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瑞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相对传统媒体来讲,新媒体一方面体现的是新,另一方面体现的是媒体。所谓的新是在原有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衍生出网络和手机等新模式,通过更迅速、便捷的方式为大众提供更形象、具体的信息服务,同时也体现在人们的使用方式上,网络终端所带来的信息便捷、人们的广泛认同,可迅速为大众提供新的特殊服务。所谓的媒体,主要包括传播渠道和产品两方面,而新媒体是拥有自己独有的新型渠道和新型产品,利用网络、无线、卫星、数字技术手机及电脑等终端为大众提供全球信息的形式。
相比传统媒体来说,首先,新媒体是一种全媒体,可以将传统媒体所分散的文本、音频、视频等文件结合在一起,呈现给大众,这样就能有效化解传统媒体的边界,不仅打破了国家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还提高了信息发送者到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时效,可见,新媒体更加全面。其次,新媒体是一种大众媒体,传统的媒体是单向性的传播,如报纸是前期编辑写好文稿,再印刷排版后才传入大众视野,这样传播者和接收信息的大众之间就存在很明显的区别,而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这样在传播过程中,大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参与信息转播、评论等,这样可对信息进行再创造,也就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界限,大众在成为网民的同时也在彰显自己的发言权及使用权,不仅是信息接收者,还是信息编辑及传播者,同时,新媒体对内容和表达方面不会有过多地编辑、技术处理等,只注重内容,门槛很低,如大众所使用的微博、微信等就可以实现实时广泛传播,可见,新媒体体现的是一种公平、平民的媒体方式,是大众媒体。再次,新媒体是一种自媒体,所传播内容很多来自网民自己或身边的事项,借助新媒体将信息传播出去,使媒体更加生活化,也更具有娱乐性,大众参与度广泛提高,因此,可将其成为自媒体。最后,新媒体是一种聚媒体,所谓的聚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通过网络将人们聚集起来,如很多人通过网络可以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与自己合适的伴侣,还可以通过网络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因此,可将新媒体称之为聚媒体。
网络舆论是现代社会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大众通过网络方式公开发表自己对社会的某种现象或当下比较火的社会问题的意见。新媒体时代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的根本性变化,还影响着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如在社会转型时期,贫富差异、权利腐败、公共安全、道德缺陷等社会问题往往会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进而引起反应强烈的网络舆论,而且在新媒体驱动下,网络舆论也较以往的舆论更加复杂化。下面将总结当前网络舆论所呈现的发展态势及其具备的基本特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纷纷玩起了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相亲网、论坛等社交工具,通过这些网络工具可以实时发布自己的评论、视频等资料,这些资料就能共享和传播,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信息可能属于虚假信息,以讹传讹,网络舆论也得以传播[1]。
网络媒体不仅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还能为表达公众利益诉求、监督政府行为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信息平台,网络舆论的参与主体为大众,没有任何阶级、党派、特定群体、特定职务之分,只要进入网络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参与网络舆论。网络媒体这一特征也为广大的“草根们”提供了自我发言的机会,而且这类人员占比较大,网络舆论参与度很高,渐渐也成为网络舆论的主体。同时也说明当今社会正处在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显现,“草根们”的不满情绪也在不断被激发,网络是一个平等大众平台,慢慢也就形成了一定的草根文化,这种文化往往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比如,“我爸是李刚”“红包医生”等讽刺性网络语言等,同时这也折射出社会复杂的一面,值得政府部门深思。
网络传播具有公开、透明、自主等特点,大众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在虚拟的世界里以匿名的身份存在,可以不用受到相关部门或相关阶级约束,在网络平台上可以直面社会敏感话题,直言自己的观点意见。那么网络这一媒介会将社会矛盾放大并更聚焦。社会上的事件经过大众的广泛关注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很快通过网络舆论就会引起社会关注,这不仅仅是公众的关心评论,更能触及事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从而使网络舆论广泛传播和扩散。
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不断更新发展,逐渐为大众降低了沟通成本,并提高了信息交互能力,这也容易使志同道合的网民们小群体聚集,从而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帮助一些群体成员获得支持,使其更加自信,更有安全感,从而形成更强大的舆论,推动价值实现。另一方面,由于这种“群体极化”很容易引发网络舆论向错误的方向偏移,从而产生从众现象,有些偏极端的团体,可能会运用网络舆论将小事件激化成大的群体性事件,从而给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与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如2012年针对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行为,网络上斥责声彼伏,主要舆论信息在各大网络平台上传播,甚至有很多年轻人开始走极端,打着爱国旗号进行非理性的反日示威活动,很多日本企业的财务受损,甚至还威胁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可见,网民的“群体极化”也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威胁社会秩序稳定。
在新媒体时代,舆论信息沿着网络渠道进行传播,而各种网络渠道存在把关人,只有把关人认可的信息才会进入其传播渠道进行传播。在传统媒体模式下,新闻信息的传播需通过多个层次的审批最终才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多项层次的审批意味着对新闻信息的内容及质量进行了严格审核,以免不健康信息传播出来。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各种网络渠道涌现在大众面前,同时,网络渠道把关人的角色越来越被忽略,网络监管的法律暂时还不健全,网络监管力度也远远跟不上网络渠道发展速度,每个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特别是现在手机可以使用很多软件,利用一部手机随时可以发信息、发视频图片,在这一过程中有些所谓的网络主播、博主想博得粉丝关注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使得一些不健康、不真实信息传播到网上,干扰大众了解真相,同时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非常不利。
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网络渠道的出现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制造一些虚假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将其变成现实,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还有些人比较自我,为获得某些满足感、存在感会通过网络平台剑走偏锋,故意制造负面消息,释放着自己的趋利本能,很多人在这一过程中往往触犯了法律,走上犯罪之路。
政府代表着权威和公信,如果失去公信力,政府将无法得到广大老百姓的理解,同时也无法充分发挥对社会的管理职能。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存在“非物质文化滞后于物质文化发展、技术进步快于观念和制度变革”的情况,这也使大众生活在不适应状态,容易滋生失衡、焦虑、不满、抑郁等不良心态,对社会不满的心态如果得不到有效引导,就会形成“仇富”“仇官”等心态,这时新媒体提供了很好的宣泄平台[2]。因此,网络上涌现出很多针对政府、公务员的“攻击性”负面舆论。如果政府或公务员卷入了网络事件,网民会不管事实真相就开始一边倒地同情舆论传播者,网络上形成了绝对压倒性的舆论声势。通过一些相关的个别案例就开始“人肉搜索”、炒作等途径进一步夸大舆论事件,这也对政府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降低了广大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
当前,主流舆论形态以多元化网络舆论为主,主要是因为大众在真实社会中缺少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机会,而网络平台为大众提供了表达自己想法渠道。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世界中,都缺乏社会文化产品供大众消费。因此,为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必须形成一个多维度的管理办法,有效将官方舆论和大众舆论相结合,这就需要利用网络平台正确引导人们的舆论,进一步完善与舆论相关的制度,使多元化舆论在新媒体平台上呈现出来。在新媒体平台上,可通过互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开通网络话题直通车,通过不同阶层对话题的回应,有效避免出现个人或组织引导的舆论,通过互动的方式,大众可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不断证实自己的观点,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虚假舆论导向问题。
为遏制有些网民故意通过网络渠道传播虚假新闻,防止这些虚假新闻误导大众、影响社会治安,建议政府部门积极推行网民实名制。现阶段,网络诈骗等事件层出不穷,有不少大众上当受骗,网络欺诈的肆意横行,虚拟的网络环境为其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果采取网络实名制方式,有助于政府更有效地开展监管工作,不仅可以扩大监管范围,还可以锁定当事人目标,每一位网民都能参与监管,有效遏制了虚假信息的传播,减少了一些恶意事件的发生。
在现今全民参与新媒体的时代,网络信息传播全靠网民自己的主观判断,而且网民素质参差不齐,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媒体舆论引导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积极打造各个领域的民意主导者,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民意主导者可利用自身影响力,肩负起提高广大网民素质的重任,正确引导舆论传播。
完善法律法规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重视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实现新闻发布会机制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完善信息公开制度,通过规范信息沟通和传播渠道,及时公开公正地发布信息,保障网民知情权;三是建立公众利益诉求机制,公众利益诉求机制是让每位老百姓都具有发言权和建议权,能够将自己的个人利益诉求有效表达出来,从而搭建政府和大众之间的沟通平台,进一步降低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概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