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瑞枣 李国锋 张 禄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马铃薯在我国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面积达到8000多万亩。我国马铃薯生产消费总体呈现增长速度不快、生产水平不高、发展参差不齐等特点。未来将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饮食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目前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是内蒙古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蔬菜作物,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以地膜马铃薯为主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后山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当前全区的主栽品种主要有克新1号、紫花白等,但是随着主栽品种的连年种植,抗病性逐年减弱,种性严重退化,病虫害发生种类越来越多,以马铃薯晚疫病、黑胫病、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为主的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鲜薯产量平均损失10%~30%、重发生地区损失高达50%以上,局部地区晚疫病等可造成绝产。病虫害连年发生而导致马铃薯产量不断降低,品质日趋劣变,严重威胁着马铃薯的生产安全。
晚疫病是马铃薯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本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
1.2.1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内蒙古地区栽培的马铃薯主要品种基本都是中等以上抗晚疫病品种。
1.2.2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由于病薯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建立无病留种地,可以减少初期菌源。留种地应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地方,留种地应与大田相距5km以上。对于马铃薯新种植区,无病种薯就更为重要。最好是买正规的脱毒种薯。
1.2.3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无重茬、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1.2.4 生长期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可以收到很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1.2.5 加强病情测报,指导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准确的短期测报,设立发病中心观察圃是较好的方法。
马铃薯黑胫病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
种薯染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cm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腹部变黑,萎蔫而死。横切茎可见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
2.2.1 催芽晒种,淘汰病薯。在播前25d左右,挖沟催芽,可切脐部检查,将病薯彻底淘汰。
2.2.2 用草木灰拌种后立即播种。
2.2.3 适时早播,注意排水,促进早出苗。
2.2.4 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清除田间病残体。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等。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以取食根、茎、块茎为害。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主要危害块茎,钻成细而深的孔洞,常供杂菌侵入块茎为害。
土壤药剂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3.75~7.50 kg/hm2加土375 kg/hm2拌匀,结合秋季翻地撒施。
长期以来,多数地区对马铃薯的种植管理比较粗放,对病虫为害认识不足。农民收入水平有限,对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重视不够,不采取或不能在最佳时机采取防治措施也是造成病虫害减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病虫防治工作在马铃薯稳产、增产中的重要地位。在抓马铃薯生产时,切实加强病虫防治工作。
[1]赵中华.2007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概况与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6).
[2]龚浩,陈家旺.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与效果[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6).
[3]李永国,王志伟.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方法及改进措施[J].湖北农业科学,2012(9).
[4]刘玉华,王文桥.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控[J].中国马铃薯,2010(3).
[5]雷玉明,张建朝等.防控马铃薯病虫害植保技术推广模式——科技大户+技术示范+基地[J].中国植保导刊,2010(5).
[6]张文斌,张东昱.甘肃河西走廊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10).
[7]董风林,郭志乾.固原市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J].中国马铃薯,2007,21(4):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