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角色”论对融媒体时代健康传播路径的启示

2018-02-22 17:26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9期
关键词:传播者时代信息

赵 欣

(作者单位:《家庭医药》杂志社)

在融媒体时代,健康传播存在追求高点击量、高转发量、高收视率的现象,这与医学知识的严肃性、严谨性、重要性、科学性存在矛盾,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中寻求方法论,“四种角色”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要深刻认识、发挥和明确专业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健康信息传播者的社会责任、医护专业人员的社会责任、监督机构的社会责任。

1 “四种角色”理论的内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强调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扮演好四种社会角色,即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做好新闻舆论工作首先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特别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在角色承担中应首先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在理论上是正确的,政治立场是鲜明的,社会效果是显著的。长期以来,社会对新闻记者的角色主要有三方面的观点:事实的记录者,以报道事实为己任;真理的捍卫者,传播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公众利益的守护者,维护公共的利益,维护弱者的利益。其实,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最根本的是“四个牢牢坚持”,是始终坚持党性原则,自觉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四种角色”论精辟周到地阐释了新闻舆论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2 融媒体时代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

2.1 融媒体时代下健康传播的“便捷、任性”

融媒体时代下,自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任性”,由于不同于传统媒体复杂繁琐的运行过程,只需简单注册,低成本、易操作、自媒体为每一个拥有互联网技能的人,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可以以自我视角为出发点进行交流的平台,虽然不同领域的人参与交流、讨论,可以深入和全面解读健康信息,但也使原本属于专业群体的健康传播行为,成为人人可写、可改、可读、可撒播的个人行为。这存在诸多隐患,大量劣质的自媒体散播“伪健康”信息,网民健康素养良莠不齐,辨别能力有限,“伪健康”信息的肆意传播危害公众安全。例如,2018年7月初在微信群广泛传播的“菌类+茄子有毒,已死多人?”消息称,医院急诊患者多是菌子中毒,蘑菇和茄子一起吃,医院治理不了,后果很严重。类似的谣言,比比皆是。有的“伪健康”信息甚至打着所谓权威专家的旗号以混淆视听。如一则关于如何吃水果的文章,署名为某医院院长,但经过求实,根本无此人存在[2]。

2.2 融媒体时代健康传播形式多样、科学性欠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逐渐提高,健康传播已经走出卫生医疗专业的机构,成为普通大众日益关心的民生问题,为满足人们对健康知识的渴望,满足不同阶层人们对健康传播内容的接受程度,健康传播不断丰富形式,突破了以往以文字表达为主的形式,开始结合声音、画面、动画等多种实现形式,传统媒体中无论是期刊杂志还是电视广播,都逐渐实现了形式多样化。新媒体更是如此,直播、抖音、动漫采取更具有娱乐性质的方式来吸引受众注意,获取点击量。但是,医学健康知识关乎人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对于传播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有更高的要求,与现在新媒体传播中的趣味性、综艺性、艺术性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且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占主动,科学性较容易受忽略,这是健康传播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3-4]。

2.3 融媒体时代下商业利益与人民需求冲突加剧

融媒体时代的网络交互平台,为人们创造了更加多元化的交流场所和表达诉求途径。但由于商业运作,互联网通过技术手段(删帖、禁言等方式),使人们获得信息、表达意见的机会不平等,甚至可以拥有绝对信息资源方可对某一方面的信息进行垄断,左右舆论方向,迷惑大众。健康信息的传播与网络的技术和企业利益、个人利益影响着网络信息的传递和意见的自由表达。在“伪健康”背后,许多养生信息的传播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为自己的产品服务,例如,生产“酸性保健食品”的某公司,为推销自己公司产品,营造了“酸碱体质学说”,但经研究这种学说毫无医学根据[5]。更有甚者,某些电视台以栏目合作方式邀请“专家”介绍药物,聘请“医拖”鼓吹疗效,以欺骗的方式达到赚钱的目的。

3 “四种角色”论对健康传播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既是理论基础,也是实践指南。

3.1 唤醒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在信息良莠不齐的网络上,出现最多的是吸引眼球的,不知真假的养生、保健条目,但对一些重要政策的推广并不重视。例如,2018年推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互联网+医疗健康”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在民众中并没有得到普及,甚至绝大多数民众并不知道何为“家庭医生”“互联网+医疗健康”这些专属名词。再如,“智慧医院的推广”年轻民众接受起来较容易,但老年群里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智慧医院”。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更应加强政策主张传播的责任。

3.2 呼唤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无论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从不缺乏“伪健康、假报道”的传播,例如,治病大师、神医张悟本、王林,电视台、广播、媒体、网络……无一例外地进行大肆宣传。再如:2017年一篇关于HIV疫苗最新研究进展的报道在网络上引起了网民热议,报道称某公司“宣布了全球首次HIV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被试志愿者对HIV疫苗耐受性良好”。当中,还列举了一些数据,如“100%产生了对抗HIV的抗体”和“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一时间,在传播当中,这也被有些人夸张地说成了“HIV灭绝了”“今年的诺奖有着落了?”。但有关领域的研究学者指出,这类说法是对研究成果的误读。这种不实报道正是脱离了实事求是,媒体人在传播中没有尽到时代风云记录者的职责,“时代风云记录者”是建立在新闻的真实性基础上的,实事求是地对最新的新闻事件进行贴切解读和报道,在融媒体时代,每位媒体人、转发者不应只追求单一的点击量、阅读量,二忽略新闻、事件、事实、科学本质的真实性[6-7]。

3.3 加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专家学者的介入

健康传播的推进,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加入,健康传播对专业的要求不仅是医学科学也需要大众传播学相关知识,符合“双重标准”的专业人士少之又少,在目前的健康传播中,专业的医生专家,临床任务和科研任务繁重,缺乏充分的时间将深奥的医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进行健康科普,大众传播学者们又缺乏科学的医学知识背景,无法准确传播健康知识。这些现象说明大众传播与医学专业知识的科学属性存在的客观矛盾,成为传播学上亟需认真对待并加以妥善解决的现实和理论课题[8]。原创和主流信息的发布需要专家学者发挥领袖作用,保证“真健康”的传播。

3.4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发挥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职能

对于网络上传播的一些新兴养生疗法、新领域的药物使用等,需要相关部门严格把关、鉴定,进行多重实验,也许在某个人某个疾病上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疗效究竟是否有普遍性,需要大量科学实验反复测试,在机构、制度和法律等方面做到“严”。政府更应发挥主导作用,扮演好“把关人”角色,从源头上对“伪健康”信息进行清理、辟谣,建立良好的信息搜集指南和健康信息质量指标,必要时更要利用法律手段严惩造谣者与不良商贩。

4 结语

我国的融媒体时代才刚刚来临,健康传播面临着艰巨的考验,实现二者融合,需要专业媒体人、健康信息传播者、医护专业人员、监督机构共同努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的健康传播创造出健康的未来。

猜你喜欢
传播者时代信息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订阅信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展会信息
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传播者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