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玉梅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小学校 重庆 江津 402260)
家校教育共同体指的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合作,构建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的组织机构。在这里,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学校可以得到来自家长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上也可以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学者冉乃彦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方面,离开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不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家庭单方面教育都对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不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提供的指导,而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参与,在两者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谐共处下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让学生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教育主要集中在两大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和学校要勇于担当,这里的担当不是“教师只管教书、家长只管温饱”的责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共处于一个教育的形态里,不能出现脱节的现象,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家校教育共同体去促进两者的合作,家庭和学校需要沟通,需要交流,需要担当,也就是说良好的家校教育共同体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功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家校教育共同体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是学校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积极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学会遵循教育规律、社会导向等原则,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当前的教育方向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担当,使学生能感受到家长身上的正能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在学校的指导下加强学习,建立终身学习的做人理念,在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素质。在家校教育共同体里,要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庭教育具有先天性影响,而学校教育的后天性影响较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可以这样比喻:一个人的成长好比一棵树,家庭教育是根,是主干,学校教育是枝节、树叶,学生的成长就像一棵小树要长成参天大树一样,小树根扎牢、扎实,才能使主干挺立,才能经历风吹雨打,最后枝繁叶茂。所谓“十年树人,百年树木”就是这个道理。
(一)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家长会、家访、月家校联系卡等这些方式只能使家长作为一个支持者和旁观者,没能深层次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而且这样的参与范围大多是围绕学生的学业水平,可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途径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家长的需求。如何提高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首先,制定好家校教育共同体工作方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家校合作的工作。家校教育共同体从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思考,教育工作不应从属于学校,而是与学校的管理机构有效整合,让更多愿意为未成年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家长和热心的社会人士参与到共同体的管理体系中,与学校领导、教师一起制定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规章制度,提高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学校要主动接受家长的监督、建议,家校教育共同体工作方案明确共同体组织机构中的各个成员的工作职责,策划好形式多样的家校互动活动,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家长支持学校、关心学校、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只要学校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就能使家长更加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其次,建立合理的、良性循环的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能有更大的空间了解学校。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家长开放日是家校教育共同体管理的重要一环。学校每学年固定一个时间向全体家长开放,开放期间,学校与家长面对面相互交换学生来自家校两方面的教育情况,就教育某方面问题双方共同协商,学校积极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二)用艺术的沟通走向合作。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中,教师对沟通的把握,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以及家校关系的进展。“当家庭和学校取得完全的沟通互动和配合时,便提供了互惠的支持,家长和教师为搭档关系,学生将有更多机会发展他们的潜能,其表现会最符合期望。教师如何使家庭与学校取得充分的沟通和合作呢?这需要教师具有更专业、更艺术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在沟通中以理解、尊重和智慧为原则。理解是沟通的基本前提,它包括对学生家庭的了解、对家长和学生处境的了解,感同身受他人的处境,从内心真正去关注学生的点滴成长,真正理解他人才能得到心的交流和信任。尊重是人存在的基本需求,没有尊重就不可能平等,没有尊重的沟通也难以持久。尊重要求教师对待家长要有诚恳的人性化的态度、以得体的举止和合乎人情的行为方式对待或富或贫、或有权或无权的所有家长,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情感上的认同。沟通还需要教师以丰富的智慧,理性地引导家长。因为善意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和反馈。在家校沟通中,涉及学生、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诸多复杂问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智慧,审时度势,把握教育时机,理性地进行分析和引导。但这种智慧不是简单的能够从书本上学到,它是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是教师深厚的教育教学内涵的显露。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和研究。
学校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更应该激发家庭对参与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良好推动作用。学校和家庭从沟通走向合作,才能更好地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个体生命,才能关注生命成长的不同姿态,引导他们向着健康和积极的人生道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