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其发展水平更是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潜力,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高素质人才在国家发展及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备力量,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文化全球化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外来文化强烈冲击之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尖锐化,究其原因,在于网络化时代下大学生接收的信息量不断增加,但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与此同时,非主流价值观经过包装在大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最终导致其价值观混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淡薄。因此,本文拟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以及相关改革创新注意点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究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方法。
“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一语点出了教育在国家改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确保国家兴旺发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基石。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基地,高校是宣传和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主体,因此需要将具有实践性要求的理论探究与客观社会实际发展状况有效结合。[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全面深化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与我国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密不可分。深化改革伟大举措在国家的发展征程中必须持续,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要以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及现实目标为指引,并时刻保持高度一致,这决定高等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因此,为使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必须不断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新鲜活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颖的方式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能够有效增强其感召力,同时提高大学生的“四个意识”与政治自觉,有助于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及中央的统一领导,从而有助于党和国家集中力量投入到国家的改革建设中,为全体中国人民创造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新媒体的运用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挑战。大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半成熟与半幼稚并存的特点,高等教育阶段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使其行为上呈现出更多的盲目性,缺乏理性思考,无法分辨所获得信息的正确与否。由于不良价值观念往往在形式包装上更具有吸引力,导致大学生容易受到其影响。随着大众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这给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地学习、生活,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使得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复杂。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具有信息收集量大、收集速度快、信息内容与形式多样化、灵活化的特点,作为一种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便捷,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占领思想政教育网络阵地制高点,充分利用新媒体,深入分析网络化时代的利弊,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2]
2.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但是,当前多数高校青年教师还习惯于理论授课满堂灌、讲座报告一言堂、读报自学写感言等单边主义和形式概论,[3]不善于创新方式方法,针对性地教学,无法甚至不想做到与时俱进、深入思考,因而大道理讲不透,不会理论联系实际讲道理,小道理讲不明,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连贯性和渗透性。人的思想极易受到环境的潜移默化,因此仅仅停留在学校和社会呼喊的口号和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仅靠学生自己去感想与体悟也是不行的。为此,必须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下,加强教师对正确价值观和错误价值观的区分辨别,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社会、校园、社区、家庭教育合力,从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即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疏导要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以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赞同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践行时效来检验价值观培育的成效。[4]
2.倡导立体化引导,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社会主流文化倡导的价值理论体系和伦理思想始终渗透并贯穿于人的审美观、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乃至于整个思想认知之中。[5]这是由于人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其社会属性决定着人的成长与一定社会文化的滋养与熏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遗余力地打造积极向上的宣传环境,如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院展窗以及当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线上线下资源,结合“五四”“七一”“一二九”等重要纪念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3.加强师德培训,创新教育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实施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或兼职教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师德建设尤为重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青年教师首先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强化政治意识与政治态度,与时俱进,及时跟进观念,在思想上与党中央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动摇,摆正态度,准确理解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发挥新媒体形式丰富的特点,通过论坛、博客、微信等网络宣传阵地,运用时事评述、互动教学、互动研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得参与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6]
4.进行话语变革,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必须强化话语变革在新媒体时代的重要地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创新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要极力避免因话语传播严重滞后而带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效。
首先,要通过提高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水平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尊重学生话语权的意识;其次,借鉴网络时髦用语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语言,积极更新教师的教育词汇,充分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最后,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创新能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话语新血液。
另外,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课堂中的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得到正面反馈,实践中的感性认知才能逐步上升为理性认知,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最终形成。[7]具体而言,要结合不同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锻炼机会,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实践检验所学内容,并结合实际进行反思,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还要与企业、社区等建立联系,为学生进行勤工俭学、培养独立自主意识提供机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