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市花园(国际)小学 四川成都 610071;2.成都市双林小学 四川成都 610066)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技术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它能把抽象陌生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文,且图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可随心所欲组合各种信息资料。征对小学低段的孩子而言,它可以声情并茂地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生特别是低段学生有效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他们只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感兴趣,对内容兴趣不浓,数学学习相对其他学科显得略为枯燥一些,因此,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比如,学习“1—10”各数的认识时,为了让新入学孩子对数学感兴趣,电脑陆续出现“我们的校园”里的各种景物以及其数量,边出现,教师边讲解,如此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他们在观赏美丽可爱的图片中,一下子不知不觉就激起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观看到校园里出现的多种景物,如小兔子、小熊、小鸟、树木、教室、气球等,非常新颖,也很漂亮可爱,这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情景,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起来就比较投入和轻松。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比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在教学中,如果借助信息技术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么就会把静态存在的材料变得有声有色,既突破重、难点,又化抽象为具体。
比如:教学“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时,必须要有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才便于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算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公交车到站后上下车情景,学生根据图示能用自己语言描述:车上原有20人,到站后下车10人,又上车5人,从而自然列出算式“20—10+5”或“20+5—10”,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也能比较准确地进行解释。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还设计了“小朋友捉迷藏、鸭子游泳、商店买卖东西”等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具体场景中再次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从而比较容易地就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多样,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全新的创造环境,利用图文并茂的信息技术资源,民主生动的交流,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动机,以达到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锻炼。
比如:在教学“今天我当家”的实践活动时,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图,让学生把自己融于有趣的、生动的、丰富的采购活动之中,去计划购物的种类和数量,设计一家人的午餐和晚餐。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想到了不同的午餐安排,并能够联系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说出为什么。在午餐和晚餐的设计中孩子们都设计了不同的就餐方案,并且能够准确计算这一天用了多少钱。这样孩子们在设计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体验自己当家时应该注意的哪些问题,非常实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创造的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信息技术课件内容丰富,提供探究环境,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其学习方式将从单一的操作、被动地听讲,向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猜测实验”为主要方式。
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信息技术显示由多个小方格堆成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究竟有多少个,然后在二人小组内进行交流,再让两人合作用小方块去搭一搭,数一数,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为什么不对等,继而在自己搭建任意一个立体图形时便会很容易数清楚其用到的小方块数,以逐步达到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在整个学习过程运用了“自主、合作、猜测与验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除了学习课本知识,还体验了现代信息技术带给他们的乐趣。然而,信息技术应因材而异,教师应充分把握好信息技术在课堂的作用,为了让信息技术课件在教学实践中起到更好的作用,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制作信息技术课件是一项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如果在内容选择上很草率,认为每一个内容都可以制作,那就失去了计算机的“解难”功能,很多内容可以采用投影仪、小黑板、实物等辅助教学手段,因此,在选择制作内容上,一定要选择用传统方式很难解决的,那样做,才真正体现信息技术课件的实效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能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其他教学手段,在我们教学目标中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育,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应做到恰当、合理,才会为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课标》中提到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无论信息技术课件如何精彩、实用,它也只是为教学服务,成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超时空、多方位地感受数学世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到书本外的知识,并掌握了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各方面能力得以培养,同时也应该重视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让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好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