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创新路径研究※
——以“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圈”为例

2018-02-21 05:57:50陈玉涛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湘西区域旅游

陈玉涛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是当前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民族地区山水风光秀美,人文风情多姿多彩,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天然资源禀赋。但其旅游资源同质性强,若不能跳出行政区经济藩篱,孤立开发,很容易导致产品同构,项目雷同,形成恶性竞争。[1]如何整合特色优势旅游资源,实施区域旅游合作,错位联动开发,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区域整体旅游经济效益已成为时下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此背景下,本文以“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圈”为例,探索民族地区如何确定“大旅游”思想,突破行政区划藩篱,推进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统一规划、联动开发、形象共树、信息互通、人才互流、市场共拓,促进“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把“大湘西”旅游产业格局切实做大、做强,以期为民族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一、“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圈”区位条件分析

(一)地理区位

“大湘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系云贵高原东北侧与鄂西武陵、雪峰两大山脉西南端之结合部,澧水中上游及支流、沅水交汇之地。地域范围包括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邵阳市以及永州市的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共39个县(市、区)。“大湘西”位居湘、鄂、渝、黔、桂5省市交界之处,是承接“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格局的重要支点,与周边武汉、重庆、长沙等经济发达城市距离适中,客源市场条件优越,且怀化市铁路公路“双十字”交叉,是华中、华东、华北通往西南的交通要道,西南大中型城市群现代交通枢纽地位正在形成,区位交通优越。[2]

(二)经济区位

“大湘西”属于湖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国家重点扶贫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民族扶持政策的大力实施,“大湘西”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区位势能不断提升,是承接中、西部两大经济带,联接长江和华南经济区的枢纽区,也是东部地区产业要素(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向西扩散和西南地区产业要素向东流动的必经之地,“连东接西、贯通南北”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三)交通区位

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湘西”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正在形成,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境内湘黔、渝怀、枝柳铁路纵横交错,横贯“大湘西”东西、连接南北,怀化—邵阳—衡阳铁路、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高铁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19年竣工运营。高速公路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吉茶、吉怀、常吉、吉凤、张花等高速公路的建成使得“大湘西”境内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时空距离缩短,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此外,“大湘西”地区航空运输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攀升,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铜仁凤凰机场、黔江武陵山机场、怀化芷江机场等进一步密切了地区与外部的经济联系,安全、便捷的立体化网络交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3]

(四)资源区位

“大湘西”环境好,山美水美,巫楚文化沉淀厚积,土苗风情多彩,民族习俗独特,且旅游资源品味高,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名扬天下。就资源在空间位置上与邻近区域组合关系而言,“大湘西”北接湖北,西邻贵州,南靠广西,周边区域知名景区星罗密布,便于组织精品旅游线路。如湖北长江三峡、神农架,广西桂林山水,贵州梵净山、黄果树瀑布、织金洞,湖南岳阳楼、岳麓山、衡山等。但“大湘西”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同质性较强,目标市场定位雷同,为了争夺有限旅游市场,湘、鄂、黔、桂四省都纷纷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打造旅游精品,市场分割竞争压力必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有必要客观定位自身资源优势,实施同质组合或异质互补,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就“大湘西”区域内部而言,旅游资源相似中亦各有千秋,张家界山水风光令人震撼,自然旅游资源独领风骚;湘西自治州土苗风韵浓郁,凤凰巫傩文化源远流长;怀化市旅游资源略输一筹,但其沅陵黔中郡、洪江古商城、芷江抗日受降纪念坊也颇具特色;邵阳市新宁崀山丹霞地貌是世界自然遗产,山地旅游资源富集,极具旅游开发价值。整体而言,“大湘西”区域内旅游资源相似中亦具互补,具备整合开发、协作发展的资源要素条件。

二、大湘西区域旅游合作发展障碍分析

(一)思想分歧的观念障碍

“大湘西”各州市地理区位邻近,历史文化同源,人文习俗相近,交通便捷,地缘关系紧密,资源要素互生共荣,且同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共享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多彩的民族文化,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施“弱弱”联合开发,构建无障碍旅游区,提升“大湘西”旅游品牌整体竞争力是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但现实状况是,受行政区经济“壁垒”影响,为了争夺有限客源市场,攫取更大经济利益,区域内各城市单打独斗思想根深蒂固,省际间通路不畅,旅游产品体系断裂,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二)产品同构的运作障碍

“大湘西”区域主要旅游卖点是秀美的自然生态山水与多彩的民族风情,而区域内产品的同构会造成对抗性竞争,降低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大湘西”之所以出现产品同构的运作障碍,究其根源在于,区域内旅游资源具有天然的同质性,尚未组建跨行政区高层次协调管理机构,从而能够站在区域高度整体统筹规划,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分工协作组合旅游产品,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品牌。而各城市受经济利益驱动,各自为政,按照自身开发意愿,过分推崇本行政区旅游资源,对周边区域资源视而不见,忽视产品之间的关联协作性,盲目制定自己的旅游发展规划,重复开发同构性较强的旅游产品,造成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和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4]

(三)制度缺位的管理障碍

“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区域旅游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跨行政区高层次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合作共识多依靠各州市高层领导之间的承诺,运行多表现为“联席会议”、“旅游合作发展联盟”、“旅游协作促进会”等非制度化的合作协调机构,此类机构缺乏强制力和约束力,地位往往处于一种游离、徘徊的模糊状态,且缺乏必要法律效力和刚性组织权威,也未形成利益分配的制度约束和违约法律赔偿责任,往往会导致跨地区性区域旅游合作事务治理失灵。

(四)利益不均的社区参与障碍

社区参与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社区居民在区域旅游合作中扮演着影响主体的重要角色,是旅游企业劳动力资本的供应者、旅游市场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旅游资源的保护者。[5]区域旅游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进社区居民福祉。就目前来看,一方面,由于未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社区居民让渡自己的生存空间,却难以从旅游业发展中获益。另一方面,体验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感受不同文化气息是现代旅游市场所追求的重要目标,这必然会使旅游产品吸引力下降,阻碍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湘西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创新路径

(一)要树立“大旅游”协同发展理念,建立区域旅游合作管理机构

区域旅游合作并非一个新鲜话题。纵观时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合作,始终处于浅层次、低效率状态,多是政府之间的战略对话与合作框架协议的达成,尚未落实实质层面的具体合作举措。究其原因,长期以来,受传统地缘经济思维影响,行政区各自为政,地方利益割据突出,旅游项目重复建设,资源严重浪费。因此,要树立“大旅游”协同发展理念,站在区域整体利益高度,跨区构建区域旅游合作管理机构,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大资源、大市场、大开放”格局体系,以规避民族地区间旅游开发无序而导致的产品重构。湖南省及各州市高度重视“大湘西”区域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依托奇山异水和民族文化,确立了以张家界为“龙头”,以凤凰、崀山为“核心”,依托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廊道”,打造“张家界奇山异水遗产旅游、大桃花源山水田园休闲度假、湘西土苗风韵文化生态旅游、怀化古城古镇古村旅游、大崀山原生态文化旅游、中华瑶乡民俗文化旅游”六大特色板块,形成两核联动、板块旅游发展创新模式,打造“神秘大湘西”国际旅游品牌,做大、做强“大湘西”旅游文化产业。但在现行行政区经济壁垒束缚下,要使“大湘西”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落地生根,笔者以为,必须要组建一个权威性、职能化的区域旅游合作管理机构,负责统一规划旅游资源、合理调配资源要素、推介整体旅游形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当前应构建湖南省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大湘西”区域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图1),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管理的常设机构,由主管旅游工作的湖南省副省长担任委员长,各州市负责人任委员,组建“大湘西”区域旅游合作决策层,在决策层面构建“大湘西”区域旅游合作体系,以各方全面合作协议为制度约束,协商解决各州市之间的重大旅游合作事项,同时建立健全利益分配制度、法律约束、监督调控等管理机制,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保驾护航。

图1 大湘西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管理模式图

(二)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实施错位开发,形成一批精品文化生态旅游线路

与其他区域旅游资源相比,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区域关联性很强,呈现出一定的文化性格。[6]“大湘西”旅游资源开发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有效整合、错位开发,凸显个性而又丰富多彩。张家界市以武陵源为核心,打造奇山异水世界遗产之旅;常德市以桃花源为核心,打造山水田园休闲度假之旅;怀化市以洪江古商城、沅陵黔中郡、芷江抗日受降纪念坊为资源载体,打造古城古镇古村休闲之旅;湘西自治州以凤凰古城为龙头,以神秘、多元的湘西民俗文化为卖点,打造土苗风韵之旅。江华、江永突出神秘、原生态的瑶文化、女书文化,打造中华瑶乡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线路联合是区域旅游合作的核心问题。因此,“大湘西”各州市应紧跟市场需求步伐,积极推动旅游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整合旅游资源,串联各地主要旅游景点,精心打造“神秘大湘西、遗产大湘西、生态大湘西、创意大湘西、红色大湘西、科考大湘西、探险大湘西、慢活大湘西”等几条为旅游者所喜爱的跨市州旅游线路,然后通过最有效的营销手段加以传播。

(三)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共塑“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形象

在精心编排跨区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大湘西”各州市应树立统一旅游形象,联合宣传推介。首先,要在湖南省“锦绣潇湘,快乐湖南”整体旅游品牌指引下,各州市设计以“魅力湘西”为统一旅游品牌,构建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扩大市场传播效果。一是要“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策划“魅力湘西”各种旅游主题活动,联合组团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有针对性对重点客源市场举行联合推介会。其次,积极开拓区内、区外两个市场。区内市场方面,各州市可通过多种形式的互送客源,深入挖掘内部旅游需求潜力,立足自身旅游产品特色,相互开发短途特色旅游产品。区外市场方面,充分凭借世界遗产、少数民族风情等特色优势资源,打造新的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张家界中心城市集散功能,促进客源在“大湘西”各州市景区内自由流动。同时,着重加强对长三角、京津冀、东北等国内重点客源市场的推介和港澳台、日、韩、东南亚等主要海外客源市场的拓展。

(四)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社区参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政府是旅游区域合作的第一主体,纵观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演进的历史规程,各级政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主导者,在区域旅游合作中扮演着最重要角色。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是地方整体利益的代表,现行行政区划壁垒限制了要素的自由流动,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增进相互间的合作来共享区域共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政府层面的决策和调控是实现区域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与基础,政府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有效的调控主体,跨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区域旅游市场推介、跨区重大项目协调、跨区旅游信息设施建设、市场良好秩序的营造等方面都需要政府间的安排,离开地方政府间合作制度的安排,区域旅游合作则举步维艰、流于一纸空文。“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圈”区域旅游开发目标的实现,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必须依靠社区居民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与参与,只有这样居民才能够愿意让渡自己的生存空间,积极支持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在当前区域合作过程中,地方利益交织错综复杂,各州市在合作口号下其实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愿让渡自己的权益空间。因此,有效实施利益补偿机制是推动“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圈”区旅游合作深度发展的核心动因。在“大湘西”实施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当某地获益而对其他地市造成损失时,应及时给予经济补偿,以兼顾双方或多方利益。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圈”才能互惠共生,持续高效、稳定。

四、结语

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是“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的障碍因素,提出“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圈”合作发展的创新路径。一是要树立“大旅游”协同发展理念,建立区域旅游合作管理机构;二是要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实施错位开发,形成一批精品文化生态旅游线路;三是要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共塑“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形象;四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社区参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当然,区域旅游合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复杂的内在机理,需要在实践中用发展的眼光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湘西区域旅游
欢乐湘西
民族音乐(2018年1期)2018-04-18 03:24:25
走进湘西凤凰城
散文诗(2017年18期)2018-01-31 02:43:51
湘西 国画
文艺论坛(2017年4期)2017-05-08 10:48:18
旅游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区域
民生周刊(2012年10期)2012-10-14 09: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