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语境下全媒体人才培养路径思考

2018-02-21 22:28段志燕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1期
关键词:媒介实训融合

段志燕

(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媒介融合给传统媒介生态及新媒体媒介生态带来了新的变革,同时伴随着影视产业春天的到来,能够胜任融媒体发展需要的全媒体人才十分匮乏。近年来,尽管我国很多高校大面积开设新媒体专业及影视艺术相关专业,但全媒体人才仍然缺失,尤其是具备媒介融合思维,集采、写、摄、录、编、播于一体,兼具艺术与技术的人才严重不足。因而,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全媒体人才的培养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1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

在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今天,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正在悄无声息地经历着一场时代与技术的革命。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借助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多种渠道,以及手机、数字电视机、电脑等终端,为当下的人们提供各种信息及服务的传播形态层出不穷,这样各种媒介呈现的多功能一体化趋势使传统媒体的特质与以网络为媒介载体的特质之间相互融合,推动了媒体整合的浪潮。

目前,我国媒介融合呈现最多的形态是以“报网融合”为主题的数字报业,即纸媒在自己传统主办的官方网站上推出以碎片化随时随地可以阅读的电子报纸,或者通过报纸与网站互动进行深度合作,实现报网联动,产生更强的效果与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新闻出版总署编印的《2007年中国报业发展报告》中,就已经将数字报业的主要内容凝练并概括:“建构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聚合平台和传播平台,组建运营组织和业务流程,发展数字化内容产品,开拓增值服务业务,调整报业传统营销的结构,巩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传统报纸出版业在当下多元化传播格局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1]。传统报纸与网站作为独立的个体,在互联网载体中相互影响走向合作,从互动走向融合,推进了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的深度合作,这是中国媒体现阶段极具代表的特色发展态势。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当下媒介资源的重新整合,使媒介一体化的态势日益凸显,媒介融合已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不仅使媒体业界应接不暇,同时对承担媒体后备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当下全媒体人才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当下媒介融合语境下全媒体人才培养的探讨一直在深入进行。

2.1 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采用以理论研究的学术课程设置,大部分课程设置以传统的新闻学、传播学基础理论为主,语言艺术写作课程普遍注重写作理论的学习,很少涉及应用型、适应性实践强的项目或模块。同时,课程体系相对滞后,在网络新媒体领域及手机移动端等媒体的传播技术方面的课程较为欠缺。所以,当前的课程设置明显不能匹配媒介融合语境下全媒体人才培养的要求。

2.2 缺乏“双师型”教学团队

全国知名的教授及专业人士往往集中在北、上、广地区,高校中的大部分师资基本上是以从高校走进高校的高学历博士为主,行业经验相对较为薄弱,在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师资结构中较为缺乏具有丰富行业背景与经验的专业教师,难以满足当下学生对媒介融合语境下新媒体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的需求。

2.3 设备落后及实训平台单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全面覆盖,相比当下很多高等院校实验室内的实验设备陈旧、实训室实践平台单一。在媒体实践领域,可供学生使用的设备有限,可供学生实践的平台仅停留在学校层面,较为单一,很难培养学生采、写、摄、录、编、播一体化的能力。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难以实现无缝对接。

3 全媒体人才培养路径

3.1 重构全媒体人才培养定位

在媒介融合语境下,我们必须紧跟时代脚步,依据社会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因其不再是单一要求我们媒体从业人员用单一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更多的是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实现各学科知识有之间有效融合并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所以,在人才培养定位阶段,就有必要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依据人才培养定位取长补短,将技能有效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融合,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进入跨媒体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3.2 完善实践课程及学生评价方式

在课程讲授与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在实训实践环节,可以邀请高等院校所在地区媒体领域的一线专业人士走进学校,给在校学生进行实训实践对接指导,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及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专业前沿领域的捕捉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还可以吸取行业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在课程评价环节,将过往传统单一的理论笔试考核方式调整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即5(课程项目成绩):2(理论笔试):3(综合能力)的过程评价考核方式来评定学生最终的课程成绩,如此,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可以评定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全媒体人才。

3.3 整合校内资源,搭建实训平台

依托学校广播站、资源,借助新闻播控中心、摄影实训室等影视相关专业实训设备及实验室充分将校内资源充分整合,在校内搭建供学生实践的平台。同时,通过走“真题、真做、练就真本领”的思路搭建全媒体新闻中心,按照影视传媒机构的工作部门对学生进行岗位对接,让学生从准传媒人角色出发,由专业教师引领,行业导师指导,将现实中的真题搬进全媒体新闻中心,做全方位覆盖的全媒体融合生产,最后通过校园电视台、校报、学校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多媒体视频等媒体多种渠道发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全媒体产品反映当下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全媒体新闻中心将院内的媒体资源有效整合,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让学生零距离走进工作岗位。

3.4 双师型教师与行业导师保驾护航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全媒体人才的摇篮,其合理的师资结构及师资力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我们通过让拥有高学历的博士、教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走出去,逐步提升其行业能力,培养其真正的“双师”能力。与此同时,将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影视公司以及在新媒体领域有专业工作经验的行业导师请进来,双管齐下,这样既能传授专业知识,又能将行业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强强联合为全媒体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3.5 校企合作服务产学研一体

学生通过在高校的学习最终都会走进社会接受行业检验,学校尽管为全媒体人才培养提供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校内实践的培养。但要得到行业及社会的真正认可,需要与校外的社会媒体合作,共建实训及实践基地,即深度的校企合作。实训、实践、实习基地要覆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领域,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将成熟的媒体平台建设发展成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真正让学生走进社会媒体实训、实践、实习,是培养全媒体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从源头参与人才培养,如共同制定全体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将产学研深入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反馈给人才培养专业相关负责人,还可以通过及时反馈,进行人才培养体系及对应课程教学的详细调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全媒体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使广大学生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3.6 媒介融合教育

媒介融合已是发展趋势,我们在与时俱进调整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需要边培养边进行总结,将其凝练成媒介融合教育模块。建议将其开设在大三阶段。媒介融合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三大方面:首先,在全媒体人才培养中一定的专业知识及行业技能,授课教师应带领或建议学生继续选修与影视、媒体相关的研究型课程,比如,人文学科的课程及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课程。这些内功的自我修炼能够让从业全媒体行业的学生具备更强大的力量和特殊的价值。媒介融合的课程开设在行业,让学生以媒体人员的真实身份进行工作。每周进行选题讨论及实际操作,让学生制作高水准的产品,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心。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媒介融合虽然要求学生对相关设备、相关技术全面掌握,但不能陷入“唯技术”的误区,单纯强调实践能力。而要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媒体从业人员核心理念的培养,即“价值”“意义”。

媒介融合教育一定不是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知识和技能简单叠加,也不是将互联网技术与新闻、影视专业内容叠加,更不是用浅薄的技术对应全媒体的要求,而是重在如何在不断更新的新技术环境下向学生提供更好、更全面、更有质量的内容教育。

4 结语

媒介融合以多媒体和数字技术发展为核心,当下媒介融合人才战略的核心以知识面广泛、能力全面、价值与意识多元的人才为依托。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全媒体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社会需求,积极对全媒体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等方面作出相关调整和创新,采取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升学生全媒体综合能力,培养出既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能实现艺术与技术并重的全媒体人才。

猜你喜欢
媒介实训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