,要坚守主阵地,上好“这一课”。

本节课是一次偶遇,也是一次尝试,更是一次探险,然而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做法。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提炼,语文课堂的精彩可以期待。

猜你喜欢
音韵素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