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章
(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 青海 西宁 810000)
我有个朋友,他孩子刚上初中,学习成绩从小学中段开始一直就垫底了,到现在没有大的起色。小学上的是市重点小学,而且是名师班,课余报很多特长班,也有一些课业辅导班,但一直了无成效。我朋友一路苦恼,孩子一路长大,就这样孩子上了初中。我常去该朋友家做客,有时也给他孩子辅导功课,对我朋友和他孩子有两点我感触颇深。一是朋友只说不做,没有参与进孩子的学习生活,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夫妻二人嘴上教育,手头依旧忙自己的事,看电视的看电视,玩手机的玩手机……二是这孩子习惯特别散漫,如果单说学习成绩好像有和素质教育作梗的嫌疑,但这孩子的行为习惯也让大人头疼。所以说,从入学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专注力、意志力至关重要,但培养的关键不是一味的说教和教导,更重要的是陪伴,陪伴在孩子身旁身体力行,做好引导,做好认真做事的示范。
记得我孩子刚学会走路时,我们开始塞上所有的电源插孔,买了防烫伤的饮水机,把一切易碎的易倒的有可能伤着孩子的物品通通规整到他碰不到的地方,这样大费周折我们才了然于胸!然而,几次偶然的事件让我明白,是我们大人低估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保护意识。不妨举一例来说说,孩子刚会走路时,对一切他能触碰到的东西都感兴趣,他都得抓过来“赏玩”。那时我刚买了一件景德镇瓷器,是稍高一些冰瓷的天球瓶,孩子趁我不注意时把那比他矮不了多少的瓷瓶从电视柜上抱了下来,然后颤颤巍巍地一步步往他需要的地方挪去,我当时吓得没敢出声,一是怕把他砸一下,二是怕把那在我看来“价值不菲”的瓷器摔碎!可是当我紧张过后才发现,我的担心多余了,他不但没有伤着自己,而且摆放瓷瓶时竟还小心翼翼,要知道,他当时还不太会说话。然而,当孩子大一些后,尤其是事事让老人操心后反倒不及幼时,老人们怕这个怕那个,孩子越来越懒惰,自己的事自己不愿意动手,而且做了错事开始找借口,对自己的“小事情”缺少了“小担当”。
近些年,各类特长培训班、课外辅导班风靡于各一二线城市,家家的孩子都报,多了四五样儿,少了也得两三门,有诸如钢琴、小提琴、素描、油画文化艺术类的,有跆拳道、围棋、武术体育健体类的,还有什么剑桥英语、幼儿双语外语热的,花样百出不胜枚举……别人家的孩子都报,咱家的也报,少报了连孩子自己都脸红!可收效怎样呢?急功近利,虚荣心膨胀,一天比一天浮躁,不但增加了开销,而且加重了家长陪读的负担,也加大了孩子应有的课业学习压力,事倍功半!孩子学习几天坚持不了了,家长陪读几天坚持不了了,上了中学,学习压力增大后通通放弃,浪费了几年美好的童年时光!人人都想成才,家家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人中龙凤,业界翘楚,但我们忘了,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自己人人都是社会精英吗?摆正心态,正确引导孩子拥有健康的三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做的事儿。
记得曾经夜读古人书,读到一段宋人苏洵为了让两个儿子养成读书习惯的趣事,苏洵常常等儿子们路过他的书房时他便故作神秘,然后佯装把书藏起来,惹得两个儿子直流口水,此时他再找借口外出,两个儿子便趁机“提心吊胆”地“偷”着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这两个儿子就是后来“唐宋八大家”中的两位——苏轼和苏辙。可见引导不是强加给孩子什么你认为对的东西,而是把正确的东西想办法哄给孩子们主动接受。
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上文所述一个人也不可能改变另外一个人,同样,孩子生活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即使我们把一些基因遗传给了孩子,孩子也不可能替我们完成我们未了的夙愿。古人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是我们热衷的事情,孩子也不一定喜欢。我有一个老师,是当代的书法大家,他艺术成就非凡,别人一提到他儿子都说:“父亲是书法家儿子肯定将来造诣高”!但是我这老师高明,高明处就在于他懂得尊重生命个体,他儿子从小喜欢军人军事,后来儿子考上了军校,家家都羡慕!我们能做的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成长为最棒的自己!
为配合学校教育,在辅导孩子学习或者陪伴孩子学习的漫长过程中,有时我很无奈,久而久之会产生一些急躁情绪,有时甚至会训教孩子。但是冷静过后,我们自己想想,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也是天性使然情理之中。知识和技能我们无法教会孩子,而是启发和帮助孩子自己习得,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我们首先要冷静分析,耐心对待,还要往我们家长身上找找原因。综上所述,只是自己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点点滴滴,不足以说明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更不是高屋建瓴的科学论述,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恳请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