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文化遗产:历史的见证精神的传承

2018-02-22 02:26罗民
军工文化 2018年8期
关键词:军工遗产文化遗产

罗民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我国工业化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见证了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光辉历程,也承载着中国特色工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以史为鉴、以古论今,中华民族素有记录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借鉴历史的优良传统,善于从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积淀中总结与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作用与历史意义,将其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不仅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的思想方略,也推动了一系列保护文化遗产的开创性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遗产的论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我国工业化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见证了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光辉历程,也承载着中国特色工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百余年前,中国工业从一穷二白蹒跚起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今天不仅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规模更跃居世界首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更远远超越了之前各时期的总和,成为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新的奇迹。而工业遗产就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不可或缺的直观物证和文化载体。从这种意义上,工业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藏之中是毫不逊色的重要组成。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结合我国工业化进程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情况,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工业领域的文化遗产刻不容缓。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加强促进工业文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职能。2016年12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要“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工业遗产名录和分级保护机制,保护一批工业遗产,抢救濒危工业文化资源。”

为切实推动《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国家工业遗产认定试点工作,选取辽宁、山东、浙江、湖北、江西、陕西、重庆市等工业遗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几个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并从中评选出了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2018年初,又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此项工作,组织开展了第二批國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目前评审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同时,为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工业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和保护现状,摸清我国工业遗产的家底,2018年重点推进的另一项工作是工业遗产的摸底调查工作,经过近半年来的努力,共收集了各地及央企报送的900余处工业遗产的基本材料,为下一步深入开展保护和利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为进一步强化工业遗产的管理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拟出台专项政策文件,通过梳理研究国内外文化遗产、文物、工业遗产相关法律、政策和公约,跟踪发达国家工业遗产法规政策,对全国重点工业城市留存的工业遗产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遗产单位、地方政府保护利用工业遗产的经验和需求,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多方征求意见,形成《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试行)》(初稿)。不久前,专门召开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座谈会,就该稿的起草说明作了进一步的解读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国家推进工业遗产管理的思路与路径日益清晰和明确。

在我国工业体系之中,军工行业的地位和意义极为特殊。从1931年中央兵工厂在江西兴国官田村创办之日起,人民军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历了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走过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和平建设时期,见证了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新时代。今天,军工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坚固基石以及国际地位的有力保障。在80多年的峥嵘岁月中,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具有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的宝贵军工文化遗产资源,它们历经了时代的沧桑变迁,成为这段光辉历程的无声见证者,令人肃然起敬、热血沸腾,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好这些珍贵的遗产资源,使之成为传承军工精神的旗帜、滋养军工文化的沃土和展示工业文明的窗口。

保护要以文化为魂

大多数工业文化遗产看上去是冷冰冰、沉默不语的,军工文化遗产更是如此,它们许多隐藏在了大山深处,又随着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一度只留下了萧索沉寂的背影,但是它们也是几代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如果我们为之注入精神与文化的热度,冰化了、水活了,这些遗产就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实际上,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我国军工文化是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艰苦创业与跨越发展积淀下来的光荣历史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军工文化以高度的凝聚力、卓越的创造力、强大的号召力和非凡的战斗力,彰显出了独特的魅力和重要的作用,军工精神和军工文化也已经成为渗透进军工全行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法规体系和行为规范等的集中反映,更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等国防精神在军工战线的生动体现。作为隐藏在军工实践活动背后的一种巨大的潜在文化力量,军工文化是推动军工企业和国防军事工业发展的重要精神生产力资源。

因此,保护军工遗产资源的首要任务在于大力弘扬军工精神与军工文化,发挥好军工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铭记历史、鼓舞当代、激励后来,进一步凝聚起军工行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坚定同心同德、同向而行,实现新时代富国强军目标的信心与决心。

开发要以用促保

近年来,工业遗产的产业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趋势,适度合理开发遗产资源,将其创造性转化为工业文化产品,增强工业遗产的内在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既是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也可以实现“遗产变文产、文产促保护”的良性循环。同时还有利于形成衍生产品及新兴业态,延伸工业文化产业链,实现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赢。

因此,开发军工遗产资源的关键任务在于树立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开动脑子、拓宽路子,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着眼挖掘军工遗产资源的当代价值,与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制造强国建设相结合,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合理创新的利用方式,使之切实成为基于军工文化的行业“助推器”,这些军工遗产资源才能拥有永续的“生命力”。

盘活要借力发力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跨界融合是助力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工业文化产业本身就是工业+文化的跨界融合,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文化与工业科技日益紧密,与实体经济深度交融,“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

因此,盘活军工遗产资源的重点任务在于充分发挥跨界融合的智慧,整合军工遗产资源的平台载体,打破行业的壁垒,鼓励跨领域之间的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利用好空间集聚效应,引进影视摄影,发展工业旅游,促进工业创意等工业文化产业发展,释放新的动能,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工业文化新业态,使军工遗产处于运营开发的最佳状态。

此外,军工遗产保护与开发还离不开广泛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民众和企业了解这项事业的价值与意义,是我们做好工作最可靠的保证。这其中,军工人、军工企业又是这项事业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我们一方面需要在全行业范围内掀起普及宣传的热潮,增强军工遗产保有者和使用者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灵活运用现代化、多元化的宣传手段,深入刻画军工人无私奉献、无限忠诚、自强不息的形象,使这些军工遗产更加立体、更加鲜活,激励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进来。

回顾过去,一代又一代中国军工人前仆后继、披荆斩棘,在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中留下了标志性的记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军工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正在努力创造着无愧于新时代的新成就。为了未来保护过去,为了明天保护今天,保护利用好反映军工特征、承载历史信息、振奋民族精神的军工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脉络,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国军工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猜你喜欢
军工遗产文化遗产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遗产怎么分
Tough Nut to Crack
遗产的分配
千万遗产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军工股上涨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