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菁
(作者单位:株洲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融媒体指的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移动微端等不同媒体,在采访、编辑、制作、推广、运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合,实现“内容兼融、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的媒介形式、生产方式、内容形态、传播渠道、受众群体甚至是商业模式都带来了改变。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下提升新闻节目质量,开辟一个全新的融媒体新形态,这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生产的诸多环节中共同面临的课题。作为“内容生产者”的广电新闻记者,最先感受到这种变化带来的冲击,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已经无法满足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需求。传统方式采写播的稿件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融媒体下广播电视发展的需求,必须不断提升与融媒体的适应能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在融媒体背景下让新闻节目取得更好的发展。
在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不但需要利用新技术进行改造,更重要的是必须转变观念。
在传统媒体中信息的发布与接收,传授双方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对等。传播者以宣传为本位意识,进行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活动。而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颠覆了这种传媒生态,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普及,使传播活动以平等、分享、互动的格局,让人人参与、人人发声、人人表达,相对公平地赋予了每个人平等的话语权。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编新闻,采用的是“记者播报—观众(听众)收看(收听)”的方式,衡量新闻节目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收视率或收听率,这种方式的弊端有两点,一是抽样数据并不精准;二是新闻单项传播,无法精准地掌握受众对节目的反馈。在融媒体环境中,新闻记者的稿件不再单一地在广播电视上播出,同时会在网站、公众号和一些客户端同步推送,这时新闻记者采编的新闻内容的关注程度就有了更多的检验标准,比如,通过网络阅读数量、点赞数量、转发数量、评论数量等精准统计出来,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将新闻作品当作一种新闻产品来制作,这也是一种理念的转变。这种转变实质上是以观众的视角作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受众对新闻的不同需求来制作不同版本、形态以及个性化的新闻内容;对新闻产品生产采取“一个来源、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层发布、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方式,为受众提供新闻产品、服务和体验。
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相对呆滞、固定、宣传说教味浓重,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较大。然而,不少自媒体中涌现出来的“公民记者”,他们将热门话题以活泼清新的叙事方式表达,从某种程度上迎合了用户的接受心理、符合传播规律。传统媒体的采编记者改变的路径关键在于“讲故事”——“用讲故事的手法写新闻,通过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细节、冲突,突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语态的改变,是传统媒体记者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在融媒体环境下,最高的追求就是成为“全能记者”,拥有一项专长和多项技能。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内容在展现形式上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比如,图片、音视频、VR等,因此,当代新闻记者除要能够使用摄像机、录音笔、非编机等新闻采编设备外,还应掌握一些摄影技巧、图片处理、网页制作、视频编辑、客户端运营等方面的知识,虽然不一定要精通,但至少应该有所了解。
同时,在新闻创作过程中,新闻记者还应掌握数据信息运用能力、理性分析能力以及发现事实潜在规律的能力。举例来说,2014年春运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据说春运》系列报道,这个“据”指的是数据,主要采用百度手机用户定位信息的分析,反映春运期间中国人口的大迁徙动态。这个将数据可视化的专题节目,展示了传播的新方式、新方向――数据化新闻制作。因此,学会从专业渠道获取海量数据,从海量数据中发掘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数据和素材,分析和沉淀客观事实的潜在规律,然后通过新闻记者个性化的语言和报道方式,用特定的视角将新闻内容传播给广大观众和听众,是新闻记者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新要求。
在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多种多样,未来的媒体竞争不但是新闻内容的竞争同时也是新闻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和传播平台的竞争。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新闻记者获取独家新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在相同新闻来源中融入记者的独特风格,做出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不同品质的新闻内容,是一线新闻记者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重要方法。
新闻记者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新闻特色,展现自身独一无二的个性,这样才能拥有固定的粉丝群体,形成一定范围的目标读者,利用粉丝效应强大的网络推广能力将新闻记者的新闻在各种媒体进行转发和传播,同时新闻记者要加强与粉丝之间的互动,了解他们最喜欢的新闻类型和新闻报道方式,帮助粉丝们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新时期的品牌记者和大V记者,让自身的新闻报道不论在质量上还是口碑上都具有市场影响力,同时在媒体点阅量中有突出的表现,提升自身价值。
从政治上来说,习近平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思想是记者的政治大方向。从业务素质上来说,新闻媒体的基石仍然是记者的策划能力、采访能力和写作能力。尤其是在融媒体时代,庞杂的信息以各种形式出现,报道的质量是衡量从业价值的最重要指标。新闻记者要保持高水准的新闻素养。
在融媒体时代,作为新闻记者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最根本的还是要以新闻质量来说话,观众所追求的永远都是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在融媒体时代,无论新闻内容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载体有什么改变,新闻节目的根本依然是内容和品质。
移动互联网领域,涌现出不少热门的媒体网站和新闻资讯类的手机APP。它们本身并不制作新闻内容,而只是作为新闻内容的搬运工,将来自传统媒体新闻记者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这种方式虽然拥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方法,但本身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因为它们并不具备能够制作新闻的专业新闻人才。
而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应不忘初心,以自身扎实的采访功力为基础,通过认真细致地梳理新闻线索,深入到新闻一线和基层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民众最想了解和看到的新闻素材呈现给大家,让新闻事实真实地展现给广大观众和听众,凭借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挖掘新闻事件本身及其背后真实、本质和鲜活的内容。“内容为王”,优质的新闻内容永远是新闻记者提升核心竞争力最有力武器。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营销力和沟通力是新闻记者核心竞争力提升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展现新闻记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新闻记者需要具有的营销力,也是实现媒体行业品牌目标的基础和动力,新闻记者必须将新闻节目打造成具有品牌效应的节目,新闻记者本身核心能力的高低对品牌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记者必须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利用自身个人魅力为新闻节目品牌形成强大的媒体推力。同时,新闻记者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也是融媒体时代记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新闻记者应不断加强与各种被采访对象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通过沟通和互动发现新闻线索和新闻资源,在与观众和听众良好的互动中提升自身的传播能力和媒体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在媒体商业化、市场化的趋势下,新闻记者恪守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是对每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在新时期的基本要求。
然而,融媒体时代,在自媒体中,越来越多民众性、参与性的元素融入职业新闻活动中,个人表达自由的激活,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新闻边界的模糊,各种情绪化的、意见化的报道充斥:标题党蹭热点、传播虚假谣言信息、炒作明星绯闻隐私、低俗媚俗……相对于传统媒体,自媒体准入门槛低,内容把关弱,其追求流量、极端迎合受众而饱受诟病。这也给传统媒体如何健康、稳健地走融合之路以警醒。
所以,在融媒体环境中,从事传统媒体的新闻人,应顺应历史趋势,尽快适应新环境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恪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社会公共秩序、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七条底线”,回归新闻本位,坚守新闻精神,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实事求是地引导舆论。
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应立足传统媒体向融媒体发展的实际,在坚持自身传统优势的同时,与时俱进,重构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扩大新闻内容传播维度,提高新闻传播效率。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媒体记者要在自身素质上下功夫,转变观念,转化平台,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装备,从单一的新闻采访和播报转变成具有采写、摄影、编辑和出镜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人才,提升融媒体意识,注重各种新媒体的表达方式,打造鲜明的、个性化的新闻品牌,培养相对稳定的新闻粉丝受众群体,坚守职业道德,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创造具有更大影响力的新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