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2018-02-21 04:54康春慧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年18期
关键词:山西省科技企业

康春慧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科技信息中心, 山西 晋中 030600)

引言

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就必须做好科技创新这个大文章。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带动行业和产业生产力的提高,带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而企业要创新,就必须要有研发能力和动力,这不仅需要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同样也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肯定了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做法。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山西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全面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走出一条资源型省份转型发展的新路。

1 山西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煤炭、炼焦、冶金、电力是山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其科技创新能力对全省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山西省支柱产业科技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快速增长,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整体偏低,传统支柱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是投入主力,但装备制造业相对较高;山西省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煤炭等支柱行业,其中煤炭行业科技人员数量占到60%;科技活动经费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传统支柱产业占较大份额;装备制造业、煤化工等新型支柱产业创新活动活跃。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推进山西省科技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中小企业达到21.68万户,经济总量占到全省GDP的47.46%,创造的就业岗位占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的90%以上。但从总体来看,目前山西省科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动力不足,且数量较少,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2017年,山西省持续优化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出台《山西省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等14个配套法规文件及政策,为科研单位“放权”,为科技人员“松绑”。2017年山西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投入约1.3亿元新实施46个重大和重点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1家,增幅19.3%,总数首次突破千家,达到1 117家。全省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新建8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10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017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到256亿元。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4家,新增国家级孵化器2家,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83家,备案国家级24家。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7 379件,超过目标5.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1件,总数首破万件大关。“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将打造成全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先导区、科技创新全面开放综合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发展高地。

2 山西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活动是企业生存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但山西省目前仍然有部分科技型企业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创新意识薄弱,对企业科技创新重视不够,投入不够,这是山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能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2014年,全市2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11家开展R&D活动,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93%。除了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外,大多数企业没有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创新意识亟待提高。此外,社会各界对自主创新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入制约了整个山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意识。

2.2 企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均衡

数据表明,R&D经费投入严重不均衡也是制约山西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山西省机械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的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比重最大,均在33%以上,特别是用来购买机器设备和软件开支很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是全省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消化吸收费用、购买国内技术经费3项指标分别占总额的91.2%、74.8%、52.1%。与此同时,科技人才资源和科技研发资金也偏向于经济发达市区和大企业倾斜,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市区和中小型企业没有能力进行科技研发活动,从而导致发展相对缓慢缺乏活力,难以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没有形成产业化和市场化。

2.3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低

山西省企业的自主研发水平普遍偏低,且二次开发的能力不强。现阶段,山西省支柱产业企业的创新主要依靠引入外部技术来实现,创新费用中用于技术引进的比例较高,进行自主研发的比例相对偏低。有数据显示,企业创新费用中,79.6%的资金用来购买机器设备和软件,用于企业自主研发的仅占17.4%,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除自主研发外,还有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购买国内技术等企业的技术获取途径。这两种经费支出是全省技术引进经费的大头,而用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很低。这反映出山西省企业重视技术引进而忽视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且二次开发的能力不强。

3 提升山西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3.1 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扶持力度

近年来,山西省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从总量和投入强度来看,距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要加大对新兴支柱产业的研发投入,以科技推进煤化工产业规模化,装备制造业大型化,及其与煤炭紧密关联的产业。同时继续加大对小微型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议政府继续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资金支持,大力鼓励小微型企业建立科技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同时确保相关科技政策的有效落实。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也要逐年加大,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并以高新企业实行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

3.2 拓宽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

首先,要完善政策环境,创建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对外开放不足,特别是招商引资滞后,是制约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应加强对外合作,在对外合作中提高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继续改善山西吸引外商的环境,如: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转变观念,保持与国际国内先进科研机构和杰出科学家的密切联系,建立稳定的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稳定的国内外科技合作渠道。第二,针对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比较狭窄的状况,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对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和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推广应用的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工业等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在政策和生产要素上给予重点扶持。第三,还要创建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进一步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3.3 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水平

全省研发投入主要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四大块构成。国家这一比例为73.3∶17.6∶8.5∶0.7。而山西省支撑企业创新的资源主要靠企业自身,其他方面力量不足。要全面深化产学研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核心,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以企业为主、政府扶持、大学与科研院所参加的方式,加强校企合作,用学科链、专业链支撑创新链和产业链。广泛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共同开展投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等工作,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还要加强资源整合,如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如太钢、太重等,延长产业链条,并形成科技园区,以此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化、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3.4 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建议制定有利于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的具体政策和建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不仅要在物质上有奖励,而且在政治和地位上也要有体现,从而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和引导更多高层次专业人才聚集。可喜的是,山西省设立了示范区创新人才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支持科研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在示范区创新创业。同时,应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技术联合,走产学研发展之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加快建立科技人才与科技产业的科学管理体系,建立标准明晰、人尽其才的科技人才评估体系和管理体系。

4 结语

山西省要以“创新”为驱动,努力增强科技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一方面,抓好技术创新与改造,更新装备,引进或培养人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用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提高自主创新的投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技术创新培植新的增长点以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山西省科技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