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全球智慧 成传世经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谈雄安规划

2018-02-21 01:54
河北画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区绿色生态

11月24-26日,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召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在年会上作了精彩演讲。杨保军表示,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中央要求,雄安新区的规划要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凝全球智慧、聚中国力量,成传世经典,立城市标杆。杨保军结合编制过程中的学习体会,谈了规划的一些新理念,用9个关键词来概括。

关键词 协同

人类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正在开启生态文明新征程。在生态文明阶段,主要目的是追求美好生活,美好生活离不开优良的生态环境,由于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生态后果不分疆域,所以,相互关系变成了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城镇化是以城市群为主体,城市群的发展路径,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新时代有个明显的政策转向,就是城市由竞争走向协同。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协同,行政区经济色彩浓、市场经济发育弱。因此,中央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此引领国家区域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一是优化空间结构;二是完善区域网络;三是加强协调管理。

强调协同,给我们三点启示:

竞争能够激发个体潜力,但协同能够提升整体效益。

未来,我们将通过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获取分工效益。

城市问题需要从区域求解,这也引出了第二个关键词——疏解。

关键词 疏解

设立雄安新区的初衷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疏解”又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雄安新区的发展首先要立足于疏解,做好疏解这篇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和主要矛盾,降低北京人口密度,实现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思路要明确,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方法要明确,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为什么要强调疏解呢?因为北京集聚的要素资源太多,城市病较重,主导功能的发挥受影响。疏解什么呢?当然是非首都功能。

把握好“都”与“城”的关系。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努力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

疏解到哪里?自然是京津冀区域甚至更大范围。但并非漫无目的,而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雄安就是一个集中承载地。

新区与北京副中心形成北京的两翼,新区规划与北京总规相衔接,错位协同发展,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疏解,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高品质承载地。

雄安承载的是高端资源,包括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医疗健康机构、金融机构、企业总部和高新产业。这些机构不是简单的空间转移,而是借助雄安这个平台,在转移中实现集聚创新。因此,雄安要营造优良的承接环境,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不光要留住机构,也要留住人,还要留住心。

重视疏解,给我们三点启示:

超大城市要平衡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空间资源的配置应该与目标定位相契合。

城市越大,集聚的优质资源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这也符合集聚经济规律和人往高处走的社会发展规律,单纯控制人口难以奏效,应借鉴大禹治水的方法,堵疏结合。

超大城市的主城区要控制扩张、有序疏解,在外围培育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结构

区域结构——构建京津冀世界极城市群,形塑世界级城市群的三角核心。

从区域尺度看,雄安新区的设立,有利于形塑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结构,这个核心三角由京津雄构成,相距各110公里,三角形中间是首都第二机场,未来的空港门户,天津则拥有海港门户。京津雄分工协作,一个突出管理中枢、一个突出先进制造、一个突出科技创新,共同带动城市群的发展。另外,雄安作为科技创新中心,本身不搞制造业,而是把创新技术外溢,推动冀中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

新区结构——综合考虑新区定位、发展目标和现状条件,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宜居宜业,规划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新区城乡空间布局。

“一主”指主城区,“五辅”指外围五个功能组团,“多节点”指若干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构成有机联系的城镇网络体系。

起步区结构——顺应自然、随形就势,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科学布局城市建设组团,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总体空间格局。

这一“结构”,给我们两点启示:

城市规划要尊重自然,响应气候,顺应规律,因地制宜,不能套用先验模式。

城市规划要借鉴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关键词 生态

中西方因哲学分野,对待生态、自然的态度也有差别。中国的生态观讲究天人和谐、生生不息。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要遵循的基本准则,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70%,严控建设用地规模,严守生态红线,并结合生态环境拓展,合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开放空间系统。

此外,通过构建衔接太行山脉——渤海湾、京南生态绿楔——拒马河——白洋淀生态廊道,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障。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改善新区生态景观环境。通过就近、均布的公园、林荫道建设,提供卓越的休憩运动空间。

关于生态,有三点启示:

“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生态环境首先要保护好,其次要利用好,让它发挥功效,为美好生活增色。

生态空间不止于数量,生态系统和网络格局更加重要。

生态的本质是生物多样性,可以用生命来表征生态,如唐朝诗人张志和描写湖州的迷人春色:“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种具象场景容易感知,胜过一系列抽象指标。

关键词 韧性

韧性包含三个要点,即遭遇外部冲击后能够存活、适应和恢复。

雄安在多方面考虑了城市的韧性,一是区域保障,从区域入手确保水安全和能源保障;二是结构保障,通过多中心、组团式布局提高韧性;三是设施保障,采用分散就近的设施供给提高韧性;四是韧性原则指导下的营建智慧,学习当地传统营建智慧,包括城市塑形、水空间设计、景观设计。

强调“韧性”,有三点启示: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规划必须充分考虑韧性。

过去的成功也许是未来的包袱。

倡导组团布局、紧凑混合、有机联系、去中心化,并学习传统营建智慧,结合当代科技创新。

关键词 绿色

首先是绿色交通,从理念上要优先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全面保障公共交通,合理引导控制小汽车。从模式上要多项措施指向一致,形成合力,优先考虑政策管理和空间组织,对智能技术稳中求进,保持积极开放态度,慎用复杂的工程措施,尤其是为小汽车而采用的工程措施。

在交通组织上,坚持公交慢性导向,创新管控理念,通过不同交通功能的空间分离,挖掘窄路密网潜力。

其次是绿色基础设施。包括生态海绵城市、绿色智能的供电系统。局部尝试探索直流配网,实现用电安全与节约。

推广分布式光伏,实现分散绿色供电;建设绿色储能设施,节约电力资源;建设循环利用的环卫系统。

最后是绿色生活。营造美好生活是规划的最终目的,从趋势看,美好生活应该是绿色健康的,从绿色社区到绿色建筑,再到公共设施配套,都指向这一目的。

强调“绿色”,有三点启示:

绿色发展既包含绿色生产方式,更指向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建造方式是城建领域大有作为的空间。

从观念和现实矛盾看,重点和难点在绿色出行。

关键词 创新

雄安的目标之一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因此,以人为核心,吸引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发展高新产业,是规划的重点之一。

不同的创新创业群体,其行为特征和空间组织模式也有差异。根据承接对象,分类组织创新型社区,如高等院校主导的科学发现型单元,科研机构主导的科技创新型单元,企业总部主导的产业创新型单元,科技服务主导的创新型单元,公共部门主导的社会创新型单元。

数字城市是雄安的另一项创新课题。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的作用正在从数字呈现转向智能体验。借助大数据深度挖掘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未来城市将会在规划内容、决策机制、建设标准、编制模式四个维度发生变革。

这是雄安镜像双生的数字城市技术架构。通过天地空一体化的云网融合体系,汇聚海量数据并进行处理,在数据中台连接、融合,借助智能引擎联动、进化,智能化应用于生产、生活、社会治理各领域。

突出创新,有三点启示:

创新要素的汇聚,最重要的创新要素是人才,持续创新则需要源头活水,因此,雄安必须有一流的大学。

创新空间的营造,要按照吸引目标人群的生活需求场景推演来生成空间模式。

创新生态的培育。

关键词 融合

首先是城乡融合,共建城乡功能体系、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

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保持自然风光、田园风貌,突出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城乡体系。

最后是空间融合。例如,功能上不仅提倡平面混合,还鼓励垂直混合;形态上避免泾渭分明、边界截然分开,而鼓励适度交融,创造第三空间,因为它往往是创新的源泉。

强调“融合”,有三点启示:

跨界融合是个趋势,也是一条创新路径。

功能融合是主流,欧洲一些城市有许多优秀案例,如社区停车楼,表皮景观化,底层做商业,顶层做运动场所。

空间融合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一个特征,空间规划中的“三区三线”的划分带有很深的工业文明印记,与城市用地分类、功能分区同属一个语境,应该研究改进。

关键词 文化

雄安规划如何体现中国特色?当然离不开中国文化的传承弘扬。首先是营城智慧定格局。雄安北依燕山,南拥白洋淀,西临太行,东揽渤海湾。华北平原的地理形势,奠定了雄安的基本格局。

营城智慧定格局。城市风貌应该体现民族文化、地域特点、时代精神。基于此,雄安提出的风貌指引是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

历史记忆理脉络。空间是多重时空信息的叠加,规划初期,雄安开展了全面的文物普查,将文物古迹、遗址古建、乡愁元素等都予以保护,并结合开放空间系统设计合理展示利用。

工匠精神铸经典。雄安被称为千年大计,其规划建设并不急于求成,而是精心谋划,科学论证,稳步推进。发扬工匠精神,保持耐心、恒心与信心,才能铸就世纪经典。

山水园林彰特色。山水城市是理想人居范本,园林是中国文化瑰宝,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当代新价值,应该发扬光大。与建筑相比,山水园林在塑造中国城市特色方面可以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强调“文化“,有三点启示:

文化自觉,全力保护好文化遗存,能保尽保是原则。

文化自信,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勇于传承,展现其当代价值和意义。

文化自强,保护与继承不是去复古,而是从中汲取智慧,助力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彰显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光大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新区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生态
宁波三门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