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来稿中几类隐藏语言问题及解决策略——以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为例

2018-02-21 20:14段为杰吴立航
学报编辑论丛 2018年0期
关键词:词块科技期刊稿件

林 松,段为杰,于 洋,吴立航,向 政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来稿中几类隐藏语言问题及解决策略——以为例

林 松,段为杰,于 洋,吴立航,向 政

(吉林大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校》编辑部,长春 130012)

以来稿为例,总结了英文科技期刊上作者易犯的缺少词块意识、语言冗余、语体风格单一和词语使用错误等四类隐藏性语言问题。分析了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英文科技期刊;英文写作;语言;加工润色

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对提高我国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显示度和国家在学术界的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英文科技期刊的投入,正式出版的英文科技期刊获得了快速发展,英文期刊种数从2014年的244种[1]发展为2018年的300多种[2];我国大陆地区被SCI收录的期刊种数从2016年的179种发展成为2017年的187种,一年时间新增18种[3]。

国内许多英文期刊编辑部通过聘请有海外留学经验的博士或外籍人士作为英文编辑[4]或借助专业润色机构对已接收的稿件进行文字加工,刊发稿件的英文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我国大多数英文期刊的国际化水平还不够高。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稿件均来源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作者。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通常会受到本族语言的影响,导致来稿的语言表达不准确、词不达意,极易造成学术思想的误读或歪曲,拉低稿件的学术价值,降低科研成果在国际化推广中的深度和广度[5]。另一方面,国内英文期刊的编辑人员虽然英文水平和专业素质较高,但仅限于英语的普遍意义表达,对科技英语词汇的领悟和使用不能达到得心应手,因而无法地道地、专业地对手中的稿件进行编校,进而影响稿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6-7]。为了不让稿件语言和编辑质量成为阻挡中国英文期刊“走出去”之路上的绊脚石,已有文献大多只是介绍了国内科技期刊英文书写中常见的拼写错误、时态误用、主谓不一致、中式英语、逻辑问题等简单语法错误[8-10]。但笔者发现,除了以上被广泛讨论的问题之外,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来稿中还存在许多不易被发现的隐藏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属于实质上的“错误”,但却直接降低了文稿的可读性,使读者难以流畅阅读,阻碍了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基于此,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并对其进行了剖析,探讨了英文科技期刊稿件的润色与编校策略,以期让广大编辑同仁能更高效、有针对性地进行英文稿件的加工与润色工作。

1 来稿中的几类隐藏问题及解决策略

无论是国内作者的来稿,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作者的来稿,通病都是英文写作和语言表达水平不过关,这也是限制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如编辑能在加工润色稿件的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文中存在的文法问题,并予以改正,则可显著提升稿件的学术质量和文字质量。但相比于拼写错误、时态误用、主谓不一致、中式英语等显而易见的错误,以下几类隐藏问题由于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语法“错误”,可能需要编辑反复用心阅读才能发现,有时甚至会被忽视,导致出版的英文论文内容不够严谨客观,或是行文不够流畅地道,降低了稿件的质量及学术水平。杜绝这几方面的问题则可显著提高稿件的可读性和专业性,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具体问题和解决策略如下。

1.1 缺少词块意识

Becker在1975年最先对词块理论进行了研究[11],现代则通常认为词块(lexical chunks)是在真实交际中高频率出现的、大于单一词语的语言现象,其形式相对稳定,通常包括固定搭配(如as a function of、on the basis of)、惯用表达(如in the presence of、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和框架句型(如in this study we、it can be concluded that)三类。Haswell认为,反复使用这些多词汇组合是写作成熟的表现,而缺少类似的词汇组合则是新手写作的特点[12]。可见,借助词块来组织语言,进行上下文的衔接,可使稿件的行文更加流畅和紧凑,文章表达也更地道和准确[13]。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国内作者往往缺少对英文词块的驾驭能力,使用词块的功能和结构单一,如“实验部分”中常见的under the condition of、in the process of、with the increase of,“结果与讨论”部分中反复出现的the results show that、it can be found that、the picture indicates that等等。

对简单词块的过度使用暴露了作者英文词块储备量的贫瘠,导致词块的可选范围狭窄,使文章读起来千篇一律,缺少多样性。这是因为国人长期局限在对“单词”语义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其用法的积累,从而影响相应词块在行文中的使用。如在摘要和实验部分,大多数作者会将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做如下介绍:The structural, morhpology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using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and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可谓“千人一句”,句句都似曾相识。在此种情况下,笔者通常会对类似的句子中by、and等简单、高频词汇进行相同含义词块的替换,可将上述例句改为:The structural, morhpology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and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或The structural, morhpology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the help of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and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也可改为The structural, morhpology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with the help of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as well as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从上例可见,多种词块的交替使用,可以保证来稿中的某些固定内容不再千篇一律。编辑可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着重了解词汇的惯用法,培养和强化词块意识,用一些低频词块替换被过度使用的词汇(如in terms of、with the help of替换by,in a variety of替换a lot of, as well as替换and,with respect to替换about,as a function of替换upon等),使编校的稿件可读性更强,更符合国际规范。

1.2 语言冗余问题

科技论文以实验为依据,提倡用简明扼要、精炼准确的文字描述实验现象、汇报所得结果。从信息传播效率的层面来看,科技论文要利用有限的篇幅传递出尽可能详尽的信息,必须努力做到行文简洁,减少冗余,以增加文章的有效信息量,进而提高传播效率[14]。遗憾的是,一些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思维不够严谨深入,落笔时往往表现为语言漫无边际,冗长凌乱。如:The reason to explain phase stability has been discussedby Kimizuka et al. based on the free energy calcula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e3Fe5O12in high temperature solid state reaction. 画线部分的内容就无任何实际意义,删除后不影响句意,反而更加精炼紧凑。还有些作者不理解“要言不烦”的道理,误认为篇幅长的稿件会凸显自己的写作水平,因而喜欢堆砌辞藻,结果反而使句子冗长无味。如:From the XRD pattern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peak positions have almost no evident change underdifferent doping concentrations of Sr2+ion. 此句中的画线部分明显多余,因为其含义已经隐含在句子中,并不必要单独出现,并且under the condition of也正是上节中提到的被“滥用”的词块,在编校过程中宜做删除处理。

文风简练明晰是一门写作艺术,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水平的体现。编辑要想以“简洁”为准则加工稿件,则应在平时多阅读经典佳作,揣摩写作手法,强化加工力度。但需注意的是,避免冗余并不等于提倡浅显,编辑在加工稿件时不宜过于大刀阔斧,以免失去作者自己的写作风格,使稿件写作风格千篇一律。在不违背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尽量保留作者的原意,真正做到“百花齐放”,才是稿件编校工作的最高境界。

1.3 语体风格单一

语体(register of language)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由于科技论文属于“信息型文本”,通常认为其语体风格应客观准确、稳重朴实,避免运用修辞手段,文章读起来往往给人书写程式化、没有跳跃、缺乏艺术性的感觉[15]。实际上,科技论文的语体虽然讲究逻辑严密、客观专业(如尽量避免we successfully prepare、try our best to、make great effort to、it is well known to all等极端句式的使用),但其风格仍可丰满生动,若能适当运用拟人、对比、列举和引用(如face challenge、make a compare with、take … as an example、in the fields of)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营造出适于阅读的语言氛围,则更易被读者接受。如:Nowadays, detection of sulfonamides antibiotics still face challenges to establish analytical methods in fish tissue, environmental water, milk and animal feed. 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再如:Compared with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and 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 extraction,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time-saving and less organic solvent requiring.则使用了对比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的总体风格更加灵活多样。另外,近年来,国际上开始流行以主动语态撰写科技论文,逐渐摒弃曾经冷静客观的“理性面孔”,使论文更具有生动活泼的人文色彩,以增强对读者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合理使用人称主语和非人称主语的科技论文,更容易贴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感受,使阅读科技论文不再枯燥无趣,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科技期刊论文严肃、乏味的标签。

1.4 词语错用和误用

与单词拼写错误、首字母未大写等非能力所致的错误不同,词语的错用和误用则是由于作者运用英文写作的能力不足,只粗浅了解词语的表面含义,或是简单通过词典、翻译软件按中文含义查找到相应英文单词直接使用,忽视了词语的词性、词义和使用的语境,使表达欠规范或“中式英语”现象明显,甚至出现写出的英文稿件只有中国人才能看懂的窘境。

(1) absorb和adsorb。

absorb和adsorb以及它们的衍生词absorbent、adsorbent、absorption、adsorption是英文科技期刊中常见的易混淆词汇,其误用、错用现象非常普遍,编辑必须对两个词的含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避免出错。从词源的角度,拉丁语前缀ab-通常表示来源(from),而ad-表示去向(to),但这无法解释absorb和adsorb的真正区别。实际上,adsorb的含义为“吸附”,通常是指某种物质被附着在(到)介质表面的情况,是一种物理现象,常见于物理和化学科技期刊中,如In the photo degradation process, the dye can be easily absorbed by Ag3PO4/Zn3(PO4)2composite. 而absorb的含义为“吸收”,通常指某物质被带入到介质中并随之消失的情况,可能是物理现象,也可能是化学现象,其应用范围更广泛一些,如Water is absorbed into a sponge. 一些粗心的作者不仅会出现词语错用的情况,有时在一篇文章中还会将两词混用,造成前后文不一致的现象。对于义和形都相近的词汇,编辑在加工稿件时必须先了解文章想表达的观点,才能准确选出适合的词汇,避免错用和误用。

(2) Respectively。

respectively可以说是英文科技期刊中使用的高频词汇,同时也是错用的高频词汇。作为一个副词,其含义为“分别地、各自地”,只放在句尾用于表示句子中列举要点的对应关系。respectively的词义并不晦涩难懂,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总有作者错用、误用现象,如Product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ICP) as well as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respectively. 由于respectively一词主要用于指明列举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句中对应要点的数量和顺序非常重要,上述范例错误之处就是compositions无法与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和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一一对应上,而compositions又的确是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和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这两种仪器测试的,因此删除句中respectively一词即可。再比如Product was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 as well as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respectively. 这一句中显然缺少与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 和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一一对应的内容,但如像上句一样简单删去respectively,又会使句子语义不够完整,将其扩充为Product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 as well as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respectively. 可完美解决原句存在的问题,既满足了respectively的一一对应关系,又使语句含义表达的清楚明晰。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respectively只能用于两类内容的对应排列关系,如The LOD, RSD and recovery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re 0.91 nmol/L, 4.1%, 80.1% and 0.82 nmol/L, 4.7%, 95%, respectively. 就是错误的用法,因为列举了三项对应关系。可将其改为The LOD and RSD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re 0.91 nmol/L, 4.1% and 0.82 nmol/L, 4.7%, respectively. The recovery of the control group is 80.1%, while the recover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95%.

其他易混用的词汇如situation和condition,extend和expand,易错用的词如a series of后面谓语动词用单数,be applied to后面接动名词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编辑同仁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学习了解。

2 结束语

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包括许多要素,语言国际化是其中重要一点,也是基本要求。科技期刊是对外学术交流的载体和平台,科技期刊编辑则是期刊质量的“把关人”,肩负着学术交流和对读者、作者负责的重担。提高英文科技期刊的语言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编辑应有耐心和恒心,倡导严谨的学风,杜绝浮躁心态,树立责任意识,恪守出版准则,重视语言表达质量,从源头上把好语言关。

[1] 马峥.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情况的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277.

[2] 宁笔.哪些国家/地区SCI期刊比较多?中国少吗?美国最多吗?[EB/OL].(2018-07-09)[2018-07-30].http://blog. 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8109&do=blog&id=1123052.

[3] 任胜利,宁笔,严谨.2017年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发展回顾[J].科技与出版,2018(3):47-52.

[4] 葛建平,范真真,李明敏,等.关于国内英文科技期刊语言国际化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3,25(1):48-50.

[5] 陆建平.英文版学术期刊语言与编校质量状况与错失分析[J].中国出版,2009(6):6-12.

[6] 陈银洲.在科技英文编辑中应注意中英文的差异[J].编辑学报,2009,21(4):320-321.

[7] 林松,段桂花,张娅彭,等.英文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提升对策[J].编辑学报,2017(增刊1): S135-S137.

[8] 罗建平,黄伶燕.高校学报英文摘要中语法错误的分析——以自然科学版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 22(5):791-794.

[9] 张维维,于洋,段桂花,等.英文科技期刊语言的加工与润色——《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修改的实践[J].编辑学报,2014,26(4):331-334.

[10] 张美慧.英文科技期刊常见逻辑错误例析——以《光电子快报》(英文版)为例[J].天津科技,2015,42(6): 79-80.

[11] BECKER J. D. The phrasal lexicon[M]. [S.l.]: Bolt and Newman, 1975: 60-63.

[12] HAWELL R. Gaining ground in college writing: tales of development and interpretation [M]. Dallas: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Press, 1991:36.

[13] 曹雁,王惠莲.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写作应体现词块意识[J].编辑之友,2011(6): 91-93.

[14] 陶范.简洁:科技期刊的语言风格[J].编辑学报,2011,23(4):296-297.

[15] 陈菁,于学玲,史志祥.中外科技期刊语体风格对比研究——以生物医药类期刊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7(1): 91-94.

猜你喜欢
词块科技期刊稿件
科技期刊的分类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词块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学生与本族语名人演讲中词块使用特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