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鸿
20世纪9O年代以来,由于国产动画片创新乏力、国际动漫市场的形成以及随之而来的大批国外动漫作品涌入,中国动漫产业开始走向衰落,人们对国产动漫的生产制作能力纷纷提出质疑。新世纪以来,中国动漫产业有所发展。2007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3D武侠动漫《秦时明月》(下文简称《秦》)以精美的制作、厚重的文化内涵获得了市场的极大认可,在给制作方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重新赢得了国内观众对国产动漫的信心。但是与同期制作技术成熟、在国际上拥有较高声誉的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下文简称《火》)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剧本是“一剧之本”,剧本的立意是动画片的灵魂,在全片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1]。《秦》选定自秦始皇并吞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开始,到咸阳被西楚霸王率军攻陷结束,时间跨度为30年左右。主要讲述了英雄之子少年荆天明如何从一个普通的贪玩少年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胸怀天下的大英雄的故事。
而《火》则将日本历史上昙花一现、原本隐藏在黑暗中的职业杀手忍者描绘成人人尊重、拥有各自的信念并坚守大义的卫道士。主人公鸣人也是从一个受人歧视、只会调皮捣蛋、拖后腿的少年,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成长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火影。
通过剧情对比不难看出,这两部动画片的剧本立意均来自本国的历史文化。《秦》一方面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动漫的形式向人们讲述了那个礼崩乐坏、生灵涂炭的年代涌现出的以“侠义之道”“守信之道”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秦朝所处时期也是百家争鸣时期,各种思想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是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时代。这些迥然不同的各派思想通过剧情的发展得以完美呈现,并且互相碰撞交融,使那些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观众,很容易从中找到共鸣,激发了大家身为华夏子孙的自豪感。
《火》中,忍者这一原本听命于统治者或受雇于人的冷血杀手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拥有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即忍道,使之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受众面前。《火》中的忍道类似于被称作“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的武士道精神。众所周知,武士道精神在形成和发展中汲取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部分精髓。以“仁、义、礼、勇、诚”为核心的武士道精神时刻贯穿在《火》剧中,“对同胞要仁,对朋友要义,对客人要礼,作战时要勇,对国家要诚”,这些难能可贵的精神都在向当下的浮躁社会传递着精神上的正能量。
动漫形象要有文化内涵才能更鲜活。显然,中日动画片的创作者都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也都进行了各自的探索。但客观来说,日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尊重和重视方面做得确实比较出色,这也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的地方。
角色和情节是动画片创作的两个核心要素,是构成作品的基础,角色塑造是动画片获取观众关注度的关键所在。在角色塑造方面,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秦》和《火》都根据剧情需要采取了多种表现手段,比如,在一些角色和元素的设计上,两部动画片的设计者都运用了相克相生的方式,如渊虹和水寒,水和火、风和雷;有些则采取了镜像的方式,如少羽和荆天明,鸣人和佐助;还有一些则采取完全对立的方式,如赤炼和雪女,宁次和李洛克。通过这些方式,设计者可以快速巧妙地将对立统一的元素和角色观植入到观众脑中,使观众与之产生很强的互动感。
在画面制作上,《秦》采用数码技术打造超震撼特效场面,运用卡通渲染技术,兼具手绘动画的精美细腻与三维动画的强烈动态演出效果,带给观众新鲜完美的观影体验。动作方面采用了欧美流行的动态捕捉(Motion Capture)技术,捕捉角色的动作场面。表演者皆为有多部影视作品经验的专业动作演员,倾力打造国际级的场面和镜头效果[2]。《秦》将当下动漫界较为流行的“古风”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国画的形式将中国的大好河山和宏伟建筑向受众传达和表现出来:剧中的自然风光时而清秀娟丽,时而意境悠长,时而大气磅礴;机关建筑风格或雄伟壮丽或小巧精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通过动画片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秦》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仍存在明显缺陷,如部分人物的动作制作上仍然需要仔细精雕细琢,尤其是战斗时动作会过于虚夸,破绽非常明显。
而《火》的整部作品画风虽然没有《秦》那么精美细致,但其画技和制作秉承了日系动漫娴熟流畅的特点,对于建筑和景物的处理非常出色。当然,《火》在制作过程中,有部分剧集出现了人物面部扭曲的败笔,而且部分战斗场面过于血腥,出现了碎肉等容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场面。
总的来说,在画面制作上,《秦》系列凭借着当下流行的3DCG技术和动态捕捉技术,较之《火》确实略胜一筹,但《火》却在动作连贯性以及画面处理上胜过《秦》。在动画片整体制作上,双方都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音乐制作是动画片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秦》的配乐开创了我国精品动漫配乐的先河。《秦》的配乐以我国民族乐器为主,致力将中西方音乐风格相互融合以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在主旋律方面,《秦》很好地运用了我国民族调式,在乐曲的主旋律中不时地使用半音与三全音来展现出武侠风格中各种场景的切换,以及宗派之间的神秘感与不确定性。此外,还创造性地将民族乐器(如箫、二胡、古筝等)的音色与电子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是国内动画音乐汲取百家之长并彰显自身优势的典范。
日本动画音乐创作风格多样,大多带有日本本土的特色。配乐时,制作者会根据动画内容需要确定音乐风格,结合日本音乐特色从而设计出符合该风格的和声连接、乐器编配、旋律走向等。在《火》中,配乐师正是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各个情节的主题,从而根据不同主题结合日本传统乐器和现代音乐元素才创造出令听众印象深刻的配乐。
中国动漫配乐相对日本动漫配乐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而且配乐在插入时有时略显僵硬和喧宾夺主,并不能像日本动漫配乐那样切合主题,达到一种“随心所欲、驾轻就熟”的境界。
总的来说,虽然相对于以《火》为代表的日本高质量动画片来说,《秦》系列确实还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秦》系列确实靠着剧本创作、制作技术等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拉近了与国际动漫界的距离。当前,我国动漫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国产动漫只有在动漫艺术创作中不断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不断提高创作水平和策划能力,努力塑造出更多鲜活的动漫形象,让动漫形象IP化、产业化,同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制作能力,才能推动我国动漫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1]李亦中,姚忠礼.动画编剧[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秦时明月.https://baike.baidu.com/item/秦时明月/3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