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红光小学 重庆 404100)
作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学会观察、思维、表达的一般方法,进而形成良好的智力、情感、意志、个性品质。
要提高小学生写作素质,在教学生开步作文写第一步时,就得引入正道,扎扎实实锤炼学生的作文入门。几年来,我从最基础的工程抓起,在培养学生作文素质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要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能写常用的应用文。还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正确把握大纲要求,做好作文教学的起步,是至关重要的。
1.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由说到写,由易到难。首先要求学生写“放胆文”。把他们想说的话写出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成日记或一段话都行,没有条条框框。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所以,必须坚持“文从话起”的原则。学生的话是从他们生活中来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他们生活中选取材料,多数学生写了“扫地”、“学洗衣服”、“洗碗”等。这些材料贴近孩子的生活,学生能把自己亲身经历写出来,是好的,至于有写得语言不通顺,词句平淡、枯燥等毛病,写后又加以指导纠正,这样才能逐步提高。
2.引导兴趣、创写作氛围。“兴趣是入门的老师”。为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即激起求知欲和对知识本身的浓厚兴趣,我采取让学生做游戏,片段练习(智力竞赛、对话、外貌描写)。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生动描绘了活动场面,并交代了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写得趣味盎然,富有生气。这样不仅解决了语言问题,而且解决了内容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再感到无话可说、作文困难了。这是为写好文章铺基垫路。
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后,就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题材。而要丰富学生的题材,必须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是教会学生能识善辨、勤于思考。怎样培养呢?教会学生掌握观察方法、观察步骤、内容特点。其要点有两方面。
1.看清图画,抓住形象。小学语文课本有许多课文插图,图画形象的表现了课文内容。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图画形象有表现物的,观察时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先看整体画面获得统一的印象,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观察,让学生了解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对表现人的形象画面,可引导学生从服装、身份、年龄、面部、体态,体味人物的情趣爱好;从举止、动态揣摩人物的思想品格;从人物背景分析整个画面所表达的主题。表现事的形象画面:引导学生从景物看时间,从背景看地点,从装束看人物,从举止看事件,从图名看中心。
2.明确目的,抓住特点。学生到了三年级,思维的发展正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所以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观察能力方面还必须明确目的,抓住不同事物的特点。由于观察才起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特点比较明显的、易于观察的静止状态的事物。还要使学生懂得从何处入手,怎样深入,掌握观察顺序,写起来才有条有理。我引导学生开始观察时,就是观察他们身边的人和事物。如:“我的老师”、“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等等。通过观察,把握住特点,学生就能写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的作文。只要指导得法,经常训练,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消除了心理压力,就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从生活中撷取自己喜爱的题材,自己选词造句,组句成段,培养良好的文风。
作文是生活体验与语言文字相结合的产物,是学生多种能力的表现。有些学生的作文总是丢三忘四,不是忘了标点,就是漏字缺词。没有养成先想后写的习惯,提笔就写,“一挥而就”,不去检查、修改……
据资料介绍:北宋诗人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时,其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开始他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到”字用得不够好,便先后改为“过”、“入”、“满”等字,这比原来的“到”好多了。可是他又觉得还不行,最后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才觉得满意。
这就表明,好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出来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决不忽视“修改”这一环节。我采取引导方法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为修改能力。其修改方法可有两种:
1.个人修改式。学生写完初稿后,先朗读一遍,再反复琢磨。字、词、句、段、中心思想,标点都要反复研究,认真修改,努力使文章更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
2.集体讨论修改式。我从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入手。分组或轮次进行,抓训练重点,切忌面面俱到。采取让一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当场评改,发表不同的看法,不放过任何一个语病,教师作补充、总结。
总之,只要走正了路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作文规律,登上作文阶梯的第一步,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继续往上攀,学生的写作素质就会不断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