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第三中学 福建泉州 362500)
“现在的中学生真难理解!”“现在的中学生与我们时代相差甚远!”很多教育工作者面对青少年教育问题,都发出无奈地的感慨。确实如此,青春初期是个危险的年龄阶段,再加上时代赋予青少年一代的超前心理意识,使他们的心理变得更加复杂难解。我们必须抱着对每位学生负责任,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随时随地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从时代意识特点及青春期特点等方面深入去分析他们,读懂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行为特点以及影响他们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更好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
教育者最忌的是用居高临下的态度来教育学生,这种压服式、强加式教育不但没有效果,往往还是悲剧产生的原因。一位老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就很生气地斥道:“再玩我就把你的手机毁了!”那学生反应很强烈,马上反驳道:“毁了就得赔!”这“反教育”说明了什么呢?教师的教育欠方法呀!幸好那位学生比较开朗,如果换成内向型学生,教师当着全班同学不给她“留面子”,即便她当时不会“反教育”,回去之后能否想得通,会不会产生悲剧,那就很难说了。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自觉地提高教育意识,讲究教育方法。不仅要时时留心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还要以长辈的身份去爱他们,去感化和引导他们,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他们,去影响和帮助他们。教育时要使用正确的、恰当的语言,要开放地、平等地、友好地和他们交流,要耐心地听他们的辩护,留下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澄清一些问题。由年龄特征决定,中学生是最受不得委屈的,从前面的案例来看,很多中学生是因为家长或老师不理解自己,不相信自己,内心痛苦无法排解,才走上绝路的,我们要引以为鉴。另外,还要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委屈、不理解、偏见等现象,帮助他们敞开心扉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
人生在世,总会不断地追问这样一些人生课题: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虽然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但在有限的生命存在中,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却决定了生命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当今时代,一些学生失却了精神家园和人生路标,失却了人生的参照系,彷徨、无奈、消沉,觉得“活得没意思”。我们要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找到活着的价值依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他们的生命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他们没有权利作出极端的选择;生命真正的价值也并不仅仅是个体生命的存在,而是其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意义——生命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对他人和社会承担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
首先要让孩子们体会生命的不易以及其带给家庭的希望。孩子是家庭的细胞,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可以通过有关资料让学生明白他们在母亲的肚子里形成的漫长的十个月里,母亲经受了多少的痛苦;也可以以身边的孕妇的臃肿的身体、艰难的步履让他们体会母亲的不易;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让他们听听孕妇生产时那种撕心裂肺的叫声,以及看看婴儿发出第一声哭声后家人的忙碌和感受其喜悦,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明白每个生命都是踏着母亲的痛苦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同时更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生命此时承载着家庭的欢乐。
其次,要让孩子理解成长的艰难以及生命带给家庭的欢乐。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一对夫妇生存的大部分意义所在。虽然养育孩子很难、很苦,但这难和苦却寄托着家庭和父母的希望,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明白父母对此种苦与乐的需要。
最后,要让孩子明白他们对家庭及父母应承担的责任。孩子是家庭幸福的使者,是人生接力跑的运动员。要教育他们,小时候除了完成学业外,还应为家庭尽小力,如帮助父母做点家务等;长大了得为家庭出大力,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老了,还要为父母尽孝心。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孩子现在所做的,就是父母以前做过的;父母现在所做的,孩子将来也必须做,这样一代一代地沿袭下来,便形成人生,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就应担负起不同的职责。老师与家长不仅要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去生活,要读好书、要结婚、要工作等,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教育他们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常揣一颗尽责之心,这是人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
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转变育人观念,不能把分数看得过重,改变以成绩为目的的教育评价体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正确看待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仅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社会、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当代中学生心里素质不稳定,挫折和压力的应对能力低下,面对一点困难或者不理想的成绩,就会自暴自弃或结束生命。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经历许多困难和失败。在这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名人伟人的成长历程,让学生明白不能一遇到困难和失败就悲观失望,要勇敢面对,克服困难。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和自我,形成自强自信的心理素质,使自己成为支配自己命运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教育孩子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以自然地心态应对竞争,参与生活。
生命教育是我们教学中必须重视的德育内容,教师惟有加强自身专业修养,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观念,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学生,才能以其深厚的知识底蕴、丰厚的人文素养、高超的教学机制,自如地驾驭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共创分享的过程。教师应引领学生升华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以广阔的心境、博大的胸怀去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老师应该时刻关注、了解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教会孩子学会正确对待生命,珍爱生命,使孩子能在轻松、快乐、健康中成长。生命教育更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现象,它注重个体生命内在的和谐、个体生命之间的和谐,注重个体生命与环境的和谐,注重个体生命与集体、社会的和谐,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中学生生命教育,不容忽视,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