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课堂,不妨从想象中的真实学习开始

2018-02-23 13:34江苏省兴化市西鲍中心校周智森
新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语句想象笔者

□ 江苏省兴化市西鲍中心校 周智森

现以《山谷中的谜底》一文的教学来谈谈如何让“学习真实发生”。

一、精准定位,结合认知中还原想象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读准生字字音,理顺较长的语句,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这些为深入解读文本应该做的储备工作完全可以在课堂学习之前完成,当学生走进教室,真正的语文学习其实已经开始了。基于此,笔者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之初,就摈弃了常规的教学手段,不做一般性的生字词检查,只听写了词语“帐篷”,让学生对自学的内容进行还原性想象,分别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和生活经历,在思维想象中还原对“帐篷”的认知。之后,笔者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随后,笔者引导学生聚焦“篷”字的字形结构,让学生在细致观察的过程中强化书写的美观性。

这样的教学不仅契合学生内在的客观学情,同时又匹配了文本教学的具体目标,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书写能力的发展。

二、巧妙点拨,再现对比中具化想象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山谷中的谜底”,那课文中山谷中的谜面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在学生初步阅读之后,很多教师自然都会抛出这样的问题,学生也都能迅速联结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在搜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回答,并不需要教师地过多干预和帮扶。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教学之举,一来顺势摸清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程度,二来为后续深入地推进语言文字训练奠定基础,为此笔者相机进行引领:第三自然段都是旅行者自己的发现,哪一句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学生立刻聚焦到文本的核心语句:“当雪积蓄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如此,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就呈现出平直向阶梯状上升的态势,学生内在的语言消化也在悄然地进行。学生对这句话的朗读不存在任何的障碍,但教师尝试隐去语言让学生在想象画面、还原语句时,有的学生却显得不知所措。笔者紧扣语句中的核心动词,如“积、弯、弹、落”等动词所承载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想象中重新再现。“富有弹性、压力减轻、立即反弹”这些生动的画面也被重新赋予了想象的画面感。如此一来,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和理解也逐步从平面转向了立体,由单一走向了丰盈。在学生品味和想象意犹未尽之时,教师再相机进行点拨:如果将课文中“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用“不断”来替换,你觉得可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被彻底打开,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旨意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合理助力,模仿思辨中拓展想象

笔者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聚焦于文本中所含启示的感知与理解,同时将教学的触角伸向了作者揭示这一哲理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策略上,而这些才是即将小学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所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理解:课文中的启示,让我们想到哪些词句,哪些人物?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深化认知和理解。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卧薪尝胆”的勾践,但这个历史故事只是讲述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发生的来龙去脉,并没有点出故事所给予我们的思考。笔者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最后的哲理与文本故事的内在关系,并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法,给《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增加一个结尾,将所学到的故事在实践练笔的过程中进行悦纳消化。而在最后的环节,教师再次抛出重量级的思考题:这两个故事所讲述的道理其实具有很多的相通之处,如果将这两个故事放置在一起,你更愿意相信哪一个故事?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故事与历史故事在写作层面的不同价值,将学生的想象再次向广阔出扩展,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延续着真实的方向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但教师给予学生的行为和意识必须是真实而主动的。这篇课文的教学仅仅是一个例子,它向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传递出合理化想象、真实化学习是最美丽、最可爱的课堂。关注课堂转变,不妨从落实学生的真实学习开始。

猜你喜欢
语句想象笔者
快乐的想象
老师,别走……
重点:语句衔接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