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既需法治保障,更需行为自觉

2018-02-22 01:59高昕
决策探索 2018年24期
关键词:约束环境保护绿色

高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绿色发展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土十条”“水十条”等一批环境保护措施出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接连修订,构建了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绿色发展法治框架初步形成,绿色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推动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科学、全面的法治保障,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行为自觉。

一、坚持立法约束与行为自觉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立法约束与行为自觉相结合是现代治理的要义所在

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他律与自律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绿色发展的立法约束凸显的是强制性、约束性、原则性和被动性,行为自觉彰显的是倡导性、鼓励性、互动性和主动性。立法约束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绿色生产消费行为,以令行禁止、立竿见影的方式实现其刚性作用;行为自觉以其自律性和主动性顺应绿色生产消费行为,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其柔性效应。立法约束是行为自觉的支撑,行为自觉是立法约束的依托,它们如车之双轮,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现代治理视域下,推进绿色发展应把立法约束作为基本实现方式,同时积极引导公众的行为自觉,努力做到儒法并用,刚柔并济。

(二)坚持立法约束与行为自觉相结合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发展是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系统性、包容性的开放型发展形态,既包括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创新活动,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创新活动;既包括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可以带动新产品新工艺新业态新行业发展的绿色技术创新,也包括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还包括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和价值观念创新等多方面创新。其技术涌现、秩序更迭、信息传递、系统重组、生态演变等虽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外部力量的干预,但更多取决于发展主体等内部要素的自我组织。因此,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崭新发展形态,不能仅仅依赖于外部力量的强制介入,更应激发参与主体的内心认同与行为自觉。

(三)坚持立法约束与行为自觉相结合是应对挑战的重要之举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这对于中国的绿色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部分中小企业对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存在误解,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公众对绿色发展深刻内涵认识不到位,不能主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产业体系中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收益、高速度低质量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然在一些领域广泛存在,再加上低碳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储备不足,导致我国绿色产业发展仍不能完全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并建立了中央环保督查制度,有效推动了绿色发展进程。然而,面对绿色发展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的特征,单纯依赖环保督查显然不够,弥补法律的治理盲区和空白,既需要技术人才的保障支撑,更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的自觉自律。

二、對策建议

绿色发展惠民生、绿色发展靠民众。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既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地各部门的身体力行;既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行,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同和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绿色发展是一场技术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只有全民行动,才能夯实绿色发展之基。因此,要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舆论引导,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要建构生态道德规范,引导公众把符合绿色发展、生态保护要求作为重要的行为规范。要将爱护环境入规入法,提高人们环保自我约束的能力。绿色发展,人人有责;生态环境,造福大家。每个人都应该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推动者,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社会公众应主动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发展不仅仅需要落实在政策上,更要深化于百姓的内心,外化于百姓的行动。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不断唤醒人们心中对绿色生活的渴望,生态文明才会全面开花。作为公民,一是要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传媒工具,传播绿色文化,弘扬绿色理念,共建绿色生活“朋友圈”。二是要做环境保护的实践者。把符合绿色发展、生态保护要求作为重要的行为规范,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三是要做环境保护的监督者。主动参与环境监督,对身边一些事涉环保的违法违规行为,敢于发声、敢于亮剑,积极举报、勇于制止。

(二)企业主体要主动承担生态环保社会责任,构建绿色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一是要牢固确立绿色发展理念。跳出高能耗增长模式,向低碳发展转型;跳出高投入增长模式,向循环发展转型;跳出高污染增长模式,向绿色发展转型,着眼于人们对绿色产品需求的增长,不断提升产品的生态内涵,推动产业实现生态化改造,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二是要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主动把保护环境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使命,立足长远、放眼未来,自觉以有关法规约束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推进绿色企业管理,通过传统的经济型管理与新兴的生态型管理的有机结合,体现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双重要求,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三是要不断强化行业自律。积极主动加入到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生产、流通、消费、监管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通过行业自律、社会协同的方式,规范企业绿色生产经营行为。

(三)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充分发挥作用

政府部门要做绿色发展的引领者、绿色发展的保障者和绿色文化的培育者。资源环境的整体性、公共性和外部性决定了政府在绿色发展中的职责不可或缺。各地政府要转变职能,为绿色发展提供新的环境规制和适度的行政引导干预。一方面要将绿色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将绿色发展指标纳入地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之中,构建符合绿色发展的政绩评价体系。同时,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和银行信贷资金向绿色发展倾斜。另一方面,要强化督导检查,严厉处罚、严格问责。对因政策落实不到位、注重发展速度而轻视发展质量导致出现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地方政府官员,要依纪依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当事人,要依法进行处罚。同时对违规责任人要进行通报,发挥震慑作用。此外,要鼓励和推进技术创新,营造优化支撑绿色发展的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培育环保方面的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没有绿色发展就没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全民参与就没有绿色发展的基础。推动绿色发展,必须正视经济正义、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的张力平衡与目标耦合,既要依靠法治提供外部保障,也要培育行为自觉激发内生动力。

{本文系河南省2018年软科学项目(182400410149)、郑州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188PRKXF0776)、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重点学科项目【豫教高(2018)119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约束环境保护绿色
环境保护
绿色低碳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
不等式约束下AXA*=B的Hermite最小二乘解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