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燕
(江苏省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 沭阳 223600)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给予重视。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也比较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从重视程度以及教学方法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需要认真面对与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一些粗浅的见解。
1.对阅读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小学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学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抄写和背诵。所以教师和家长长期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在小学中确实有这么一种现象,我班的陈晨同学因家境贫寒很少读课外书,但考试成绩经常是班里的前几名,而何海钰同学经常读课外书,目光灵动、思维开阔,但在考试中并未显出优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是因为小学语文考试卷一般都紧紧围绕着教材来的,考试前紧扣教材的反复训练,确实会让孩子们在卷面上表现出好成绩。事实上,不少人的成绩只是一种假象。并不是孩子们作弊了,而是这样的考试不能考查出学生们真正的“语文水平”,它只是在考查“学课本的水平”。一旦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语文考卷和课本的联系越来越弱,成绩与阅读量的相关性就显现出来了。所以只有一个语文水平真正良好的学生,他才可以从容应对任何形式和水平的考卷,高考中也不会表现得平庸。
2.阅读教学方法单一:阅读要走心,朗读要用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课前预读,课中诵读、课后复读;在课堂上挑选学生分段朗读。这些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很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要走心,朗读要用情,这些很明显的道理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很少,在教学方法中也没有体现。情景教学、小组教学等方法在阅读教学上也应用较少,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1.设置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解《小木偶的故事》的课文时,笔者使用了角色表演游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在让部分生参与游戏,让小木偶遇到现实版的小狐狸、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孩子们根据文本自由发挥很好的展现了小木偶遭受的委屈,让全班孩子都懂得了“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的道理。这个游戏短短几分钟很简单,但它激发了学生们浏览课文的速度,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不仅阅读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也跟着提高了,一举数得。
2.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笔。阅读,是通过文字解读作者的人生思考,学习知识,引发思考。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力。《秋思》一诗文进行讲解后,笔者问学生都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看到了秋风漫卷落叶,有的学生感到了诗人内心的凄楚、思乡,有的学生却觉得诗人太过犹豫不决了,这些观念想法都是好的,教师要给予肯定或者引导,学生也将有自己更多的思考。阅读提升一个人的基础学习能力,而多动笔无疑可以巩固这样的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在一定的阅读练习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心得感悟,也可以是日常所闻所见。虽然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薄弱,但是,教师一定要耐心的引导,让学生多练习、多运用,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在课上的教学环节中要贯穿阅读教学,还应该从多个方面和多个层次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不断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教学进行补充和深化,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重视。在加强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选择课外读物,让学生多读一些历史故事、地理常识和科普知识等。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遇到格言、谚语以及优美的句子时,应该及时记录下来,同时多写一些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我在每学期内都会布置阅读教学,假期内也有名著阅读的安排,随时引导学生做到读、思、写,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果。
语文是所有教育学科中最基础的教育,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课程有很强的灵活性,老师想上好这门课程,必须从小学生的生长特点出发,让阅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期间的阅读课是为学生未来的阅读打开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学生能够感知到阅读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是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