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刚
(作者单位:昭通电视台)
目前,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保持着稳定发展的态势,相应地为我国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助于其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项优良的文化产业。但在当今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纪录片传播的生态环境更加复杂,人们对其播出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地方电视台如何在媒体融合的新背景下抓住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纪录片产业,实现传播的社会与商业价值,是我们需要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阶段,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的发展面临着一些生存危机,如央视战略转型、省级卫视的竞争、新媒体的冲击等。要想打破这种危机局面,就必须探索新的纪录片发展之路。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电视台可适当摆脱地域限制,整合现有资源,实现战略转型,从而增强自身发展实力,为纪录片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的类型大致可分为政论、历史、军事、地理、人文、专题等,部分电视台过于注重专题系列或者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制作,看起来十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实则并不能迎合当下观众的喜好。比如,有些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过于偏重教育或者工农业,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并不关心观众真正需要的纪录片类型。
纪录片的制作是一个严谨而又漫长的过程,包括主题的确定,素材的选择,结构的发掘,声音色彩的处理,现场的控制,素材的整理,团队的组建等多个方面[1]。部分电视台由于经费不足或其他原因,不断压缩制作成本或以不实资料进行剪辑,不注重纪录片内容的精细化制作,逐渐降低了观众对其观看的兴趣,最终导致纪录片无法获得市场认可。
纪录片从制作到播出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过程。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部分纪录片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传播,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推广,使得优质内容没有得到有效传播,大大降低了纪录片的传播价值。
部分地方电视台缺乏成熟的纪录片市场运作模式,与其他电视台的交流也较少,久而久之脱离了市场发展轨道,再加上决策层缺乏革新的魄力,造成纪录片商业运作强度过小,与传媒整体发展程度相背离,也就无法实现利润的增值。
地方电视台有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再加上目前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等形式对纪录片市场的挤压,使得纪录片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这就要求地方电视台适当地变通思维,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以受众为中心,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出一定的创新举措,具体如下。
第一,建立用户理念。地方电视台需发挥媒体融合的作用,不断建立与观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将观众通过互联网转换成纪录片的忠实用户,从而建立用户理念。如充分利用媒体构建属于自己的纪录片用户交流平台,与用户实时互动,让用户表达观看感受并进行相应地反馈活动;还可利用现有的社交终端如微博、微信、自媒体等,让用户参与纪录片的主题选择及创作过程,还可实行一定的奖励机制,帮助纪录片进行有效的传播[2]。
第二,强化服务意识。媒体融合背景下,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这在一定层面上弱化了媒体的价值传递作用。所以,在建立用户理念之后,地方电视台更应该强化服务意识,懂得观众对纪录片服务的真实需求。如利用新媒体方式聚集本地域的用户,分析其观看习惯、特征、类型等,并根据其真实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纪录片服务。
第三,融入个性化元素。在以往的纪录片传播中,制作者很少站在观众的角度去分析,更不会在大众化的纪录片制作中融入个性化的元素。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电视台可实现纪录片传播由大众向小众的转变,如可利用媒体平台收集用户信息,分析其观看偏好,融入个性化元素,形成本地数据库了解用户需求,从而提高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的整体水平。
传统媒体的深化改革一直在推进,科技的发展也衍生出了众多的传播媒介,而在这诸多的变化中不变的就是作为依托的内容。纪录片的创作需要表现出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生活是艺术的根本,艺术取材于生活,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体现出纪录片的价值[3]。可从以下角度来注重内容制作。
第一,地域角度。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其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本土特色,打造贴近大众的本地纪录片不仅可使本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可进一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如《陕西故事》《关中记忆》等纪录片,注重内容制作,适当地将本土明星、本土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不仅满足观众需求,更重要的是让观众感受到亲切,同时拥有强烈的认同感。
第二,内容价值角度。纪录片作为一种内容产品,本身具备一定的增值效应,还可利用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挖掘出其具有的增值潜力。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其制作优良,内容丰富,构建出多元化的内容结构,实现了利润的多层增值,是地方电视台学习的榜样。
第三,终端角度。好的内容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进行传播,注重内容制作就是要选用合适的内容,在坚持内容为主的前提下,依托现代化的终端服务扩大影响力。如利用手机设备、户外终端设备,将纪录片内容与媒体捆绑并融合起来,从而创新纪录片传播方式[4]。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电视台不单单需要好的内容作为依托,更需要多元化的渠道将内容传递给观众,否则,到达不了观众眼中的内容是不具备价值的。因此,扩展多元化渠道有其必要性。互联网的发展和终端多元化为扩展渠道提供了可能性,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相关部门可将原有的传播渠道转换为多样化、跨区域多元渠道,从而不断提升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的影响力[5]。如2018年的纪录片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该片在六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基础上改编而来,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在新形势下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电视台纪录片在运作上有其特殊性,在管理模式上与新闻部门或采编部门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地方电视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纪录片的运作与管理方式,使其充分发挥市场属性,从而促进其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增强纪录片的市场运作。
其一,借助互联网,搭建专门的纪录片交易平台。借助互联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平台的运营成本,还可以帮助地方电视台拓宽纪录片的交易渠道。比如,有的地方电视台并没有搭建与其相匹配的纪录片交易平台,再加上其内部没有专业的市场运作部门或者部门运作力度不够,造成一部分高质量高水平的纪录片无法进行公平合理的交易。而且,与省级卫视相比,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的交易价格更为低廉。
其二,整合频道资源,促进纪录片的栏目化及频道化建设[6]。比如,有的地方电视台存在频道建设重复或者不合理等情况,这不仅造成了频道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非常不利于纪录片的创新与传播。栏目化建设可将频道资源进行充分使用,将制作与销售结合起来,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达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其三,适当吸引民间资本,更好地推进纪录片市场的发展。比如,地方电视台可在国家拨款的基础上,吸引民营公司或者网络媒体进行投资;实行独立制片人或者电影机构奖金制度等;运用商业模式进行筹集资金活动和纪录片预卖运作等。这样不仅可以将民间可用的资本聚集起来,还可以为纪录片的发展注入活力。因此,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增强市场运作可有效进行纪录片的创新与传播。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电视台纪录片必须寻求更好的创新发展路径以及扩展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可适当变通思维,注重内容制作,扩展多元化渠道,增强市场运作,有效促进我国地方电视台纪录片快速稳定发展,为观众提供更好和更高质量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