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到电影: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2018-02-22 17:26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9期
关键词:电子游戏影视剧游戏

张 进

(作者单位:滨州学院艺术学院)

“电影与电子游戏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四种形态:评述、改编、引用与结合。最近10年间,就有12部基于电子游戏的电影,这12部电影中,没有一部烂番茄评分高于50%。自从第一部游戏电影1993年上映,还没有一部游戏电影收获过高新鲜度。有部分电影,它们和电子游戏相关,或者仅仅从游戏中汲取了灵感,却不基于特定游戏,这些电影的反响却很好,如《无敌破坏王》《歪小子斯科特》《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以及最近的《头号玩家》。在影视剧里面,根据游戏改编的影视剧越来越多,影视剧成功之后又反过来进行游戏推送,这种影游联动的现象并不少见,而且影游联动绝大多数都获得了不错的效应。影视剧和游戏联动有三种形式:第一,有成功游戏在前,根据游戏改编电影电视剧投放市场;第二,电影电视剧在前,根据电影电视剧改编成游戏投放市场;第三种形式,影视剧跟游戏同步推出,例如《龙门镖局》,这种情况互相引流,扩大了影视剧和游戏的受众,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二者正在某些层面上趋于融合。

1 游戏与电影在联动

1.1 电子游戏改编电影

对于电子游戏改编电影,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歇尔·弗罗东说:“正如过去或当今的其他人类活动一样,电影正在或将要涉及电子游戏的领域,它或者将电子游戏翻拍成电影(根据电子游戏设计电影剧情),或者创作一些以电子游戏迷为背景人物的影片,或者从电子游戏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中汲取创作灵感。它已经在这样做,远超出了那些我们经常援引的经典范例的范畴。”电子游戏可以为电影提供题材,比较典型的是《愤怒的小鸟》,该游戏没有故事情节,看电影的观众主要是觉得卡通形象好玩,有的是为游戏上瘾,电影本身不需要烧脑用多高的智力来接受,只需要把情节编圆了就行。该游戏给市场一个强烈的暗示,只要是原来成功的卡通形象、成功的IP,不论符不符合影视的规律,都可以借鉴过来,没有故事情节的游戏依靠粉丝经济一样能打造出不错的电影,关键看创意是什么。之后有大量的游戏被开发成电影,影视剧《仙剑奇侠传》就是根据一款游戏而来,拍这部电视剧要再现原游戏中所有的经典情节,由于《仙剑奇侠传》的情节并不复杂,如果单纯地只是复制游戏内容,只够电视剧两三集的拍摄内容,于是制片方在忠于原著精神,保持整个剧集浪漫色彩和情节走向的基础上,将原来的游戏中一些简化处理的内容予以丰富和加强,丰富全剧的情感线索,美丽的爱情始终贯穿全剧。《仙剑奇侠传》是中国第一部由电玩游戏改编的电视剧,开创了古装游戏改变剧新潮,这种类型好莱坞也很多见,比如《生化危机》这部电影就是根据一款丧尸游戏改编的,《古墓丽影》也是根据游戏改编,《魔兽》根据《魔兽世界》游戏改编,这是游戏成功的推出影视剧。

1.2 电影改编电子游戏

影视作品改编游戏同样能够加强玩家的认同感,比如电视剧《花千骨》,正常情况《花千骨》由影视剧改编成游戏,制作时间需要1年左右,由于制作方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买了其他游戏的代码,把一个已经开发成功的游戏拿过来,只不过把游戏里的主要人物换成《花千骨》里的人物。美国的良心之作《功夫熊猫》,在拍第一部的时候就计划开发游戏,游戏各个环节设计得都很出彩。游戏和电影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电子游戏由玩家支配,通过缜密思虑的电影语言、摄影、音效和剪辑,共同创造出沉浸式体验。电影只能被动地看故事,而游戏是被玩家操控的,使得玩家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转化成粉丝经济。

2 从游戏到电影的正确通关之路

2.1 不颠覆游戏原作保留游戏筋骨

游戏改编电影,首先核心的设定不能颠覆,故事背景、核心的剧情线,还有最重要的角色设定。其次是当观影十分钟以后,让观众感觉变成一个普通观众了,还是在看一部电影,只不过这个电影的主要角色是所熟悉的这几个游戏角色来完成的。

拥有大量游戏粉丝的像《魔兽》(电影)让游戏迷觉得非常失望,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庞大游戏粉丝基础的电影改编效果不好,那就是《魔兽》被游戏原作给压垮,原作的包袱太重。举一个最简单的观影心理,从游戏来说,很多玩家会选择去扮演《魔兽》中的半兽人,电影上让半兽人去谈恋爱,半兽人的那种父女亲情、那种家庭亲情就很奇怪,它本身对于观影的心理很难代入,深层可能折射的就是电影的改编思路,没有想过要把它做成一个纯粹的电影,大量的场景看起来就像原游戏的过场动画,放在电影中通关动画不稀奇,甚至也不太好看。最好的游戏改编电影当属《寂静岭》,从电影本身来说,首先有一个很浓的情感线在里面,容易打动人心,而同时它又抓住了这个游戏原作的魂,游戏中一些经典的场景、设计和美术都放了进去,对于游戏玩家也会满意,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部电影做得非常成功。

2.2 立足游戏元素,做足电影故事

要为迎合非玩家观众也就是普通的电影观众,有两种不同的改编陷阱。《刺客信条》因原作的故事特别复杂,贯穿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不同的时代,放在一个个游戏的关卡,和一幕一幕游戏的剧情,所以拍电影时不停地在用大量的剧情介绍背景,变成了一个复杂的游戏说明书,也没有一个主线去贯穿。而《波斯王子》是另外一个陷阱,就是太简单了。游戏可以这样,甚至是一个动作从头打到尾通关就赢了,但电影是没有交互性的,玩游戏和看电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有所谓前倾45度和后仰45度的区别。游戏前倾45度,玩家非常投入跟它是一体的,《刺客信条》电影中很强调那个所谓的“信仰之跃”,在游戏中去操控人物跳的时候,心是悬着的,这个角色是被玩家操控的,但看电影的时候并没有这种心理,电影是后仰45度,是来看电影的,看故事能不能打动观众。而《生化危机》从电影的规划上来讲就很明确,它只是借用了那个游戏原作的背景设定和主要的人物形象,首先它捋了一条非常清晰的电影剧作线出来,女主角在不同的电影中,一步步地成长,到最后还设置了一些剧情的翻转和包袱,并没有丢掉生化病毒、僵尸感染、浣熊市、保护伞公司这些基本的设定。

2.3 借用游戏文化,打通双方壁垒

《头号玩家》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对游戏文化的借用,它并不是改编自哪一个具体的游戏,而是把大量经典的游戏符号和游戏文化都放在中间。电影的内核还是一贯的斯皮尔伯格式的主题,讲述一个弱小的个体,如何面对抵御,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巨大压力,与游戏这门艺术形式结合到一起。表面上是所有游戏宅男共同的梦想,通过游戏打得好,变成首富,走向人生巅峰,但实际上讲得是更加思考关于游戏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斯皮尔伯格不光是展示流行文化,而且要深入探讨故事背后的问题,所有人都沉浸于游戏之中来寻找一种虚无缥缈的安慰,但最后影片的主题总结到还是应在现实中得到,应该如何把握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斯皮尔伯格导演通过主人公之口向我们道出虚拟并不能完全代替现实,还是要活在现实世界里。游戏改编电影,基础要是一部好电影,要认同这个角色和人物,首先要打动人。比如在表现虚拟的“绿洲”游戏世界时,电影想要创造的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的虚拟世界,不仅是虚拟世界中的汽车等小道具,最重要的是虚拟人物,这不是新电脑技术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剧中人物需要站在另一个表演高度来饰演,想让观众在观影之中区分不出真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人物,希望观众能够跟虚拟人物也有情感上的关联。

虚拟游戏当中寻找彩蛋,是为了打通困难的关卡,而现实生活当中寻找钥匙,是为了打开内心封闭的大门。虚拟世界再美好,现实的问题终归还是要回到现实当中来解决。在虚拟中尽情畅游,在现实中回归自我,《头号玩家》完成了电影最初的功能:造梦。

3 结语

游戏改编电影,来自游戏,终是电影。想要俘获观众的心,先要做足电影的课。首先应该是一部好的电影,其次才是一部游戏改编的电影,最后才是一部好的游戏改编电影。国产电影在游戏改编上要很好地利用游戏资源,2018年或2019年是国产游戏改编电影的一个元年,有《真三国无双》《阴阳师》相继都会搬上大银幕,其中影片《三国之见龙卸甲》,导演和编剧李仁港先生曾说电影剧本的灵感、人物的造型、整个电影的来源,都是来自于《三国志》游戏。中国电影年轻人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游戏,电子游戏产业现在中国蓬勃发展,相信它未来也会是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宝库。中国的年轻电影人应该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打通电子游戏和电影这两个同样作为视听文化产品的壁垒,做出更好的游戏改编的国产电影。

猜你喜欢
电子游戏影视剧游戏
数学电子游戏
互联网的未来:电子游戏产业也有元宇宙野心
沉迷电子游戏的小熊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