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剑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出口方面由于我国奉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使得我国出口贸易出现快速增长。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某些国外学者和政府官员指责,由于中国政府的某种操纵性发展战略导致了中国内部发展出现了失衡,使得中国企业在出口贸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出口优势,进而最终导致了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此背景下为有效促进经济的增长,各级地方政府所采取的要素市场控制策略,根本上就是要获得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因素和资源条件。但在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发展背景下,地方政府采取的要素市场控制策略更有可能改变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和行为,促使企业扭曲这些要素的价格。因此,从要素价格扭曲的独特视角来探讨和理解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和出口规模的扩大,这是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对称”的存在(盛世斌,徐海,1999;黄一平2009);除了能源和水,大多数产品已经实现了根据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机制。根据黄一平(2009)的说法,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只走了大约40%的路,远远落后于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就劳动力因素而言,中国对农村向城市的永久性移民仍然存在许多政策层面的限制(如户籍制度和各种城乡就业、公共服务歧视政策等)。过分强调城市资本密集型劳动分工和农村劳动密集型劳动分工,导致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中国劳动要素市场严重扭曲。
Magee(1971)指出要素市场扭曲有三种主要形式:要素不动性、要素价格刚性和要素价格差异。找到对上述三个市场扭曲因素的综合衡量方法是实证研究中不断探索的课题。近些年来,SKORKA(2000)描述了随机前沿分析(SFA)在国外的广泛应用。利用Skoorka的思想建立模型,主要包括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与参数随机前沿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前者不需要设置特定的函数形式,这有助于避免函数设置中的错误;而后者自身的经济含义比较丰富,但在测量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假设条件。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没有得到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足够重视,即地方政府采取了市场竞争战略来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并采取了控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是一个因素和资源条件。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出口,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制度或政策因素。因此,从扭曲要素市场的独特视角出发,探索和理解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扩大出口规模,通过出口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将重点研究中国企业内部失衡的类型和导致我国企业出口偏好的政策因素。我们想知道,这种内部失衡或政策因素是来自中国具体的转型阶段,还是来自中国政府的“深思熟虑”政策和战略选择。此外,本文没有讨论外资企业也会利用中国固定收益产品的不确定性体系或过渡时期的不平衡政策来获得出口优势。但是将探讨中国国内企业是否利用这一制度或政策失衡来获得出口机会,但在今天的全球新贸易分工中,收入扭曲会导致中国的国内体制或政策失衡。显然,这一水平的研究基本上是为了探索市场扭曲对我国的影响。不确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
我们计量模型中解释变量的设定,它不仅建立在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成熟成果基础上,而且是在中国转型背景下对具体因素的现实考察。为此,我国建立了要素市场价格扭曲模型的基本形式,其中控制变量的集合为:
这其中,控制变量Xijkt的集合为:
exijkt表示企业出口密集度,具体计算方法为出口销售额 /企业销售额。在计量方程(1)中,i、j、k、t分别指示企业、行业(三分位)、省份与年份。方程中的γj、γk、γt分别表示与行业、省份、年份相关的未观察因素,εijkt表示随机扰动项。
本文模型研究数据的样本来源,主要通过中国国家统计局关于2007-2017年工业企业统计数据整理而来。其中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在五百万元或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非国有企业,一共包括近三十个不同的产业。
利用面板Tobit方法对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后的结果如表1所示,具体而言,要素价格扭曲指数系数为正。而且都是在1%显著水平高度显著的,同时,市场细分指数滞后1-2个周期。由分析结果可知,在开放经济增长和竞争政策的刺激下,我国地方企业的出口方面发生了要素价格扭曲的情况。相反,当地企业越能与政府建立联系,以此获得相对较低的成本要素资源,这些企业将这些要素资源转变为出口优势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我国要素市场扭曲所产生的低成本优势,并不完全由本国企业所创造,外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也充分获得了由于要素市场扭曲所产生的低成本优势,同时将其转化成了出口优势。在外资企业与中国政府招商引资的竞争过程中,外资企业通常会获得一定的优势,进而利用要素市场价格扭曲来获取低成本的投资,并将其转化为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的出口竞争力。在我国地方政府的发展中,地方政府也愿意为能够创造更多GDP的外资企业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以此鼓励外资企业转变低成本优势,通过扭曲要素价格转化为出口优势。这表明,在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较大和政府财政补贴较大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动机较弱。这进一步表明,外资企业将利用我国要素价格扭曲获得的租金或扭曲的收入转化为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现象。
通过分析判断得知,模型在(1)的某些可能会产生由于反向因果关系而诱发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为我国企业增加了获得出口优势的更多机会,但对于出口能力较强的企业可能会倾向于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程度较深的地区。企业将提高出口能力。由于规模经济,出口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规模经济。许多研究发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会导致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出口行为,反之出口亦能促进生产率的提升。同时活动可以提高企业的出口能力,但具有较强出口能力的公司可能更喜欢从事创新的研发活动。
其次,金融机构的相关贷款资源亦能提升企业的出口能力。例如,通过购买更多的广告。先进的生产设备;但是,出口能力强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好”的企业。对于中国国内企业来说,低工资可以帮助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获得低成本的出口优势。但是,具有较强出口优势的企业更有动机利用其在工资谈判中的强势地位,向员工支付相对较低的工资以维持自身出口优势。
表1 要素价格扭曲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面板TOBIT)
为此,为充分解决模型变量中所产生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择水平变量滞后项作为差分方程工具变量,选择差分变量滞后项作为水平方程工具变量,同时检验工具变量的有效性以及残差值是否依赖序列。此外,利用一阶差分变换方程的一阶和二阶序列相关测试AR(1)和AR(2)来确定残差是否顺序相关。
中国要素市场市场化过程中,由于市场化的相对滞后导致了要素价格的扭曲,但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我国企业出口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此为背景,旨在研究要素价格扭曲是否会对中国企业的出口起到一定的正向激励作用,同时分析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相关研究发现:第一,相关要素价格的扭曲对于中国企业的出口,确实起到了正向的激励作用,在要素扭曲程度越深的地区中,出口动机越强,则越符合地方政府及与政府有联系的地方企业的GDP增长目标;其次,扭曲要素价格也刺激了外国企业的出口动机,但这种激励效应小于本地区出口动机,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越深,地方企业利润率越低;第三,虽然要素价格扭曲对于我国企业的出口确实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但在扭曲收益的相关转化过程中,我国企业实际上并没有产生任何收益所得,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要素市场市场化比较滞后的地区。本文认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这种情况可能是企业自身造成的;另一方面,在企业获得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产生的优势之后,企业并未付出相应的交易成本所导致的。但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对企业利润空间的打压伤害是巨大的。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互利共赢战略的不断实施。本文的相关研究必然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应该积极加快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建设力度和进程的提升,进而合理有效的转变我国企业对于出口的依赖,切实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缩小与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差距,促使我国企业走上外需与内需综合发展的可持续增长道路;其次,加强顶层政策设计,不断完善市场发展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