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土地上的歌

2018-02-21 02:18梁彩辉摄影苗卫钟周西娟
河北画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乐师普查音乐会

文 / 齐 易 梁彩辉 摄影 / 苗卫钟 周西娟

冀中笙管乐(民间俗称“音乐会”),是冀中地区及京、津地区农村广泛存在的一类民间乐社,其乐队以管子、笙、笛子、云锣等有调乐器和鼓、铙、钹、铛子、板(小钹)等打击乐器组成。音乐会所演奏的曲目,其曲牌名可见于唐宋词牌和元明戏曲曲牌,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雄县亚古城音乐会:民间乐社的典范 】

亚古城,是一个始建于汉代的古老村庄,毗邻县城东侧。

亚古城村音乐圣会历史悠久,2008年以“雄县古乐”的名义与其他三个乐社共同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亚古城村音乐会多次参加大型演出活动,实力雄厚、曲目众多。《稳佛河西钹》是冀中音乐会打击乐演奏的代表性曲目,全曲在速度上由慢到快,逐渐推向高潮,音乐风格煌煌大气,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极具特色的是,这首乐曲中钹的演奏具有舞蹈性,上下翻飞左挥右挽,动作大气而优美,被称为“舞钹”。能够演奏此曲的乐社寥寥无几,亚古城村音乐会则能够完整演奏其头、尾及七个正身。

亚古城村的乐师们在表演“舞钹” 图片提供/亚古城音乐会

痴迷古乐的乐师们

亚古城村音乐会会长史军平,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位酷爱传统音乐的中年人具有头脑灵活、善于多方学习且有较强组织能力的特点。在他的带领下,音乐会提高了演奏技艺,并复原和积累了众多曲目, 逐渐走向新的辉煌。

雄安古音乐考察手记

雄安新区的传统文化蕴藏深厚,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一方圣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器乐、戏曲、歌舞、曲艺等)是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

从2015年开始,京津冀学者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组成了一个学者志愿服务团队,开始对冀中一带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考察、摄录和研究工作。2017年4月雄安新区成立以后,我们又先后对雄安新区十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考察、摄录、研究工作。

无论是三伏酷暑还是三九严寒,我们长期奔波在雄安新区广袤的田野、浩渺的水乡,走入一个个非遗项目所在的村落、水寨,系统考察、全面摄录、精心收集、梳理归类,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珍宝查清家底、收入镜头、记于文字。以每个考察项目一篇工作手记的方式,记录了田野考察工作历程,共64篇,其中综述3篇。

雄县:藏有中国北方最成体系的民间信仰

在做非遗普查的过程中,非遗项目的局内人对于宣传传统文化都很积极。一拨又一拨人,从早晨到夜晚人流不断,很多农民朋友都是在酷热的天气里坐公交车赶来普查驻地。普查组的工作人员一一热情接待,详细询问相关情况,有时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

让人非常感动的是,这些非遗项目的局内人对自己所拥有的文化有天然的热爱之情。当他们如数家珍地叙述自己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样态时,那动人的表情神态和质朴却有感染力的话语,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这样一个庞大群体守护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河定能存于现在,流向未来。

雄县张岗乡南庄子村一带有一个“五龙圣母信仰”,“五龙圣母信仰”里龙母、龙儿广做善事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象体现,这些传统文化正是国家政策要加以保护的。像“五龙圣母信仰”这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脉络、有具体的崇拜物龙母坟(龙母庙)、有核心香会组织、有成体系的定期仪式活动、有为各种仪式及香会事务服务的志愿队伍、有范围广泛人数众多的民间信众,如此成体系的民间信仰活动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并不多见,因此有着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值得学术界认真研究并长期跟踪观察。

容城:非遗蕴藏之丰富超过预期

在非遗保护工作方面,容城县仅有“容城八景”和“容城县高腔戏”两个市级非遗项目。然而经过深入走访才知道,这里的传统文化蕴藏非常丰厚,仅一个北张村,就有南乐会、五虎会(武术)、叉会三个较大的民间组织。八于乡大南头村的木雕画艺人李志国,在得知普查组到来的消息后也主动找上门来,将他的祖传手艺展示给普查组。几天后,各乡镇的摸底线索纷纷汇集了上来,普查组在容城县的工作掀起了一个高潮。

在容城县的非遗普查,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一带的狮子会和吹打班。

安新:非遗数量最多、保护最好的地方

安新县的非遗保护工作在保定市所辖各县是做得比较好的,到2016年年底为止,该县共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28项,项目总数在雄安新区三个县里位列第一。这个县的音乐会和武术两类非遗项目的数量与雄县不相上下,而传统戏曲和曲艺(西河大鼓)的数量在三县里是最多的。

平常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总觉得传统戏曲和曲艺日薄西山不大景气,甚至想听听西河大鼓却整个城市都找不到一个艺人。但是走到农村,却发现到处都是民间剧团(安新县农村有15个以上),演唱西河大鼓的艺人也是一群一群的。圈头村、端村的音乐会都从小学生里发展了一大批新乐手,使这一带的传统文化仍然生机勃勃。

齐易教授在安新县大马庄村剧团向团长牛合初了解情况摄影/宋博媛

传统文化的局内人对传承和保护工作普遍持热烈欢迎、积极配合的态度,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活计,搭班车、坐小船赶来提供民间文化组织的各种情况。

在即将腾飞的雄安新区,相信传统音乐文化会得到更广泛的关注,迎来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

(记录者/ 齐 易)

亚古城村音乐会会长史军平(右一)和乐师们在一起切磋古乐的演奏

音乐会有30多名乐师,由于史军平、吴保君、多兰萍等骨干乐师的鼎力合作,支撑起乐社的兴旺局面。特别是女乐师多兰萍,自打从天津嫁入亚古城村,就对古乐产生了极强的兴趣,经过多年的磨练,她在云锣、笙等乐器的演奏方面技艺超群,对工尺谱的韵唱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独到的韵味。

为在今年11月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的展演活动中精彩亮相,亚古城村音乐会的乐师们抓紧时间聚在一起刻苦排练。当看到他们如醉如痴的表演,音乐学院的教师们对这些民间乐师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以音乐的形式延续着民间信仰

追溯亚古城村音乐会之源,发现音乐会承载的民间信仰为供奉药王孙思邈而生,至今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仍然有为祭奠药王孙思邈生辰而进行的演奏,但是已经不再悬挂药王像,祭拜仪式等也都省略了。然而民间信仰在乡民心中,很难完全被时代的更迭所涤荡。音乐会还在谋划去鄚州大庙请尊药王神像;音乐会日常还在为乡民的一些仪式演奏。

2018年,亚古城音乐会成为雄安地区非遗文化的一个亮点。他们走进台湾,参加民间艺术交流活动;走进国家大剧院,表演来自雄安的古乐。是他们赋予了古老音乐以新的活力,使众多传统曲目能够传承下去。

2018年4月,亚古城村音乐会赴中国宝岛台湾展演,展示雄安新区非遗的传承保护成果。 图片提供/亚古城音乐会

民族音乐学家张振涛说:一根“管子”贯通丝路。管子来自西域,但在中国北方乡村,成为主奏。“笙管”组合,一半源自本土,一半引自外域。笙管并置,代表中外结合,代表儒释圆融。外来管子领奏,中国笙竽定律,既不乱华,也不排外。

扫码观看视频 尽享在线精彩

亚古城音乐会视频链接:(资料提供/京津冀学者音乐类非遗考察团队)

【安新同口音乐会:老树新枝 】

同口村比较大,分为四个行政村,同口村音乐会为四个村共有。这里的音乐会历史悠久,民国时期村里的武术会和音乐会曾到老河头村庙会出会。现在有些老人还能够回忆起一些清末民初时期的老乐师。会里至今存有“濡阳同口音乐会”字样的老会旗,“濡阳”是民国以前安州城的别名(安新县在民国时期分为安州和新安两个县)。

2017年正月,在外经商告老还乡的韩峰接任音乐会会长。他虽已年逾古稀,但是对同口村音乐会投入全副身心、满腔热情,筹集资金、招募新人,使音乐会的队伍得到了很大扩充。

又一批新会员加入到了音乐会的行列里

“上、尺、工、凡、六、五、一”,这种工尺谱是中国自唐代就有的一种记谱方式。在今天的雄安新区,依旧流传着这种记谱方式,记载着笙管乐曲的古老旋律。传统的工尺谱只记旋律骨架,为演奏者留下自由发挥的余地。

很多音乐会都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而同口音乐会有着完备的新学员培训程序,首先要按照传统方式学习韵唱工尺谱,把一首首曲牌完全韵唱熟练后,才能学习乐曲的演奏。会里韵唱工尺谱最有味道的是任伯五乐师,他还肩负着传授乐器的任务。周末任伯五在自己的小店中组织孩子们练习乐器,到了寒暑假他还早早起来带着小乐手跑步锻炼肺活量。音乐会要办出特色,需要团结,需要讲奉献。

现在同口音乐会连学员共有40来人,老树新枝充满生机。

扫码观看视频 尽享在线精彩

同口音乐会视频链接:(资料提供/京津冀学者音乐类非遗考察团队)

同口音乐会骨干乐师任伯五(左三)为小会员授课

猜你喜欢
乐师普查音乐会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搞砸的音乐会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失败的音乐会
明代戏曲乐师顿仁考略
海底音乐会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春天的音乐会
乐师
婉歌何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