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璟 董 方
我国商业银行长久以来依赖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受到了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巨大冲击,商业银行面对挑战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渠道。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中小企业还是一片有待深度开发的田地,给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可以创造新的利润空间。投贷联动是小微企业对于资金求而不得和商业银行对于存款贷而无门的有效解决方案,是将两者资源错配重新有效整合的桥梁。
投贷联动作为商业银行投资信贷领域一项具有改革特色的金融创新,诞生于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但是对于中国经济这片广阔的土地而言,投贷联动只是偏居一隅的新兴角色。
所谓投贷联动,就是指股权、债权、贷方这三类对于收益要求和风险偏好完全不同的金融机构,因为对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化投资及融资需求而建立起的金融利益共同体,在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基础上,商业银行以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方式获得企业股权以及债权,企业以出让权益获得融资。简而言之,就是商业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放贷时,通过与风投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合作,以股权债权的收益补偿信贷投放的风险。
企业发展过程可分为初创期、成熟期、过熟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多发于初创期,此时科创企业往往处于研发阶段,前景不明朗,风险投资机构不会选择单独进入。而在我们目前的金融市场上,初创期的企业缺乏应有的金融融资制度,加上我国金融市场层次单一,间接融资比例超过80%,而银行业占所有金融资产的比重又超过90%,企业融资渠道狭隘,而银行信贷由于风险控制又多倾向于成熟期和过熟期的企业,导致结构性融资难题迟迟无法解决。
投贷联动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传统贷款方式对于投资方而言是低收益、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只要风险补偿在合理的范围内,企业必须提供强有力的风险措施才能获得较低的利息收入,在此期间,银行也错过了处于成长期潜力巨大的优质客户。因此,结合高科技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尤其是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投贷联动业务模式能解融资难的燃眉之急。
投贷联动通过股权和债权的组合,对风险收益分配方式进行合理的整合,将企业高增长带来的投资收益与银行债务性融资所承担的风险进行对冲,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当下与未来的投资风险。从企业角度看,能够将企业未来成长带来的股权增值转换成发展前期所需的融资资金,既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不用过度担心因股权分散而导致的企业发展决策权的分散。从商业银行角度看,除了债权收益之外,因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全程参与,对于企业成熟后的客户关系将会更加亲密,从而提高了对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同时企业也会更加符合将来银行信贷部门的资质审查要求。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贷款不得用于权益性投融资,商业银行也就无法直接从事股权投资业务,但是从2008年开始,银监会《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印发,标志着商业银行能够以发放的贷款作为并购企业的“赎身费”。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开始逐步采用功能监管模式,开展跨业监管合作,提高监管协调机制的有效性,不断创新监管工具和手段,使得商业银行对于投贷联动摩拳擦掌。
(一)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投贷联动需要商业银行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例如对企业研究分析、投资分析软件的应用等。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科技团队,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科技团队的建设方面已经日渐成熟,具备了一支人员配备齐、能力全面的科技队伍。技术基础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提供了现实可能,也就更有动力去进行投贷联动的进一步探索。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在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银行产品的同质化日趋严重,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与此同时,国外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抢占国内的金融市场,客户资源已不再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固有优势。另外,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单纯靠利差盈利的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面对如此激烈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居安思危,必须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投贷联动业务一方面可以使商业银行探索业务发展新模式,为将来在与同业的竞争中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使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加强,扩大客户资源。
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在客户中拥有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国有银行,更是具有资金方面的强大优势,这是一般的金融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同时,商业银行的员工多是具备金融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也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的优势。
(一)客户资源广泛且稳定。商业银行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而且这些客户在短时间内是很少流失的,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相对于市场上杂乱不堪的小贷公司以及借款利率极高的担保公司,客户还是将银行贷款作为融资的第一选择。同时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以账户为基点,以点带面将客户深度挖掘。这些客户资源就是银行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开展投贷联动的良好基础。
(二)员工专业知识扎实。投贷联动业务需要经营机构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就要求经营机构要有专业的经营团队来为投贷联动运营,商业银行在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银行业的工作人员多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对投贷联动的市场运作拥有更专业的研究视角;其次,在银行业已有多家银行进行过投贷联动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为其他商业银行从事投贷联动的开展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范例。
(三)资金实力雄厚。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资产规模巨大,这是其他较小的金融机构所无法抗衡的,同时由于资金来源广泛,商业银行基本不会出现由于资金链断裂造成的投资终止,这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扎实的财力基础。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吸收大量资金,却由于放款渠道狭窄导致存贷比居高不下,投贷联动正好给商业银行的资金提供一个风险可控的泄洪口。
(四)经营管理经验丰富。各大商业银行的“国际”牌全资子公司,是其母公司参与投贷联动的试水点。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公司既拥有熟悉国际、国内市场运作的专业管理团队,又拥有国内资深的专家顾问团队,已成功运作和管理多个基金,在基金的募集、运作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实现了丰厚的投资收益。
由于投贷联动涉及到商业银行的多个部门,关联的人员多、范围广,由此就会在管理、资金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困难,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一)市场性风险。投贷联动业务首先涉及到一个“投”字,投资就意味着要与市场打交道,因此市场风险就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收益率风险就是影响最大的一种风险。商业银行在投资联动过程中,可能将资金投资到股票上,而股票是一种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一种证券投资方式,股价的波动又是变幻莫测的,股价的大涨与大跌都将对商业银行的收益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若股价大涨,当然这会对商业银行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一旦股价大跌,这将会对商业银行的形象和声誉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商业银行自身的股价。
(二)内部管理风险。首先,商业银行在实施投贷联动的过程中,要牵扯到银行内部的很多机构和部门,例如信贷部、风险合规部等,虽然各个主体在投贷联动的过程中具有统一的最终目标,但由于每个部门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因此这势必会引起各部门之间的一些摩擦和冲突,因此这对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管理者要平衡好各方的关系,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团结、融洽的工作氛围,这样才有利于投贷联动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其次,由于在商业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关性,这给投贷联动业务的开展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性。例如,一旦其中一个部门产生了风险,这种风险便会通过这种相关性传递到其他部门,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到整个商业银行,甚至会产生整个商业银行的全线崩溃,这对商业银行的打击是致命的。
本文认为,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进行优化。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投贷联动的风险在前文中已进行过阐述,商业银行应转变传统的风险和收益观念,应该对投贷联动业务的风险保持足够的重视,而不是仅关注业务的收益性。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风险防控机制,严密监控投贷联动业务的开展,防范风险。
(二)审慎选择投资产品。市场上可供投资的产品众多,商业银行应立足实际,选择与自身的资金及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进行投资。商业银行应充分依托专家的研究,对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并不断创新投资模式,以尽可能地规避市场风险。
(三)组建专业团队。投贷联动涉及的领域范围广、风险高且专业性强,需要对某一领域发展、技术研究以及财务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而人才的重要性,在任何企业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在投贷联动这种对人员的专业素养有较高要求的领域。在投贷业务中,商业银行需要传统的信贷人员,还需要对各个行业的研究比较精通的专家和在金融投资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因此,商业银行应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团队中的专家将会对商业银行的投资、法律、咨询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建议,尽量少走弯路。
(四)积极寻求合作。从事投贷业务的商业银行不能因为自身具有的种种优势就单打独斗,因为一家商业银行的优势虽然存在,但是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积极寻求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吸取其在投贷业务方面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而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也应该博众家之长,积极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进一步扩大自身的优势。
投贷联动作为一项正日益发展的业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新方法。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新的业务突破点。作为一项新兴业务,我国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但由于市场发展程度有限、研究人员的经验不足,投贷联动在我国的发展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理念的转变以及运作模式的逐渐成熟,投贷联动一定会在我国探索出适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发展之路。
[1]刘澈,马珂.我国投贷联动运作模式,障碍及对策研究[J].西南金 融,2016(9):72-76.
[2]谢林吟.中资大型银行投贷联动模式的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2016(11):99-104
[3]郑超. 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的操作模式及政策建议[J]. 时代金融,2016(12):317-320.
[4]周驷华,倪涛. 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机遇与挑战[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6):1-9.
[5]孙雯.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模式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