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山东济南 250200)
家庭教育,是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形成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世界各地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不乏少数,在我国,学者们将家庭教育主要分成了专制型、顺从型、保护型以及放任型、民主型等代表性教育方式。尽管个人天性在成长过程中影响巨大,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不同教育方式,体现出的既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也是家长与青少年长期互动中形成的行为习惯方式。教育方式是否恰当,是否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用,需要家长细致观察,并及时作出调整。[1]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
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较为常见。受到传统思想中“打是亲骂是爱”的观念影响,家长与青少年的相处过程中,并不善于温和表达爱意,尤为注重自己的大家长形象,强调自己的绝对权威。在日常生活中,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会选择打骂、体罚子女以达到教育目的。在学业生活中,对青少年的成绩更注重名次,往往忽略孩子的个人爱好。家长的主观表达非常强烈,不重视青少年的个人想法,双方在思想层面存在较强的冲突。这种教育方式严重压抑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在长时期的思想禁锢与动手教育中,青少年的自信息被打击,更容易形成自卑、内向的性格。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对学习与人际交往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而这些想法却不能与家长表露万分,久而久之,也会加深家长与青少年之间的隔阂,交流甚少。专制型教育方式的高压管制下,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可能会呈现两个极端方向,一方面是严重逆反心理,无视家长提出的意见。另一方面,则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出现“妈宝”这样的类型,对家长言听计从,毫无主见。[2]
顺从型家庭教育方式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或是偏重溺爱男童的家庭。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的父母、爷爷奶奶将其视为唯一珍宝,会花费所有心思满足其个人愿望。溺爱孩子使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案例屡见不鲜。顺从型家庭教育方式无限满足青少年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求,但忽略了其作为健全人格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家长将青少年成长所需全部安排妥当,孩子只需要按部就班就能获得一切。充裕的物质生活逐渐打磨了青少年的斗志,朝着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的方向一路迈进。其动手意识、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相对薄弱,心理上尤为任性、自私、责任感缺失。而溺爱男童的家庭中,顺从型家庭教育方式影响更加恶劣。家长对男童的溺爱,使其在轻视女性的心理进而转化表现到生活中,如欺负弱势群体、不尊重女性工作、学习成果等。青少年人格发展得不到健全,存在缺失,影响其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3]
保护型与顺从型是两个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保护型的家长为了尽可能避免青少年犯错误,会教育孩子安分守己少惹祸端,看似对青少年的日常事事俱到,尽心保护,实质上也是一种限制型教育方式。家长对于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会分析利弊,长期以往,孩子们对家长的依赖性增强,多以家长的是非取向选择人生道路,心理上的判断极其容易受到他人言语的影响。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因其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社会适应难度则相应增大。但是这种保护型教育方式也削弱了青少年的攻击性,能够培养青少年们关心他人、体贴他人的意识。[4]
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忙于自我工作,无暇顾及青少年需求。在生活中,家长自身的工作压力大,工作地点与工作条件多样,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漠视,也不加约束,通常以为留足零花钱,满足其生活花费就足够了。但是殊不知这种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将成长选择权完全交给了青少年自己。一旦青少年在成长路途中受到不良思想诱导或是不正当行为习惯的影响,青少年们很容易走弯路,误入歧途。且家长们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态度,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青少年,出现问题时,孩子们往往选择推卸责任,人际交往中更显淡漠与蛮横,心理发展受到制约。[5]
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是建立在信任、尊重与平等意识上的教育。家长能够从青少年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于习惯爱好与学业培养方面,民主型家庭更注重孩子的个人选择。较少出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行为,也不会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加注到青少年身上,比如强迫孩子修改志愿,报考家长选择的专业等等。相反,民主型家长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孩子们能够跟随爱好与内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与自信,他们在成长中更加自信、积极,既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也能够善待自己,也能够以平常心对待得与失。家长的日常行为习惯与互动交往也会反映到青少年自身的人际交往中,非常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与良好品德培养。
古语有云“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影响广泛。本文就专制型、顺从型、保护型以及放任型、民主型等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中,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同的人生影响。和谐的家庭关系与健康的教育方式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发育的重要部分,家长们尤其需要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分析个人行为对其产生的优劣影响,及时调整作出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