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艳
作文是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文道统一,把作文过程变成育人过程,这也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宗旨。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阅读是一种知识的吸收,写作就是自我心灵的倾诉。显然,吸收和倾诉是有着密切关联的。书法靠临摹,学棋靠打谱,学琴考指法,作文也有自身的方法。
一、写真表实,言之以品
(1)规定要求,不准写“假”。告诉同学:写假就是说谎,一经发现,就要重做。学生被老师“逼”着写“真”,慢慢地自觉写“真”。(2)改进命题。在命题前注意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感。知道他们心中积蓄,命题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并实行灵活的命题方法,多采用自主作文。(3)丰富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地为牢、闭门造车将难以“写真表实”。为此,教师要注意在丰富学生生活上下功夫。另外,还可开展课内外班队活动,开展文体游戏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观察,教给观察方法,通过有意识的观察积累习作素材。
二、辨事析理,言之以序
1.在观察时辨析
例如,布置写《菜市场一角》,让学生回去观察。一学生正好看到一卖主短斤缺两被顾客训斥,于是他断言:这些个体户都是黑心肠。这样教师就向他提出:回去后你再看看其他卖主的脸色、衣着,了解他们几点起床?每天干了多长时间?通过进一步观察及了解,学生认识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个体户,他们起早贪黑,也在为社会做贡献,应受到尊重。认识统一了,偏见也消除了。
2.在指导时辨析
能否让学生写生活中的“黑暗面”?我认为,硬性禁止是不明智的,关键在于要对学生阐明正确道理。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件令人……的事》时,注意到学生习作中可能涉及反面材料,便组织一组材料使学生辨析、讨论,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写。对于第一件事,应表现对那位阿姨虐待老人的愤慨;第二件事应着重认识自己不做作业的错误,同时也应指出爸爸教育方法的粗暴专制。
3.在讲评时辨析
小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毕竟有限,容易产生一些偏颇的看法。一次,有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扶了一位被他人撞倒的老大妈,老大妈反而说是小伙子撞的她。文章最后小作者写道:好心没好报。讲评时,我没有先摆自己的观点,而是组织学生讨论。经过争辩,大家认识到:这只是一个特例,做好事总会得到赞扬,以恶报善的人毕竟很少、很少。
三、陶情冶性,言之以情
1.在观察中体验
认识是情感的起点。如布置让学生观察家乡的变化,同学们看到高耸的邮电大楼、平坦的柏油马路、丰富的闭路电视节目、热闹的新市场,家乡巨变撞击着他们的心灵。在这种情感下所写出的作文,再也不是干巴巴的几根筋。同学们融入感情,文章自然增添了光彩。陈晓峰同学在县“爱我中华,爱我家乡”征文比赛中,寄情于物,以“情”扣人,摘走了桂冠正是一个例证。
2.在交流中感受
学生习作内容十分丰富。有写父母亲孝敬老人的,有写一人有难,众人相助的,有写同学情、师生情的……这些习作都是对学生陶情冶性的好材料。我在作文评讲时让习作者诵读,同学们听了,怎能不受感染?
四、借文促行,言之有物
1.写先进,学先进
作文育人是最容易使儿童接受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发生在身边活生生的榜样,让他们写榜样、学榜样。书婷同学对班队工作十分热心,乐于为同学排忧解难,学习勤奋。我让同学写她的事迹,收到了良好效果。
2.写自己,进行自我反思
让学生写作文《我错了》,习作中,同学们各自写了自己的一点缺点:有写欺负小同学的,有写说谎骗人的,有写贪玩不做家务、不做作业的……我借此进行了“错了怎么办”的讨论,同学们纷纷表态,决心改正缺点,效果显著。
五、讲读指导,言之有思
为了不影响讲读课文的连贯性,结合课文指导写作,可在结束课文总结写作方法一节时进行。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把学生有毛病的文章带到课堂上,以便用时顺心应手。结合讲读课指导写作,应当看当时课文与作文的情况而定,可用词造句、可仿写一段,可训练篇章结构等很多方面的内容。什么时候发现问题,可结合课文随时指导。用学过的词说一句话,这在一二年级就开始进行,为高年级作文打好基础。学习课文上的写法,让学生仿写片段,也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首先看课文上的写作顺序,然后让学生仿写。《珍珠鸟》一课中作者写鸟的外形,从头写到背,从背写到腹,很有顺序。我也要求学生写一动物的外形,要求寫得要有顺序,先写头上的东西就光写头上的,再写身上的,然后写尾脚。这样一要求,学生还真这样作了,省得写了头又写脚,写了脚又写头,乱七八糟没法看。
其次,说的话要具体生动,不只是些空洞的口号、笼统的语言。我班一个学生写《记一次课外活动》,是这样写的:课外活动开始了,同学们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有的拔河等。同学们活动得多愉快啊!这篇文章只写了一些活动的名称,没有具体地写一项活动。《我和姐姐争冠军》这课,写出了姐妹的打法和同学们的心情,使人读了如身临其境。我们学了这课后,也让学生写一次活动,要求和书上一样写出如何活动的,写出同学们的心情。一个学生写《送手帕》:课外活动时,我们做送手帕的游戏。我们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坐下,选出一个送手帕的同学来。这个同学拿着手帕在我们身后转。我们都盯着送手帕的同学,还不时地看看自己的身后有没有手帕,有一个同学没发现自己身后有手帕,被送手帕的人抓住了。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拍着手叫他唱歌。他到中间站着唱了一首《小燕子》,我们就又开始送手帕了。我们这次玩得特别高兴。这一次写的文章虽然短小,但比以前具体多了。
激起学生的写作之情,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在写作文时,写到伤心之处,写着写着,有时要掉下眼泪来,这篇文章就一定写得感人,写到高兴处自己觉得也好笑,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我们学习了《明天,我们毕业》这篇文章,深刻体会到同学们为什么都要感谢老师,因为老师关心学生,学生热爱老师,他们之间有深厚的情谊。学完这课,我问同学们:你爱妈妈吗?为什么爱妈妈?妈妈怎么关心你?我先找几个同学谈谈,激起学生爱妈妈的心情,再让学生以“我爱妈妈”为题,写一下妈妈如何关怀自己的事,以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只靠一学期的几次作文是不够的,坚持下去,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这篇学一句,那篇学一段,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一定会有很大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