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倩
(江苏省涟水县东胡集镇中心小学 江苏 涟水223400)
在各种信息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其科技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科技的发展与人才的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必须要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根本上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创造性能力的提升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要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
在当今时代,传统的模式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人类社会之所以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就是因为有伟大创造力的存在。要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以及自我创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然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创造以及对艺术的欣赏,以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认识自己,从而形成发散性思维,不被传统教条所约束。创造性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科学地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创造性活动的开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用自己创作的图像方式,来表达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情感,从而培养出具有灵活思维、较强变通性和积极的探索发现精神的学生,为培养学生以后的独立性以及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1.直观演示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美术创作以自身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教师的经验和技巧对他们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运用,因此,最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学生能够积累起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并在教师的指点下掌握简单的技巧。教师的教学内容通过情境传达给学生,学生因此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体悟,从而画笔下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绘画的技巧也会快速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创设宽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笔者经常运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借境悟理,进行自主探究、创造。
2.借助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绘画过程中,教师的生动描述有时看似详细却说不清楚,学生思前想后弄不明白,如果教师把要绘画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马上一目了然,在头脑中产生了清晰的表象,说明生活经验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经验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灵感也需要现实做依托。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五彩缤纷的世界,多观察、多感受、多思考,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在进行“回家的路”为主题的绘画活动时,有的学生画出了人来人往的步行街,有的学生画的是川流不息的大街,有的学生画的是苍翠的树木和整齐的楼房……他们的技巧也许略显稚嫩,但人物、车辆、楼房、树木……内容丰富,画面热闹非凡。绘画过程中,由于主题贴近生活,学生对此非常熟悉,因此落笔自如、激情创作、形象生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索世界创造条件,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善用启发式教学法,活跃学生的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综合素质型人才的需求量胜过专业型人才,现在缺少的不是画家,缺少的是创作家。因此,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加强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高素质、有创造力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绘画技巧,更要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擅用启发式教学法。例如,一次在还原古诗词现场的美术活动中,笔者给学生设定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创作题目,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进行绘画。为了让学生既发挥创造力又符合创作主题,在绘画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启发式谈话。教师设问:“‘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大背景应该是什么呢?”学生答:“辽阔的江面!”教师设问:“江面有什么呢?”学生答:“有客船!”教师设问:“画面上有人吗?”学生答:“没人!”教师反问道:“那摆渡的人去哪里了?”学生答:“有人,摆渡的人,他在等需要过河的人!”教师继续问:“既然没有需要过河的人,摆渡的人可能在干嘛呢?”学生答:“可能在睡觉,可能在吹箫,也可能在钓鱼!”教师追问:“既然就一个人,整个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学生答:“苍茫的江面、幽静的郊野、悠闲的船夫,给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通过师生间有意义的谈话,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如果老师希望自己的教学措施在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能够长期保持有效性,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更新。然后将自身的观察、感知或感触通过合理正确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此外,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内容的接受者,更是课堂内容的创造者和引导者。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可以培养学生充足的自信心,以便学生更自信地进行独立思考,大胆想象与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