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情境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018-02-23 01:34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站前区实验小学 辽宁营口 11500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运用生活情境的实践价值

1.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加、减、乘、除法的应用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中涵盖了简单、复杂和基础等阶段的数字运算,同时也包括对一些数字运算的实际应用题型,总之,小学数学就是和日常生活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把抽象化的知识点进行适当转换,使其变为极易理解的直观性文字。通过老师正确的引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生活趣味,同时老师还应该积极和学生融合进一个氛围,大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生活情景化教学方法有助于解决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使课堂氛围更具青春活力。[1]

2.培养应用能力

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加灵活的把知识带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及时有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都会遇到数学知识涉及的应用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把阶段性学习到的知识重点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从而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初级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运用生活情境的实践

1.联系生活,创设乐学情景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参与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开始时教师出示的不是形如圆柱体的教具,而是出示的是形如圆柱体的生活实物,如茶叶桶、饮料瓶等,让学生说出它的特征。然后在一个形如圆柱体的实物里倒进一瓶水,再放进一个石块,让学生观察水面上升的高度,得到石块的体积就是水面上升的那个圆柱体的体积。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生活中这些熟知的事物所吸引,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倍感数学的情趣。这样创设导入情境,让学生能初步意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数学题材,在数学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眼光去看待生活。

2.重组教材,创设探究情景

在教学中,灵活地使用教材。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进一步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首先播放神州五号飞天的精彩瞬间,让学生回味那一美好时刻。引入课题后给每个人都发一份不同年份的日历,让学生发现问题,其实这些年份都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学生观察后,发现:“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一年有大月和小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有的二月份有29天,有的有28天”……这时就鼓励他们:“你们真了不起,观察的这么仔细”。立刻便有学生说:“为什么有时候一年有365天,有时一年有366天呢?”“为什么二月只有29天呢?”……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导入,学生思维不但被已有知识所激活,而且能借助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教师适时构建学习的平台——分发不同年份年历卡,开展小组合作观察、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交流知识,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归纳整理知识,让学生切实地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充分体现出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构空间,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并非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能力。例如在复习《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时,首先对学生了解的文具和玩具的价格作了一些调查,然后用文字片张贴这组信息,让学生开展想象,看到这组信息,你会想到什么?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纷纷举手回答:

(1)飞机模型比玩具手机多多少元?

(2)本子比玩具袋少多少元?……

学生经过思考能想到许多,这时将学生想到的全部用文字片显示出来,在学生思维处于最活跃时,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之解答出来。这样的复习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创设了问题情境,为学生建构了学习的空间,又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根据学生年龄,注意创设情境的方式

1.情境故事化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情境活动化

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结语

生活情境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情境导入和实践活动相连接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且拉近与老师的距离,营造出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模式彻底打破,创设一个放松身心学习知识的场所。

[1]付霞霞.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4).

[2]丁玲.生活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4).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