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高静 赵霞 向玉萍 陈师 李幸 郭潇潇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017年美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每年约有25万新发乳腺癌病例,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30.00%。据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报道[3],2015年我国约有26.86万例乳腺癌新发病例,其中约6.95万人因其死亡。相关研究[4-5]表明乳腺癌发病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而甲状腺作为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在细胞组织生长、发育、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6]。乳腺与甲状腺均属于垂体激素靶器官,两者可能存在一定关联[7]。近50余年来,众多学者围绕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展开了多项研究[8-12],但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关系尚存在争议。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收集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进行Meta分析,探讨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以期为乳腺癌的病因探索及一级预防提供证据。
计算 机 检索 Pub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CBM、CNKI、VIP 和 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4月。采用自由词与主题词相结合,利用截词符、布尔逻辑运算符将检索词进行组配,达到全面检索的目的。英文检索式:(breast cancer OR breast carcinoma OR breast neoplasms OR mammary carcinoma OR breast tumor)AND(hyperthyroidism OR thyroid dysfunction OR thyroid disorder OR thyroid disease OR Graves dis-ease OR hyperthyr OR thyrotoxicos OR overactive thyroid OR thyroidism OR Goiter)。中文检索式:(甲亢OR Graves)AND(乳腺癌OR乳腺肿瘤)。追溯已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无法获得全文则与作者联系。
纳入标准:⑴研究类型为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⑵研究内容为甲亢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关系。⑶研究对象: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为乳腺癌患者,对照组为非乳腺癌人群;队列研究暴露组为甲亢人群,非暴露组为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⑷暴露因素为甲亢。⑸结局指标为乳腺癌。⑹纳入研究报道或能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出效应值,如RR值、OR值、H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排除标准:⑴非中、英文文献。⑵数据不完整或无法提取数据的文献。⑶重复发表文献。
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阅读文献题目及摘要进行初筛,若不能确定,则精读全文后决定。全文筛选时,文献是否纳入由2名研究者共同决定,意见不一致时由第3名研究者协助判断。2名研究者独立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quality scale,NOS)[13]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NOS量表满分为9分,其中4~6分为质量中等,≥7分为高质量[14]。如评分有分歧,则讨论解决或交由第3名研究者仲裁。
提取数据包括题名、第一作者、发表时间、研究类型、研究地区、年龄、随访时间、调整的混杂因素、样本量、效应值及其95%CI。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每个步骤结束后进行对比。
本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为乳腺癌的发生,数据分析采用乳腺癌发生的合并效应量OR值为效应指标,并计算其对应的95%CI。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本研究采用倒方差法对未校正OR值或校正OR值进行分开合并。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采用Q检验与I2检验,当P>0.1,I2≤50%时,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P≤0.1,I2>50%,各研究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检索策略共检出文献11 063篇,其中中文文献690篇,英文文献10 373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逐层筛选后,初步纳入57篇,通过阅读全文,最终纳入17篇,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15篇。
纳入17项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如表1所示,10 项[15-24]病例对照研究,7 项[8-12,25-26]队列研究,累计样本量270 897例,其中乳腺癌66 116例。14项研究[8,11-12,15-25]报告了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未校正OR值,7 项研究[9-10,18,20-21,24,26]报告了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校正OR值,其中 4 项研究[18,20-21,24]既报告了未校正OR值,又报告了校正OR值。纳入研究经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后,得分在5~9分之间,提示纳入的17项研究质量良好,其中1项研究[24]为满分。
2.3.1不同研究类型中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10项病例对照研究[15-24]报告了未校正OR值,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存在异质性(I2=85%,P<0.001),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亢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25,95%CI:0.92~1.70,P=0.150),见图1A。4 项病例对照研究[18,20-21,24]报告了校正OR值,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I2=42%,P=0.140),故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亢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11,95%CI:1.03~1.19,P=0.004),见图1B。
7项队列研究[8-12,25-26]报告了甲亢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关系,其中 4 项研究[8,11-12,25]报告了未校正OR值,3 项研究[9-10,26]报告了校正OR值,研究间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亢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未校正=1.17,95%CI:1.07~1.27,P<0.001;OR校正=1.11,95%CI:1.07~1.15,P<0.001),见图 1C~D。
图1 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2.3.2不同研究地区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按地区进行亚组分析:10 项研究[8-9,11-12,15-16,19-20,23,26]来自欧洲,未校正OR和校正OR合并结果均显示,甲亢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未校正=1.15,95%CI:1.06~1.25,P=0.001;OR校正=1.11,95%CI:1.07~1.15,P<0.001);3 项研究[17-18,21]来自北美洲,未校正OR和校正OR合并结果均显示,甲亢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未校正=1.18,95%CI:0.82~1.69,P=0.370;OR校正=1.21,95%CI:0.79~1.85,P=0.380);3项研究[22,24-25]来自亚洲,未校正OR值合并结果显示甲亢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98,95%CI:0.54~7.23,P=0.100);校正OR值结果显示甲亢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12,95%CI:1.04~1.20);1 项研究[10]来自大洋洲,校正OR值结果显示甲亢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0.35,95%CI:0.05~2.45)。见表 2。
表2 不同研究地区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2.3.3发表偏倚 对纳入研究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显示漏斗图基本对称,提示本Meta分析受发表偏倚影响较小,见图2。
图2 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发表偏倚漏斗图
本研究纳入10项病例对照研究与7项队列研究。根据NOS评价标准,纳入研究评分在5~9分之间,表明研究质量在中等及以上。17项研究中,4项病例对照研究[18,20-21,24]与 3 项队列研究[9-10,26]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如年龄、乳腺癌家族史、激素替代疗法等),故本研究将纳入研究的未校正OR和校正OR的研究分别进行Meta分析,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10项病例对照研究[15-24]未校正OR合并结果显示甲亢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而其中4 项[18,20-21,24]校正OR合并结果显示甲亢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7 项队列研究中 4 项[8,11-12,25]未校正OR与3项[9-10,26]校正OR合并结果均显示甲亢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由于队列研究为由因到果的前瞻性研究,论证强度较病例对照研究强,且校正后OR值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基于队列研究的校正OR合并结果,认为甲亢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有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不同,乳腺癌的发病率有较大差异[27-28],故考虑研究地区为本研究异质性的来源。因此,本研究根据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对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然而,在亚组分析中,各地区研究数量有限,部分地区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仅1~2项,故结果尚不能完全反映不同地区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乳腺癌的发生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4-5],甲状腺为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TH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其中T3是靶器官的主要生物活性形式。研究表明[29],甲状腺激素受体与雌激素受体在核酸的排列上有部分相似,二者在调节靶细胞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似通路,TH具有雌激素样作用,T3具有通过结合雌激素受体模拟或增强雌二醇(estradiol,E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能力。Hall等[30]在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中分别加入T3和E2,结果显示T3和E2浓度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呈正相关,且T3能促进E2发挥更强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T3通过上调E2介导的相关基因及E2受体蛋白表达而增强雌激素的作用。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TH可作用于细胞膜表面整合素家族的avb3受体蛋白,从而激活MAPK通路,导致核表面的ER受体磷酸化,通过激活ER所介导的通路促进血管生成和乳腺癌细胞生长[30-33]。由此可见,甲亢患者可能由于TH水平升高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基于目前证据,本研究结果显示甲亢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提示应积极预防和控制甲亢,这对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该结论亦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甲亢对乳腺癌的影响,增强预警意识,加强甲亢患者中乳腺癌的筛查和预防工作,通过甲亢尽可能早期识别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同时积极治疗甲亢,使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⑴仅纳入了中、英文文献,可能存在语言偏倚。⑵虽然部分研究对混杂因素进行了调整,但各研究调整的变量不尽相同,可能有残余混杂因素的影响。⑶限于原始研究数据的缺乏,无法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如年龄、乳腺癌家族史、良性乳腺疾病史、初潮年龄、口服避孕药等进行亚组分析。由于乳腺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建议今后的研究尽可能全面控制混杂因素,并按乳腺癌发生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以便得出更客观的结果。从而为乳腺癌的病因学研究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甲亢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鉴于本研究的局限性,建议今后开展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为甲亢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关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