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可
(重庆市云阳双江中学校 重庆 云阳 404500)
高中生不管是在心理发展还是在生理发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每名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于是教师在展开教学时也就不能通过“一刀切”的形式进行教育。我们知道高中数学课堂中比较传统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把所有学生都集合起来,采用“灌输”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而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必然会对他们产生不一样的学习效果。为使学生这种个体化差异得到满足,我们可将分层次教学充分运用到高中的数学课堂中,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注意因材施教,制定符合每一个层次的学习目标。通过应用我们发现分层次教学不仅能强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效率跟质量,更重要的是还能为学生减少他们的学习重担,进而提升其数学成绩。
首先,注意学生之间的差距原则,学生对于学习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学生的理解能力、先天智力、学习方法等均有不同,这可能是由于学生们的先天发育条件所决定的,当然,学生的生长环境也会间接导致其差异的形成。所以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扶持。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以帮助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不歧视基础差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对于成绩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督促他们再接再厉,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前进。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高中数学教师的首要职责。
其次,在高中教育工作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地知道数学分层次教学中的各个阶段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关联密切的整体,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系统性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性,高中数学的教学也应该注重系统性。一般来说,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整体设计教学大纲,从长远角度出发掌握数学教学的大方向。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处理好师生关系,把握教学大纲,整体布局教学工作,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工作的中心。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再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原则,学习数学光靠教师的督促是不够的,学生的主动性才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如果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低下。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鼓励他们勇于探索知识的高峰,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更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大潮中去。另外,教师也应该适当地活跃课堂气氛,这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授课中,教师同样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环环相扣,学生如果在某一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势必会在未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时遇到更多的困难。所以在分层次教学模式实施中,我们依旧要从最为基础的内容入手,帮助学生找到其根源方面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
首先,教师可以先从班级整体的角度出发来重点针对基础知识教学。尤其是教师在刚刚接手一个班级时通常很难立刻判断出学生的问题所在,那么在磨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最为基础的内容出发,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穿插性的加入一些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相关知识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最快的实现数学思维的转化,从而接受新的知识内容的过渡,另一方面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给部分学生机会,重新学习以前可能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内容,进一步打牢基础。
其次,教师要开始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测试,并且对于学生数学知识基础进行循序渐进的探索和分析。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的互动教师可以从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情况,来判断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能力,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从学生新知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推测出学生在某方面存在的知识缺陷。在了解大体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状态以及知识学习方面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学生层次的划分和针对性的教学侧重点的定位,从而在未来知识讲解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一点点补齐短板,打牢数学学习基础做好准备。
分层教学方法实施的本质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开展学习活动,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进而实现教学的整体发展。在实际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因材施教,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使其能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自由。虽然学生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教师还是需要将学生当做可开发的资源,利用好差异化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分层教学的积极作用。每个学生按照中考总分分班,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行政班;然后再按照数学成绩将学生分为A、B两层,进行走班教学,只上数学课走班,上完数学课回到行政班上别的课。每个任课教师任教两个层,B班是成绩好的学生,从管理的角度,这部分学生分多一些,占到60%,A班是成绩低的学生,人数少一些,有利于班级课堂纪律的保证和教师对A班学生的关注度。在分班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在自愿的基础上做调整。学校在排课表时,同个行政班的不同层数学课必须安排在同一节课进行,就是如果A层上数学,那么B层也要同时上数学,教同个行政班的数学老师必须同时上课。每半学期终结综合评价后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这种上课,不影响其他班级和课程,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是分层教学中影响面最小的。
高中数学秉承着因人而异的原则给学生授课,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到知识,而且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差异性的教学,准确找到自己的情况,明白自己的定位,然后通过分析问题,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学习途径。针对不同的教学班级,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理念,而针对学生面临的各项问题,也要采取不同方向的侧重,在学生觉得较为困难的地方以及学生的易错点上多下功夫进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瓶颈,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作业及考试的情况,多总结概括,找到学生的问题所在,再结合多方面的原因,给学生清晰地讲解。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上的一些困难,这时候教师能够做到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现在的教学往往是大班教学,一个班级有超过30个人,这样的大班设置,要求教师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大多数人感到困难的问题上,针对一些比较小众的问题,更需要的是让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自行先思考。这时候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他们的问题和别的同学不一样,他们不愿意与自己的任课教师交流心声,一个班级那么多人,教师并不能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在平时,教师应该多提醒学生,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问题阐述给教师听,让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解决问题。
在课前对知识进行预习,为课堂中学习和理解知识奠定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导致学生预习的成果也存在差异,所以,老师对学生设置预习内容时要使用分层教学法。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就可以将预习知识在基础上进行深化,为一些基础能力较为一般的学生设置基础的预习内容。学生不仅能够预习基础知识,又可以在新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巩固已学知识。 课前预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学生的预习往往也是过程化,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更加迅速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学生听懂了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的设计分层预习目标,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身能力的范围能去完成不同的预习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课堂听课效率,还能促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能力的范围能逐渐获得成长。比如,在学习“抛物线”这些知识时,让一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已学知识验证或推导出标准方程,在预习过程中对已学知识再一次进行巩固。对于一些能力较为普通的学生,让他们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离心率、焦点理解就可以。
课后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巩固和内化课上学习的新知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后作业分层很重要。一般情况下,教师给学生留的作业量非常的多,学生一时无法完成,或者留的作业内容比较难,也让学生无法完成,学生为了应付差事,会选择抄袭他人的作业,这样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学习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也应该对作业的分层问题进行注意,对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在进行作业布置时,有的题目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已经做过了,那就不需要再设置到作业当中让学生进行練习,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也不要设置在作业当中。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作业的安排,根据学生的不同,将作业分成基础题、较难题几类,这样更利于学生能够完成作业。
教学评价是分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对学生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依据教学评价及时地调整教学层次,为学习进步的同学提高层次,使之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单纯依靠教学方法收到的效果比较微弱,单纯依靠教师的监督也难以做到“短时高效”,两种角度不断结合,并且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学生一些反馈,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学生知道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些方面,或者是还需要在哪些部分多多练习,都需要参考教师的反馈。分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予学生一些反馈,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鉴于分层教学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反馈的结果也应该根据目标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区分。针对部分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规定只要认真听课,回答出例题的变式,就可以得到正向的反馈;而针对部分思维逻辑力非常强的学生,则要求必须完成一定的习题练习才能得到整体的反馈。这样有层次的评价手段和考核标准,能够让后进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都得到积极的反馈),也能够让资优生得到提升和锻炼。教学评价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因此,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地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中等生,也需要让他们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做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结语:实施分层教学是实施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其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此在高中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分层次教学实践,遵循主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民主性与平等性原则、主体发展性原则,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全面贯彻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