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强
清朝康熙年间,济南府有个秀才叫吴子明。这年冬天,吴子明外出求学归乡,途中路过一处荒野,看到前面有一个老翁推着一辆独轮车在赶路。老翁有六十多岁的样子,穿着还算整洁,只是腿脚不利索,推起车子来有些吃力。
吴子明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他紧走几步赶上那个老翁,说道:“老人家,我年轻力壮,让我来帮你推车吧!”老翁扭过头看了他一眼,不好意思地说:“我们素不相识,怎好麻烦你啊?”吴子明笑笑:“没关系,反正我也是顺路!”说着,就从老翁手中接过了车子。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前赶路。老翁问吴子明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吴子明一一做了回答。
两人又往前走了一阵,老翁突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吴子明见状赶紧放下车子,走过去把他扶起来。老翁试着往前迈了一小步,脸上显出一副痛苦的表情,他皱着眉头对吴子明说:“大事不好,我的脚崴伤了,怕是走不了路了!”吴子明听罢有些着急:“那怎么办呢?”老翁看了看车子,又看了看吴子明,无奈地摇了摇头。
吴子明想了想,说道:“老人家,要不这样吧,你坐到车子上,我推着你走!”老翁推辞道:“那怎么可以?车子上的货物已经够重了,我再坐上去,你哪能推得动!”吴子明却拍拍胸脯笑着说:“不妨事,我浑身上下有的是力气,你放心好了!”說完也不等老翁点头,就把他搀到了独轮车上。老翁感激涕零,说了一番感谢的话。
老翁的家不算近,一路上两人停停歇歇、歇歇停停,直到日头西斜才到家。
老翁的家在村子最东头,周围没什么人家,孤零零的院落周围种着几棵大树。老翁家的院子不是很大,但收拾得整齐利落。
老翁在吴子明的搀扶下从独轮车上下来,冲屋里喊了一嗓子。一个老妪听到喊声从屋里走出来。老翁指着老妪对吴子明介绍道:“这是我的内人,孟氏。”说完又指着吴子明对老伴说:“我在半路上崴伤了脚,多亏这个后生用独轮车把我给推回来。我们俩到现在还没吃饭呢,肚子都快饿扁了,你赶紧准备点饭食,我要和这个后生好好喝一杯!”
孟氏答应着进了厨房。吴子明因为着急赶路,就向老翁提出告辞。老翁却一把抓住他的手,说什么也不让他走。老翁说:“从这里到你家还有小三十里呢,即便你现在就上路,到家也得半夜了。我看不如这样,今晚你就将就着在我家住一晚,咱爷俩儿好好喝几杯,也不枉咱们萍水相逢认识一场!”
吴子明是个性情豪爽之人,他见老翁说得言真意切,不忍心再拒绝,就点了点头。
老翁见他答应了,顿时喜笑颜开,满脸的褶子都快堆成一座小山了。他在吴子明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进了屋。
两人坐下聊了一会儿家常,孟氏把饭菜准备好端了上来。饭菜比较简单,清炒大白菜,外加几个咸鸭蛋。老翁让孟氏把他珍藏多年的一坛白酒取来,然后亲自给吴子明斟满酒杯,说道:“咱爷俩儿相识于漫漫荒野,也算是有缘,今晚不要见外,就来个一醉方休吧!”说完,端起酒杯先干为敬。吴子明是个知书达理的人,自然不敢怠慢,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就这样,两人推杯换盏,越聊越高兴,也越喝越高兴。没多大工夫,吴子明就醉得一塌糊涂,人事不省。
吴子明醒过来的时候已是夜半时分。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地上,周围漆黑一片,只有门缝中透进来一点儿昏黄的灯光。他挣扎了几下想坐起来,却发觉自己已被捆成了粽子,别说起身了,就是翻个身都费劲。他心里想,我这是在哪里,为啥被捆了起来?他回想起了自己和那个老翁喝酒。难道是那个老翁把我给捆了起来,我和他无冤无仇,他为啥要这么对待我?
吴子明正在那里寻思呢,听到外面传来一阵乒乒乓乓的声音,好像是谁在用斧子砍木头。他使足劲冲着外面喊道:“来人啊,快来人!”
乒乒乓乓的声音停下了,接着是斧凿之类的东西“哗啦”一下掉在地上的声音。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吴子明正在愣神的工夫,一个人踢开门走了进来,冲他吼道:“吵吵啥,吵吵啥!嫌死得慢了是不是?!”
吴子明凭声音听出来人正是那个老翁,就疑惑地问道:“老人家,你这话从何说起啊?”
“从何说起?就从你爹那个老东西说起!”老翁愤愤地回答。
“你认识我爹?”
“岂止认识,扒了他的皮我也认识他的瓤!”老翁越说越愤怒,“我没工夫和你在这里闲磨牙,你老老实实给我待着,还差一块板子我手头的活儿就干完了,到时你就可以上路了!”
老翁说完关上房门走了。吴子明躺在地上仔细咂摸老翁说的话,越咂摸越觉得不对劲儿,越咂摸越觉得恐怖。到时我就可以上路了,他这话是什么意思,是放我走呢还是要谋害我?听他说话的口气,不像是前者。想到这里吴子明不由得惊恐万分,有心想大声喊人,可又怕更加激怒老翁。
外面又响起了乒乒乓乓的声音。吴子明被那声音搞得心烦意乱,焦躁不安,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
也不知过了多久,外面乒乒乓乓的声音彻底停下了。吴子明听到两个人的脚步声向这边走来。接着房门再次被推开,老翁和孟氏一前一后从外面走进来。两人弯下腰,一人抱住吴子明的头,一人抱住吴子明的脚,把他往外抬。
吴子明问道:“你们要把我抬到哪里去?”
“别着急,一会儿你就知道了!”老翁没好气地回答。
两人把吴子明抬到院子里放到地上。吴子明借着昏暗的灯光一看,院子里摆放着一口简易的棺材,地上还有许多碎木屑。他明白了,刚才乒乒乓乓的声音,原来是老翁在打造这口棺材。
这时,孟氏开口说道:“老头子,我们这么做是不是太残忍了?他这也是一条命啊,而且他还这么年轻!”
孟氏话音刚落,老翁把脚一跺,说道:“你给我闭嘴,你是不是忘了咱闺女怎么死的了?我们这叫以牙还牙!赶紧把他装进棺材里,趁着夜深人静把他埋进咱闺女的坟里,千万不能让人发现,不然就完了!”
老翁说完,弯下腰准备再把吴子明给抬起来。哪承想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翁竟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昏死过去。孟氏见状跑过去,摇晃着老翁的身子,带着哭腔喊道:“老头子,你怎么了,你可别吓我啊!醒醒、快醒醒!”老翁却没有任何反应。
吴子明定了定神,对孟氏说道:“老人家,你别着急,赶紧把我身上的绳子解开,我学过几年医术,说不定能救下他的命!”
孟氏抬起头狐疑地看着吴子明,说道:“我放了你,你不会跑了吧?”
吴子明回答:“我虽然只有十八岁,可也算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哪能干出那种卑鄙无耻的事情?你放心,我不会欺骗你的。快点儿吧,晚了可就来不及了!”
孟氏见吴子明说话的神态不像是撒谎的样子,就走过来给他松了绑。吴子明顾不上活动活动麻木酸疼的筋骨,就一把抓过老翁的手腕给他把脉。把完脉,他让孟氏拿来一枚缝衣针,放在灯火上烧了烧,然后掰开老翁的嘴巴,在他的舌头根部刺了几下。老翁呕了几下,吐出一口浓痰,慢悠悠地醒了过来。
孟氏在老翁的胳膊上捣了一下,嗔怪道:“你还要把人家装进棺材里埋了呢,要不是人家救了你,你这条老命早就归西了!”
老翁低着头不说话,良久才叹了口气,对吴子明说:“罢了罢了,我和你们老吴家的恩怨从今天开始就一笔勾销了。你走吧!”
吴子明却站着没动,他握着老翁的手,情真意切地说道:“老人家,你和我们家到底怎么回事儿啊?你不说,我可不走!”
老翁看到吴子明一脸的诚挚,不由得老泪纵横。他哽咽着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吴子明讲了一遍。
原来,老翁姓佟名庆收,年轻时和吴子明的父亲吴常发是至交好友。那年佟庆收的老婆孟氏与吴常发的老婆富氏同时生产,富氏产下一个男婴,取名吴子明,孟氏则产下一名女婴,取名佟玉环。
由于两家门当户对,又是莫逆之交,因此在两个孩子长到五岁的时候,吴常发提议给他们俩定个娃娃亲,让两家永结琴瑟之好。佟庆收欣喜不已,一口就答应了。于是,两家人在众乡邻的见证下,风风光光地办了一场定亲宴。
没想到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定亲宴办过后的第二年,佟玉环就得了一场重病。佟庆收带着她四处求医,花光了家产也没能治好。后来佟庆收听说京城有一个名医,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就想带着女儿去碰碰运气。可此时的佟家已是家徒四壁,再也拿不出来一文钱。于是,佟庆收就去亲家那里借钱,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吴常发以家境败落拿不出钱为由将他拒之门外。佟庆收气得在吴家门口大骂。
后来,由于没能去成京城,佟玉环一命呜呼。佟玉环死后,佟庆收又去了吴家,想和吴常发商量她的后事如何处理。在他看来,既然自己的女儿已经与吴常发的儿子结了娃娃亲,那么女儿生也好、死也罢,都是他们吴家的人,即便現在不能埋进他们吴家的祖坟,但也得由他们吴家找个场所作为暂时埋葬之地。谁知,吴常发却来了个翻脸不认账,死活不承认这门亲事。这让佟庆收颜面尽失,他恼怒愤懑却又无可奈何,于是就发下毒誓,将来一定要让吴常发为自己的冷酷绝情付出沉重代价。
今天见到吴子明,他内心的伤疤再次被揭开,于是就把心一横,决定杀死他,一来可以报自己心头积攒多年的仇恨,二来可以让他和自己女儿合葬结成阴亲,也算了了他的一块心病。于是,他装作崴伤了脚,让吴子明用独轮车推着他,这样就拖延了到家的时间,为留宿继而灌醉、杀死吴子明创造了条件。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吴子明以德报怨,反而救了他一条命。
听完佟庆收的讲述,吴子明良久没有说话。他觉得深受自己敬重的父亲应该不是那种言而无信、决绝无情的人。可佟庆收的叙说有板有眼,又不像是在撒谎。他思忖了一番,最后对佟庆收说:“佟老伯,你的话我还不能完全相信,我需要找家父落实。如果事情果真如你所说,你放心,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佟庆收听罢点了点头。
在佟庆收家挨到天亮,吴子明简单吃了点孟氏为他准备的早餐,就迫不及待地上了路。风尘仆仆地赶到家,吴子明顾不上歇息,就找到父亲把昨夜发生的事情给他讲了一遍。吴常发听后连声叹气,他羞愧歉疚地说:“为父这一生光明磊落,就做了这么一件良心尽失的事儿,成为人生难以洗刷的污点,还差点儿让我儿为此搭上性命,惭愧啊惭愧!”三言两语,证实了佟庆收所说都是真的。
吴子明没有追问父亲当年为什么那么做,他知道父亲那么做自然有他那么做的理由。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弥补父亲给佟庆收他们造成的伤害。
后来,在吴子明的陪同下,吴常发登门给佟庆收夫妇赔礼道歉。吴子明跪倒在佟庆收夫妇面前,深情地说:“岳父岳母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佟庆收夫妇听罢,顿时红了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