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师范学院 云南楚雄 675000)
小学教育专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高等教育机制新成立的学科专业,是一个具有十多年发展历史的新型教育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新世纪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专业教学素养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小学教师。专业教育目标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要具有现代化教育思想与专业化艺术素质;具有为小学生服务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意识;具有从事小学教育的专业能力及知识结构;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
其中音乐课程作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形成艺术教育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规划、完善、健全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机制已成为当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1]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课程内容机制、教学模式、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政府层面和教育行政部门至今未就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制定专业化的课程指导方案,由于各高校在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方面的教学资源投入也存在一定差距,导致音乐课程设置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较大距离。[2]
我国很多师范类院校都开设了小学教育专业,并设置了相应课程,但众多学校主要以小学教育文科方向和小学教育理科方向为主,专业课程设置上都只偏重于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处于次要地位,导致学生在音乐素质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单一课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毕业生,只是单纯的语文或数学老师,并不具备相应的艺术教育能力,缺乏必要的艺术教学素养。
我国很多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都通过引入其他教学理论丰富了专业课程机制,但是各种专业课程只是介绍了各学科的基本知识以及对学生必要的知识要求,除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实习外,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甚至有一些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只重视学科教学,忽略了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和音乐实践技能的指导,导致学生在音乐综合能力方面有所不足。
教育专业课程是培养小学老师形成专业教育能力的必要途径,不仅要求小学老师要具备专门的教育教学知识,而且要求小学老师要树立为小学生服务的教育思想,要清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具备一定的艺术教育与指导能力、文化课教学能力、教育心理学理解能力。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缺乏必要的音乐课程,比如《乐理和视唱练耳》、《音乐基础》等课程,这门音乐基础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技能。为此,推进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就要在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思想,以音乐作为信息传递媒介引导学生形成音乐认知思维,要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意识到音乐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形成与自身职业发展匹配的音乐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观念。
教学实践理论研究表明:“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要想教育好小学生就要注重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通过教学实践让小学生形成音乐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未来的小学教师要有过硬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技能。在音乐课程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绝不能是仅仅由事实理论、概念方法、认知规律所组成的静态知识系统,还应包与音乐知识有关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人格力量。这种音乐教学模式应是学生音乐知识、教学能力、学习态度的集成体,既要掌握音乐学科的理论、方法、内容,也要具备与音乐教育相关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学习和掌握音乐艺术教育的知识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培养自身艺术素养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音乐教学相关理论及方法并构建自身的认知系统才能学以致用。所以在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方面要健全相应的知识体系,从基本技能、科研方法、教学方法、科学态度与教育价值观等方面构建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完善相应的知识组织架构,指导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用科学化的音乐知识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既要融入与音乐艺术教学有关课程的设置,也要突出音乐课程的教学示范作用,以全面满足学生的音乐核心培养为基础,健全学生的音乐认知模式。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而言,音乐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学习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到的音乐知识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不能将所有的课程按照同等比例组织,要划分出不同科目的重点内容,突出音乐课程的示范性,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形成与音乐教学适应的创新能力,以此培养学生形成音乐核心素养,具备较强的音乐艺术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及建设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课程机制、内容、方法理论尚未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系统化设置音乐课程,合理安排音乐课程所占课时比例是非常有必要的,要突出音乐课程教学的示范作用,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培养学生形成与自身发展适应的音乐素养,帮助其形成音乐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