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炳静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7.31亿,其中通过互联网发生金融行为的人数已超过4亿。在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的占比从2010年的15%攀升至2016年27.4%,农村电商市场总量也随之大幅增长,2016年交易额已突破4600亿元。伴随“互联网+”在农产品供销领域的快速渗透以及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加速推进,农村电商市场成为中国电商耕耘的新蓝海。
目前,农行“E农管家”、建行“善融商务”、工行“融E购”、中行“中银易购”、交行的“交博汇”等商业银行电商平台均已上线,共同参与农村电商竞争市场角逐。农业银行E农管家等平台自2013年试点推出以来,发展不温不火,至今仍存在线上流量小、产品和功能种类单一、电商市场份额和农户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如何将农业银行的农村金融服务与电子商务发展更好地结合,为农村金融业务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是农业银行提升农村电商市场竞争力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徐州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的调研,深入分析当前农村电商发展中的金融供需现状和矛盾,对于把握未来农业银行支持农村电商的发力点和政策导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笔者筛选徐州市睢宁、新沂两地电商园区的352户电商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发现农户经营当前行业的平均年限达到9.7年,运营电商平均经历4.2年,开网店的平均创业次数达到1.73次,平均每个网商吸纳就业2.88人,拥有网店1.63个,67.47%的农户认为自身的产品有优势,65.5%的农户认为自身具有创新能力,64.2%的农户网商对自身的收入感到满意,同时有近70%的网商农户拥有扩张网店或产销规模的意愿。可见,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创新模式,让当下农村真正有效率的人占据了先机,整个产业发展潜力大,扩张性良好,各项金融配套需求旺盛。
同时,针对电商运营中现有金融环境和平台使用体验进行农户访谈后发现,当前农村电商市场上金融产品需求缺口大,平台体验有待提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电商平台使用基础较为薄弱。问及当前所接触的电商平台,有73%的农户表示对银行提供的电商服务(包括农行的“E农管家”、工行“融易购”、部分农商行的村淘平台等)完全不了解,接触过或正在使用银行电商平台和产品的仅占不到15%。当前农户接触的电商平台仍集中在阿里巴巴等淘宝村服务提供的成熟模式,对于银行平台鲜有涉足尝试。
(二)农户信贷需求高,来源少。谈及自身信贷需求,有超过75%的农户表达自身具有借贷意愿,但有近8成表示选择民间借贷或网贷公司、地方金融机构农贷,在信贷方式上担保贷款占7成,抵押贷款占2成。据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大型商业银行对农村电商贷款投放较为谨慎,农村电商客户有效抵押资产少,担保能力弱,即使部分农村不动产可以抵押,也存在抵押物价值低、变现慢、处置难等问题。
(三)平台相对独立,缺乏全流程服务。电商、银行、物流三方独立的现状在当前农村较为突出,有近6成的农户表示希望能够在村子或镇上建立一个服务点,提供更为便捷的结算、物流和信息平台支持。当前农村地区物流覆盖不佳,对于电商运营,尤其是生鲜、果木等配送十分不便。同时,大多数处于创业初期的电商企业存在流水少、资产轻、风险难把控的特点,由于平台独立,银行无法核实掌握其实际经营情况,难以评估其盈利能力,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导致对于农村电商的授信金额小,信贷支持不足。
(四)理财产品缺失,资金投资难满足。随着电商经营收入增长和互联网金融信息传播的推进,农户的投资理财意识逐渐觉醒。调查发现近9成农户渴望能到专业化的理财服务,当前银行在农村物理网点少、电子渠道普及率不够,适合农户的理财产品种类也较少。而网络理财产品种类杂、在农户群体中缺乏可信度,导致现阶段农民闲散资金仍集中配置在定期存款、保险产品上,灵活、便捷的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当前,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和银行机构已经把竞争视线投向农村。2014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以“千县万村”计划为主体的农村战略,宣布将在3-5年之内,投资100亿元,建立一个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在阿里巴巴的带动下,包括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也推出了各自的农村电子商务计划,京东金融当前已招募超过15万名乡村推广员,覆盖1200个县域、15万个重点行政村,拥有约700家县级服务中心,1200家京东帮,特产馆及特产店相关商家达到近600多家,搭建起了城乡经济贸易往来的电商高速路,旗下“京农贷”产品通过贷款、消费、理财综合服务农户达到20万人。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和苏宁,其布局思路都是要利用上下行数据,进行大数据交叉研究,完成农户信贷资质的勾勒和审查,构建自身电商在农村做好金融业务的独家资源和良好基础。
而在商业银行看来,成功介入和融合农村电子商务不但有助于发挥普惠金融职能,更将帮助银行在农村互联网金融领域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各家银行都迫切地试点切入这一新兴领域,努力做好产品配套,下好业务转型发展的先手棋。以徐州地区为例,农行徐州分行以“三助二代”业务为抓手,做实做优惠农通业务,同时对睢宁、丰县配置专项信贷规模,支持优势电商发展;浦发银行针对农户推出银联商务天天富贷,对电商客户提供信贷支持;睢宁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逐步试点开展农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新沂农商行对个人信誉好无还款不良的电商客户,提供优先追加贷款额度的便利条件;睢宁农商行开发出网商助力贷产品,可以根据创业者不同发展时期提供相应的贷款额度和优惠利率。
然而,在实际调研中,笔者发现,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银行机构,在服务农村电商领域都存在以下问题:
(一)需要打通试点与大面积推广的隔膜。当前,无论是阿里等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银行,都开设了一定数量的农村电商示范点,以“E农管家”为例,农行湖北分行2013年最先开展试点,选取红安县、孝昌县两个地区作为“E农管家”平板转账电话的推广试点单位。平板转账电话兼具转账电话、无线连接、基础结算等集成功能,内置E农管家程序包,方便升级操作。通过将平板转账电话配置到送货物流渠道惠农点,可以快速带动大量农家店成为“E农管家”的下游客户。目前看来,该机具产品在当地的试点效果较好,两县的惠农点已实现了“E农管家”平台全覆盖。然而,湖北分行具有惠农点覆盖面大、电商上下游集散规模良好等独特性,因此在其他省份推广“E农管家”时,无法做到简单复制,需进一步考虑惠农点设立、人员培训、机具使用以及电商上下游平台搭建等诸多问题。
(二)需要平衡好产品易用性与投入产出的关系。无论是“E农管家”还是阿里农村电商平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和互联网公司相比,银行电商产品因其功能性较为单一,综合经营效益在推广前期更为不显著,进而导致产品研发后劲不足。而在未来的运作预期中,农业银行作为支付结算的源头,对于未来农村电商发展的可参与程度更深,同时,相比互联网企业,银行能够借助其良好的风险管理经验提供长效的金融服务,实现电商平台融资供需充分对接,更能有效满足农村电商客户多方面的金融需要。因此,在前期产品投入上更具长远眼光,更注重客户体验和功能口碑打造。可以借鉴互联网公司“先做大客户基础,再加载增值服务”的经验,争取在客户体验上更便捷,在平台功能上更完善,从而在综合效益上更显现。
(三)产品创新不足,难以适应农村电商融资需求。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前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远不能满足农村电商的融资需求,根据调研结果,睢宁县各村电商信贷资金缺口平均值超过千万。而由于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小、散、乱的局面,上下游集聚产业尚未形成,导致难以对接银行现有金融产品,随着银行业监管趋严,商业银行的内部创新,尤其是针对农村的产品创新不足,即便基层行对电商客户较为了解,但因不具备单独授信权限,在向电商提供金融服务时也往往无能为力。在实际信贷运作中,银行应结合农村电商流量资金实际情况推出配套的简式贷或流贷产品,提供快捷绿色的审批通道,以更好地满足电商客户融资需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有从当前农村电商市场金融供需的源头着手,搭建适应、适合农村电商持续发展的平台和媒介,方能开辟农业银行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新路径。
(一)多方合作,共建电商平台服务渠道。农业银行可利用自身网点、“惠农通”驻村点等渠道优势,每村选择一处市场容量大、辐射电商农户多的服务点,与阿里、京东和其他电商园区“强强联手”,共同建立集电商交易、物流集散、互联网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通线上线下隔膜。可以在镇、县一级平台共建运营配送和服务中心,甚至可以试点在人工网点旁、自助超市旁开辟单独空间提供电商自助服务。通过在已经建立的淘宝村级服务站布放农行电商终端机等机具,将有条件的农村淘宝服务点与农行的电商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实现多方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业务扩展,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村电商平台孤立问题。
(二)推动健全农村电商领域的风险、信息网络。农业银行可在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的带领推动下,基于金融安全的角度,适时同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或第三方机构开展大数据分析合作,共享电商平台的信用数据进行客户识别和风险分析,搭建起电商平台与金融交易间的“防火墙”,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基础不足的问题,进一步以支付为中心,构建更为完善的金融普惠工程,以增强电商客户黏性。充分利用社区金融服务站建设,整合农户的生活与金融需求,将基础储蓄、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生活公共缴费、医疗等需求进一步捆绑,提供更多贴心金融服务,构建完善社区农户信息网络,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支付和信息环境。
(三)创新授信方式,解决农村电商融资难题。可尝试以现有的农村优质储蓄和理财客户为基础,整合自身丰富的农户金融行为数据资源,采用线上线下评估结合的分层信用获得方式,借助大数据分析挖掘客户的交易历史进行客户信用风险评级,降低授信评估成本,准确评估农户信用水平和资金需求。在坚持风险可控的原则下,适时推出一到两款富有特色的电商贷产品,优化产品的受理和审批流程,提升放贷速度。此外,针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特殊风险性,利用自身电商平台和服务站,开展供应链和资金投放全流程管理,提升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和可监测性。
(四)加大投入,推进服务“三农”生态圈建设。当前,以农村电商发展为契机,助力农村金融生态建设、推动农村经济整体发展迫在眉睫。农业银行需加快利用自身平台和服务优势,同农机和农业龙头、农产培训组织开展合作,实现农业生产供给侧改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全程参与。一方面积极对接“村镇通”项目,将县域农产农资、副食产品、日用品等专营系统的上下游商户对接到农行自有电商平台,做到有影响力的商贸链条全覆盖。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搭建的培训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和人才互通,定期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投资理财和电商运营培训服务,共同为“三农”建设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逐步建立“互联网+”时代下,开放协作共赢的农村电商发展生态圈,打通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