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维 田 筠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主旋律电视节目是指由各级党政机关单位或社会团体投资制作,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为主要诉求的电视节目。随着影视行业内容生产的井喷式发展,主旋律电视节目如何进一步抓住年轻受众的审美期待,突出时代特色,潜移默化地发挥主旋律电视节目的内容导向和传播效果,是摆在电视节目创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主旋律影视节目作为专有名词,1987的口号首先来自“坚持主题,强调多样性”的口号。改革开放之初,受外来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娱乐泛化的影视表达成为一时的潮流,极大冲击着原本国产电影的宣传效果。主旋律影视节目的创作口号,是官方从上至下对电影创作者们提出的倡导性要求。主旋律影视节目以1989年上映的《开国大典》为标志迅速发展。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中国电影市场还没有对外开放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讴歌优秀共产党员的主旋律影视节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当今社会许多人,特别是年轻受众对“主旋律”一词,有片面理解,这与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此名词的刻板印象密切相关。我国长期将影视这一艺术形式作为舆论宣传的有力工具,主旨先行地进行故事创作和投资拍摄。新中国成立后的二三十年间,从根源上讲,没有将电影作为艺术品或市场商品来对待,而是按照传者本位来制作,以宣扬和赞美为主旨。这样的惯性思维对主旋律影视节目的创作影响至深,以此为出发点创作的主旋律影视节目说教式的叙事方式、扁平化的人物塑造,都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由此,人们对主旋律影视节目持有一种偏见,主旋律相当于“假大空”和“不吸引人”。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主旋律的内容生产。
从词源上讲,《辞海》对“主旋律”一词的解释为:音乐演奏中一个声部的主要曲调,扩展到一般文学作品的主要精神或基调。因此,可以理解为主旋律影视节目特指电影中呈现的精神或基调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视作品。许多学者将主旋律影视节目归为主流电视节目的一种,却没有将主旋律影视节目与主流电视节目做一个明确区分。因为本质上,二者均属于呈现社会主流价值观精神基调的影片,无法从叙事方式、剧情内容、表现手法等角度去区分。因此,当定性一部电影是否属于主旋律影视节目时,应从影片反映的精神层面考量。影视节目的精神基调又从何界定呢?结合主旋律影视节目产生的背景、肩负的使命,应以权威话语为依据,反映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以受众反映作为重要参考标准。
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从政治话语看,我们国家步入了新时代,我们正在构建“中国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军事、科技、文化发展迅速。这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也应产生相应改变。主旋律影视节目应能从某个方面反映官方主旨和政治导向的精神内涵,而主流电影的范围则要宽泛很多。结合我国当前情况,主旋律影视节目的内涵可以界定为: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塑造人们对国家、社会、执政党的正面印象或观点,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影片。
为更好地宣传思想,更好地引导舆论,更好地拓展年轻受众,在策划和制作电视主旋律节目时必须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主旋律节目必须反映主导文化的思想内涵。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不是空中楼阁。它们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精神等一系列积极价值取向的总和,真正体现在年轻人心中,符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必须摒弃不真诚、故意抬高和脱离群众的观念。只有当价值取向与普通观众一致时,节目才能与之产生共鸣。
事实上,除基于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外,大多数居住在中国的观众都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历。如“明月前明月”等传统文化教育和“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汶川地震等曾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北京奥运会,等等。这些年轻人共同经历留下的深刻记忆是创造者可以利用的珍贵素材。只要创作者在节目中唤起这些记忆,就一定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北京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情景合唱《红孩儿》就抓住了这一点。一系列红色经典儿童歌曲,如“毕业歌曲”“报纸销售歌曲”和“共产主义儿童联盟歌曲”,唤起了年轻人美好的童年回忆,动人的旋律进一步加强了年轻人对党的斗争历程的认同,自然而然地认同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身份。
事实上,关注现实需要创作者从受众的接受心理出发,体验他们的感受,捕捉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品味,真正让节目触动他们的内心。虽然可以通过一些电视手段唤起受众的情感(最简单的手段是旋律优美的音乐),但决定性因素却是节目的内在情感,这取决于它是否真诚和感人。归根结底,注重思想性,贴近年轻人的需求,注重创新和丰富多样的节目主题与形式,才能发挥核心创意概念——“呼唤记忆、情感汇合”的主要功能。只有当创作者在每个节目环节牢牢坚持这个概念,如艺术造型的塑造、特定文化符号的选择、节目的整体结构等以及电视和视听语言的使用,才能准确地实现主旋律价值观的传达。
笔者认为主旋律影视节目的商业化可借鉴年轻人喜欢的《摔跤吧!爸爸》和2017年火爆荧屏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摔跤吧!爸爸》直观揭示了印度国内社会的性别歧视、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等情况。但是,这部影片在印度国内、中国国内都创造了印度电影新的票房纪录。该影片所传达的爱国精神贯穿始终,激人奋进。而《人民的名义》以最大尺度展现了中国官场中的腐败深度、反腐难度和我国现行的反腐力度。电视剧播出时年轻人热议,民众观看后拍手称快。《人民的名义》火热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反腐的持续推进,这便是现实的土壤,是影视故事深入人心的基础。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负面情况。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大众化消费产品。展现现实中存在的负面因素并不可怕,也不应视为禁忌。聚焦现实题材的影片,必须以年轻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感受和真实生活体验作为故事讲述的基础,这样才能创作出感染人、打动人、吸引人、有生命力的作品。主旋律影视节目更要遵从这一规律。也门撤侨事件、湄公河惨案等国际事件展现了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强大的国力。《战狼2》和《湄公河行动》等影片则以此为基础,塑造中国维护国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任的大国甚至是强国形象。我国现阶段国内矛盾依然突出,确实存在不公和腐败问题,主旋律影片若能触及、展现其中的问题,必能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同和支持。
主旋律影视节目应越来越注重商业性、通俗性和娱乐性元素的运用,可以启用著名导演、知名演员和富有经验的制作团队打造主旋律影视节目以吸引年轻人的眼球。电影《建国大业》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60周年的献礼作品,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同时,《建国大业》也创造了4.3亿元的高票房,成为中国主旋律电影历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该片的制作团队包括中国电影集团、上海电影制片厂等国内电影制作公司,以及香港电影公司和香港亚特兰大电影公司等著名的亚洲电影公司,由韩三平和黄建新执导,以一线“明星”为主角,已经成为电影制作和宣传的重要卖点。这部电影利用一线明星的“明星效应”来创造高票房收入,形成了“全明星阵容营销”模式。创作者更关注戏剧中的明星与人物之间的兼容性,而不是简单的“数星星”,这使得观众潜移默化地理解和感受电影的主题和意义。2017年,由安徽省委宣传部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电视理论节目《理响新时代》节目,将年轻人深感抽象的时政理论融入辩论、脱口秀、动画、机器人、微信摇一摇等形式,娓娓道来说故事、讲道理,循循善诱学思想、悟真谛,节目内容“冒热气”又接地气,深刻影响当下爱学习爱思考、爱分享的年轻电视观众,将主旋律电视节目的社会效应放到最大。
正是这种艺术性和流行性的结合,在视觉满足的基础上震撼了年轻人的心灵,引起了反思。
总之,主旋律影视作品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宣传价值有多大,无论节目主题多么宏大,如果失去了对当下生活的触碰和观照,它就失去了对时代精神的描述,只有那些在大时代背景下成长的故事才能真正达到年轻观众的审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