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玲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哈达碑镇中心小学 辽宁 岫岩 114325)
小学语文课程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学科体系,并仍处于发展之中,所以其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也是促使学科体系更加完善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小学所有学科都相继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增强学科特色。目前,多媒体课程资源已经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将多媒体课程资源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的内容,实现了课文内容与课外知识的高效串联,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同时也让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显著增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使多媒体课件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本而言,具有明显优势,丰富了学生理解课文的视角,并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作者的真实意图,同时还可通过声音以及图像等方式,描述课本中的文字信息,使文字表达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内容。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升师生互动的同时,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虽然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发展和成熟当中,对课本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有助于将文字信息提炼成图像信息,便于学生记忆,将枯燥的信息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内涵。
(1)教学内容上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围绕古文阅读以及文学作品赏析展开,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汉字以及句式的理解,还能提升阅读能力,进一步强化语文功底,比如文学作品的鉴赏你呢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理解,才能增强语感,提升语义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然而,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及应用上,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价值缺乏认识,并未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作用,导致多媒体课件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上较为有限,影响学生参与感。甚至部分教师直接将课本内容照搬到课件上,严重影响了课本信息的传达效率。此外,部分课件的信息展示缺乏基本的逻辑结构,增加了阅读理解难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环节的设计
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设计,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时,如果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化运用,会极大降低学生的专注度,影响其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一般而言,教学过程主要涵盖四大板块,即课程导入、学生学习、归纳分析以及意见反馈。四大板块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时,各个板块缺一不可。其中课程导入是开展实际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习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归纳分析则是对教学环节的审视,意见反馈主要包括不同形式的作业以及交流等。但现阶段,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优化时,对课程导入以及学生学习进行了重点设计,而并不注重归纳分析以及意见反馈,四大板块并未实现均衡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本关键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归纳分析的缺失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浅显层次,无法深度挖掘其潜在内涵,而意见反馈的缺失,使得教师无法有效并全面跟踪课堂教学的成效,不利于对后续课程资源的优化,此外还无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影响互助课堂的构建以及智慧课堂的打造。
(3)界面色彩的搭配
制作并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其色彩搭配也会影响学生对课件内容的获取与理解,注重界面的搭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营造对阅读内容的初步形象,触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维训练。色彩,是制作多媒体课件最常见的元素,合理的色彩组合能够增强学生对课件的关注度,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理解阅读素材。小学时期正处于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必须主要不同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这既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分阅读教学重难点的需要,同时在进行不同课本内容的提炼时,还需要注重将情感色彩融入多媒体课件制作之中,对冷色调与暖色调进行合理布局。在制作过程中,如果课件的颜色搭配不合理,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但不利于学生聚焦课件内容,还容易造成视觉疲劳,降低关注度。此外,如果课件的颜色较浅,对于后排学生而言,其需要更加聚焦课件内容,容易引起眼部生理性疲劳,长此以往,会对学生视力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的专注度下降。另外,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还存在课件色彩搭配与课件内容不匹配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带来困扰,甚至还会出现理解偏差。综上所述,将多媒体课件运用于小学阅读教学时,必须注重色彩搭配,使色彩搭配对理解阅读素材发挥积极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手段的重要价值,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