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传神
持竿以钓中原,二三人尽瘁鞠躬,直拼得蒙哥一命;
把盏而浇故垒,十万众披肝沥胆,竟不图王立贰心。
这是清朝光绪年间合州知府华国英为四川合川县钓鱼城撰写的一副对联。
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县城东八华里,嘉靖江北岸的钓鱼山上,山高四百余公尺,嘉陵江由西向东环绕钓鱼山奔腾而过,形成了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山的四周悬崖陡壁,十分险要,在军事上易于防守。
钓鱼城原是一个山寨,公元1243年,播州(今贵州遵义)人冉琎、冉璞兄弟向四川制置使余玠建议,才正式修筑钓鱼城。宋时名将王坚(?——1264)、张珏(?——1280)驻军合州(即合川)时,调动十七万大军进行大规模构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南宋理宗宝佑六年(1258),蒙古宪宗(蒙哥)率军攻四川,次年进围钓鱼城。这时,王坚和张珏密切合作,坚守钓鱼城。元军攻了半年多也没有把城攻下。蒙哥因此受伤而死,元军被迫撤退。后,王坚受贾似道排斥,郁郁而死。张珏继任主将,积粮练兵,与元军长期对抗。德佑元年(1275),张珏升任四川制置副使,知重庆府,离开了合川。
公元1279年,钓鱼城主将王立与混入城内的元将合谋,开城投降,钓鱼城才被元兵焚毁。
从1243年筑城防守至1279年钓鱼城被毁,合川军民坚持长期抵抗,以一隅之地,撑持了37年之久,创造了抗元史上的奇迹。
后人为了纪念王坚、张珏、余玠、冉氏兄弟的功绩,在钓鱼城造庙塑像,以为祭祀。
对联褒贬皆有,既歌颂了王坚、张珏等人的功绩,也对王立的投降行为进行了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