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走向表达”的教学尝试

2018-02-23 04:35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瓶子绘本绘画

长期以来,小学美术课堂形成了一种以学科为本位的固定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的绘画形式和绘画技巧,而忽视了学生对绘画学习的内心情感,实际上,对于小学生而言,绘画情感的表达比绘画技法的学习更有价值,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活力,让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个人情感,去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寻找自我心灵的闪光。

一、激发学生绘画兴趣,让学生“乐画”

绘画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了心理活动的过程,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勇于表达,教师首先需要利用绘画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达到“乐画”的境界。

1.利用好奇,激趣乐画。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奇是驱动孩子去主动探索的动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例如,教学《瓶子和罐子的简笔画》时,笔者在课前用一个大布袋装上了不同形状的瓶罐,课堂上让学生轮流上来,用手伸进布袋中摸一摸,感知自己所摸到的物体有什么质感,有什么形状,并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的物体。学生摸完后开始低头沉思,皱着眉头静静地思考,此时让他们在画纸上画出心中所感受到的瓶罐的不同形状,学生的绘画兴趣十分浓厚,全都埋头绘画,结果发现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画出的物品形态各异、妙趣横生。毋庸置疑,此时已经达到了学生乐画的境界,然后,再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描述自己当时的触感,以及在绘画中是如何想象这些物体和形状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变得相当活跃,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的感受。

生1:老师,我刚才摸到了一个好像葫芦形状的瓶子,一大一小两个球连在一起,小球上面还有一根绳子,球身上还有许多坑坑洼洼的地方,我想会不会是葫芦的花纹呢?所以,在我的画里面,葫芦上添加了波浪线和小花朵来表示花纹。

生2:老师,刚才我摸到了一个很冰凉的瓶子,一头窄一头宽,形状很像汽水瓶,所以我画了一个彩色的瓶子,还用文字装饰了瓶子,我的瓶子漂亮吗?

生3:老师,刚才我摸到的瓶罐奇形怪状,感觉圆圆的、方方的、尖尖的,想了很久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可以看下物品吗?

通过感知、绘画、表达,让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对瓶罐的形状有了新的认知,而且在绘画与表达中流露真情。

2.把握灵性,激趣乐画。一张张画纸代表着孩子心中五彩绚丽的世界,充满着美丽、充满着纯洁、充满着灵性。小学美术课堂开设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们画的多么的像、多么的传神,而是要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和灵性,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绘画中表达出对这个世界的感悟和真实情感,才能促使他们敢于表达和乐于表达。

例如,有一次绘画课,外面下起了小雨。对于小学生而言,每个人对于雨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能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一定会有很多灵感生成。于是,笔者改变了原来授课的思路,带领学生在雨中跑一跑,之后,让学生将刚才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生1:好大的风啊!瞧,树上的树叶纷纷地落了下来,学校外小女孩的裙子和头发都飞了起来,她双手紧紧地握住自己的雨伞,生怕一个不小心雨伞就会被风吹跑。(画中重点用彩笔画出了小女孩的表情及穿着)

生2:下雨了,是因为太阳偷懒,天上的云黑压压的一片,感觉随时会砸在我的身上,雨滴溅在我的脸上、身上和鞋上,浑身湿漉漉的,这种感觉讨厌极了。(黑黑的乌云,再加上学生的描述,可以看出学生非常不喜欢雨天)

生3:走在雨中的感觉真好,小树、小花、小草都被雨水冲洗的非常干净,有一种清晰的感觉。(画中描绘了许多花草树木,表示这位学生愉悦的心情)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表达,让我们看到学生内心对下雨天的真实情感,有喜欢、有讨厌,从而让绘画成为学生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爱画”

想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就要寻找使学生乐于表达的切入点。于是,笔者尝试与语文学科教师及学生进行交谈,结果发现,故事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形式,尤其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且他们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烈,思维也相当活跃。为此,笔者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了一次故事绘画主题活动。

由于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将故事讲解与绘画艺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利用绘本故事,开拓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绘画来描述故事。为此,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石头汤》的绘本故事,大概内容是三个和尚来到一个饱经苦难的村庄不被村民们接纳,后利用煮石头汤的方法,让村民们不知不觉地付出了很多……这个故事比较诙谐,一些学生被村民的行为逗得开心地笑了起来。接着,又讲了一个《让路给小鸭子》的故事,然后让学生一边画故事,一边讲故事。笔者发现有学生很快就动笔画了起来;有的学生由于不会编写故事,就随便画了点;还有学生虽然编写了故事,但不会用画将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描绘出来。

由此可见,学生在语言与绘画上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异。有少数学生的作品构图非常饱满,而且在绘画中也充分展示了他们的个性,同时也体现了非常强的遣词造句能力。与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相比,利用绘本故事,开展绘画主题活动,学生的表达愿意积极,而且表达的更为真实。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除了绘本以外,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谈话交流、生动故事等途径,让学生运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天真烂漫的内心世界。这样一来,当学生们体会到自己的绘画作品内容越来越丰富、情感越来越真实,就会对绘画产生信心,进而爱上绘画这种情感表达形式。

三、在原生态画中见真情,促使学生敢于表达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对学生绘画技巧的培养,如构图、主色调搭配、画面层次等方面,因而学生对绘画产生了畏惧感,并且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及真实情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对学生的绘画技能没有过多要求,也不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修改,从而保持学生绘画作品的原汁原味,保持了童真童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例如,新年刚过,笔者确定第一节课的绘画主题后,鼓励学生找班级中的任意学生倾诉自己的烦恼,并将自己的烦恼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当笔者提出绘画主题时,学生面面相觑,教室突然变得鸦雀无声。可能大部分学生还沉浸在新年的快乐中,想不起来自己有哪些烦恼。于是,笔者给他们举了一些例子:烦恼可以是生活中的任意一件很小的事情,也可以是对生活的感受:开学了,又要早起上学,天气太冷,起床太痛苦,不能像寒假一样睡到自然醒;开学了,自己的寒假作业没有做完,被老师批评了,并要求将没有做完的补上,等等。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只要是烦恼都可以说出来并画出来。接着,笔者让学生自由活动,找到自己心中的好朋友,向对方倾诉自己的烦恼,由此,学生的绘画也就水到渠成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过多的传授绘画技巧会让学生忽视内心情感的表达,然而当学生有了表达的冲动而不会表达时,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绘画技能进行科学的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只有真正的平衡好情感表达与绘画技巧指导,才能让学生更加贴切、真诚、大胆地表露真实情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过多的技能、技巧传授,会让孩子们忙于学习绘画技巧,而忽视了其内心情感的表现。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调动学生们的绘画情感表现,让他们在一张张画纸上自信、大胆地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描绘出属于自己内心的美好世界,进而推动美术教学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瓶子绘本绘画
瓶子赛跑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绘本
绘本
瓶子赛跑
绘本
别把你的瓶子随手扔掉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