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钱的ATM
有情可报
可可豆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海量的新鲜信息不断涌现。那么,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呢?本期的疯狂情报,或许能让你对“信息”产生新的认识!
1.情报速递
你了解苏轼吗?除了能熟读并背诵他的作品,你还知道他的生平和故事吗?苏轼或许做梦都想不到。他对自己的分析可能还不如一群21世纪的小孩子-——
北京清华附小的同学们用“大数据”对苏轼的诗词进行了一番分析。他们统计出,苏轼一生创作了3458首诗词。按64年的实际寿命来算,他平均每年就得写54首,几乎是每周一首,真是实打实的高产作家。除此之外,通过软件分析,同学们还筛选出了众多的高频字词,比如“子由”(229次)“归来”(157次)“故人”(135次)等等。
研究到这一步还没完。办轼的仕途一直不大顺,屡遭贬谪(降职,被安排到边远地区做官)。因此,同学们推测,像“归来”这样的词语,会不会是苏轼表达贬谪结束后的喜悦呢?于是,他们又按年份,将苏轼诗词作品中出现的“归来”做了统计,再比对苏轼三次被贬的时间段。果然,每次被贬结束之后,他诗词中“归来”的出现次数都会有所增加。这个秘密,恐怕苏轼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吧。
那露脸频次高居榜首的“子由”又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也给出了答案。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苏轼几乎每次履新都会给弟弟赠诗,晚年被贬谪时更是如此。弟弟的名字在苏轼作品里出现了这么多次,足见手足情深,充分印证了兄弟俩在文学史上的佳话。
情报加油站:什么是大数据?
数据,本来是指各种数字,是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或计算得出的结果,比如我们每次考试的成绩。但“大数据”扩大了“数据”的外延,可以是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各样的信息。而“大数据”的作用,就是要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发现新问题,得到新资讯。
2.情报分析
同龄人通过“大数据”研究了苏轼的生平与诗词,那么我们能从这则情报中分析出什么呢?
第一步·信息提炼
1.用“大数据”研究苏轼——创造性思维
2.3458首诗词——收集和处理信息
3.“归来”与苏轼被贬——多种方法综合解决问题
4.高频词“子由”——______
第二步·分析拓展
除了吾研究苏轼,大数据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先试着去搜搜相关的新闻,热热身吧!
搜索关键词:大数据
3.情报一窝“疯”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大数据和它的作用,咱们的疯狂情报员们可没少忙活——
1号情报:小学门口的大数据
上学放学时,不少学校门口都有交通拥堵的问题。除了老师和家长作为志愿者来疏导交通,有时还会有交警叔叔来帮忙,不过常常收效甚微。
广东佛山灯湖小学的一群小学生决定试着自己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他们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对学校附近的车流量进行统计,随后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各个路口的拥堵情况,再预测了各种分流、疏导方式的效果。在此过程中,他们也积极请教了校门口的交警和学校的老师,还借助网络搜集他山之石作为借鉴。前前后后忙了差不多一个月,他们终于提出了一套拥堵治理方案。学校采用后,还真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事实上,利用数据来解决交通问题,已经是各地交管部门的“撒手锏”。他们会充分利用手里体量更大的数据来管理交通,让城市更畅通。
2号情报:大数据的“头号玩家”
除了疏导校门口的交通,大数据还能站在“上帝视角”完成更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
天津理工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正在推进他们的“数字仿真城市”项目。他们利用公开的数据库,以及社交网络上的私人信息、車辆运行数据(如车在哪儿,跑得有多快)等成千上万的数据,在数字世界里复原了一个个有生命的城市。
这些数字仿真城市可以用来检验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如何安排旧城改造后失去房子的居民,如何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如何尽可能高效率地改造城市道路,如何调整每个红绿灯的时长……过去人们往往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现在,人们可以先在仿真城市里推演,确保万无一失后再运用到实际之中,大大降低了试错的成本。
3号情报:数据泄露?愁愁愁!
当你在网上购物或刷新闻时,有沿有发现有时候打开网页或APP的第一眼,就能看到你喜欢的商品或内容?这其实也是大数据的功劳。简单地说,网络服务提供商会记录你在网络上的每一个动作,由此推测你的喜好,然后为你推送你很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就像在后台给你画出了一幅你自己根本画不出的“用户画像”。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大数据如果落在别有用心的人手里,就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困扰。
问问家里的长辈,他们每天会接到多少推销电话或短信?这真让人不堪其扰。很有可能,他们的信息已经被泄露了。要么是保管信息的服务商里有“内鬼”主动泄露,要么就是潜伏在暗处的黑客通过技术手段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走了信息。
除了服务商升级安全手段,保证数据安全,我们自己也要有更强的安全意识。比如最基本的,就是给自己的各种网络账号设置更安全的密码。
动动手:动手查找有关密码安全的情报,检验一下你自己设定的密码的安全等级。
4.大有可为:我家也有大数据
你的爸爸妈妈有记账的习惯吗?你自己呢?如果没有的话,可以从现在开始,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你家的每一笔支出,小到一瓶饮料,大到一顿大餐。一个月之后,再查阅资料或请爸爸妈妈帮忙,看看这一个月以来,你家在各个方面的开支有多少?分别在总支出中有多大占比?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或秘密,又有何感想?
请将你精心制作的迷你账本和统计图表拍照或扫描后投稿至我们的邮箱:ktnwlele@sina.com,优秀作品将获得在杂志或微信上展示的机会。相应的,优秀情报员还会获得我们的礼物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