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颖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0)
当下社会,“散步”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古代社会亦如此。那么在众多运动项目中,最适合各类人群要数“散步”这一有氧运动了。然而,说起“散步”一词那可是大有来头了。然而,从古至今,“散步”一词的使用领域却是变化巨大的。散步最早来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服用五石散(又名寒石散)后的药物反应,关于五石散中的“五石”,现今比较认同的是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药合成的一种药剂,据说是张仲景发明的,最开始是用来治病的药,张仲景用来治疗伤寒病人,因为这种药燥热,对伤寒病人来讲有补益的作用。但到了魏晋时期,很多上流社会的人把它当成一种时尚的延年健体的东西来吃,认为它有增强体力,让人神清气朗的功效,这种药剂在当时名士中很流行,成为名流们放空自己的爆款。五石散性大热,服后身体燥热,需要吃冷食,洗冷浴,在寒处休息及走路来发散药性,即所谓“行散”“行药”。《世说新语》中也有很多故事里说某某在外行散, “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太傅绕东府城行散”,这里面说的行散就是吃了五石散后在外面暴走。其实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散步”。当代学者余嘉锡称“魏晋之间有所谓寒石散者,服之往往致死。即或不死,亦必成为痼疾,终身不愈,痛苦万状,殆非人所能堪。”据说王羲之晚年因服五石散而致病,深受其苦。
现在看来,散步的使用领域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解释为“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或锻炼身体的方式):休息时,到河边散散步。”唐朝以来,散步的使用领域已和现在大致相同,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这些唐宋诗词中的散步和我们今天所说散步意义相同,均为随意走走。再如《林徽因传》中“安顿下来后,徽因、思成沿着溪水一边散步,一边熟悉周围的环境…….”此处也体现现今社会中散步的意义:随便走走,漫步徘徊。
近两年来,“微信运动”进入人们的视野,小伙伴每天抱着手机计步,不霸占微信运动第一名绝不罢休,真是掀起了全民运动潮,但动辄每天上万步的运动量真的好吗?一些小伙伴为了让自己在微信运动排行榜处于领先地位,有了攀比的心理,运动似乎是变味了,为了霸屏、赢得第一名,手机不离身,上班先走两站再坐公交,下班提前两站下公交,用步梯替代电梯的上下楼方式,晚饭后带上手机去操场、公园溜达,睡前发现自己步数没有破万,于是拿上手机在屋子里踱步。一天到晚,在和步数作斗争,一定程度上,微信运动的出现确实掀起了全民运动的热潮,让一些宅男宅女们也逐渐走出家门,运动起来,小米手环,keep,Nike Training Club等一系列运动app也进入我们的视野,散步已经成了全民皆宜的运动,人们为了锻炼或娱乐而随便走走,漫步徘徊。散步可谓好处多多,使全身各系统功能更为协调、改善睡眠、赶走抑郁、降低血压、预防乳腺癌、降低大肠癌风险、抵抗前列腺癌、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脏病、避免脂肪肝、促进骨骼健康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6000步左右的运动是最健康的,在散步过程中主动流汗,主动流汗简称“动汗”,中医理论对“动汗”评价很高,认为“动汗为贵”。汗的成分中98%是水,2%中有尿素、尿酸、乳酸、盐分等。出汗不仅有人体降温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人体内许多垃圾,如乳酸、尿酸、氯化钠等是不能完全通过大便、小便排出体外的,必须通过汗腺排出。在“动汗”过程中,体温一升一降的过程,让血管更有弹性。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热量约在2000大卡左右,维持生命体征和日常活动只会耗费1700大卡左右,过剩的300大卡需要通过运动来耗费。走路1分钟会耗费2大卡左右,按一秒钟一步来计算,就是60步耗费2大卡。那么也就是说,要耗费掉过剩的300大卡就需要行走9000步左右。一般来说,饭后走路在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对身体最有好处。但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运动过量会导致四肢无力、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头痛心慌、头晕目眩、机体免疫功效受到损害等一系列负作用。
“生命在于运动”世界卫生组织曾将走路列为最佳的运动方式之一,它能塑造我们强健的身体,增强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力。然而,对人体而言,运动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的,对人可能非但无益,反而会有害了。有的人听专家说:“每天必须走一万步”,结果3个月后住院了,因运动量过大膝盖积水。2012年11月广州举办马拉松比赛,导致两名年轻人因剧烈运动死亡。因过度运动致病、致死的人很多。每个人体质不同,一定要根据自己当时的体质决定运动量,运动宝贝是个性化、科学化即个性化科学运动。严格的讲,运动和饮食一样,都是一门个性化的科学。运动是否适量,标准主要看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0%~85%。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与安静心率相比,应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为了健康,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