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侠
多年来,在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及各级慈善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慈善教育进校园活动已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成为学校常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今,慈善之花已芬芳实验校园,慈善精神正浸润着实验师生的人生。
一、健全组织,六方合作,提高认识,护航慈善
为更好促进慈善工作有序开展,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慈善工作领导小组,校长郭海峰为组长全面负责,党总支高振武书记主抓此项工作,由党总支、工会、团委、教导处、政治处、总务处六部门合作形成慈善网络平台,专人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扎实有序,确保慈善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慈善教育保驾护航。
教育的关键在于人,真正决定教育品质的取决于讲台上的教师。所以,我校充分利用大会动员、党员带头、典范宣传等多种途径,引导教师提高对慈善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学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观念,弘扬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打造特色实效的德育教育,从而寻求其对慈善教育的价值认同,增强他们的内驱力,将慈善教育有声有色地开展落实,推动我校各项工作长足发展。
二、立足课堂,落实《读本》,加强研修,推进慈善
(一)依托《读本》,落实课堂。
为了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与人为善、慈善我责的社会责任感,并使学生从慈善我责升华到慈善我愿,我校把慈善理念的培养和慈善行为的养成纳入学校课堂教育体系,将慈善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班主任以德育课为教育平台,结合《慈善读本》的内容,每学年上好10次以慈善為主题的德育课,让学生从中了解“慈善”之概念,交流“慈善”之义举,感受“慈善”之意义。其中,吴薇老师执教的《慈善是每个人的责任》一课,精心设计的盲人找座位、系鞋带比赛等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同身受,真切地体味到了慈善的深远意义。田培培老师执教的《用爱召唤爱》一课,从古代先贤到当代明星,从名家大腕到凡夫俗子,通过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件件暖心的事例,让学生们感受到善举常在、情暖人间的涵义。为了积极探索慈善文化进课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规范和引导教师上好慈善课,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2016年,在政教处的策划组织下,依托《读本》,我们通过集体研讨,主备人执笔,逐课规范了慈善教育教案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挑选优质的课堂设计进行实录,在全校推广学习。2017年5月,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慈善课赛教活动,经过层级筛选,一节节设计精巧、生动感人的慈善课脱颖而出,其中赵爱萍、惠甜、柳红梅老师的课堂深深地感染着在座的每位师生。
(二)加强研修,推进慈善。
我们将慈善教育纳入校本研修,严格落实“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四有”(有教案,有课件,有记录,有反思)、“三个一”(课前说课议课,课堂五维观察,课后评课议课)原则。各教研组充分利用学科日进行慈善教育研修活动,通过研读教材、精心备课、听课评课、讨论交流、课后反思等形式,摸索提炼出了“体验——感悟——践行”的有效教学步骤,经过研修交流,我们将《慈善读本》根据活动主题精心设计出了16节教案及课件,确保了慈善教育的扎实开展。以上学期为例:王小娟、肖娟等老师执教的慈善研修课,事例生动鲜活,图片真实感人。爱心宣言卡、慈善树等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把慈善的种子播撒到了每个孩子的心田。评课环节中,各位教师畅所欲言,讨论热烈,群策群力推进了慈善课堂的教育作用。
三、创新形式,丰富内涵,奉献爱心,丰盈慈善
在中小学开展慈善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的需要。一直以来,我校把慈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慈善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培养广大师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扶危济困观念,增进青少年思想和道德品质,我校的慈善教育活动在关注课堂质量的同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慈善教育。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充实和丰富学校的慈善行为与道德体验。
(一)重大节日,慈善先行。
文明礼貌月 开展以“雷锋精神耀实验 爱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六个一”系列活动,即:开一次班会,讲一个故事,唱一首歌曲,背一则名言,做一件好事,出一期板报。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体验善举,萌发善心,让慈善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田播撒、滋长。
清明节 开展“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祭奠先烈英灵,追怀革命历史,抚今思昔,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教师节 开展“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演讲比赛,“感恩遇见 尊师乐学”系列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讲述动人的师生故事,激励他们以实际行动感谢师恩,珍惜情缘。
国庆节 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校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国庆班会、板报、手抄报、演讲等,让浓浓的节日气氛感染每一位学生。
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里,教育引导学生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用一张小卡片、一句话、一个举动表达对父母的关爱,让学生做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上学期,以母亲节为契机,我们组织开展了“给我一程春风,念你一世美好”手抄报活动,学生们通过一句名言,一首诗歌,一段赏析,一篇美文,一点装饰的形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二)主题教育,精彩纷呈。
“慈善教育六个一”,感召影响。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开展“慈善教育六个一”活动,即一次“爱心歌曲大家唱”活动,一次“善在心中”书法比赛,一次“爱满人间”摄影比赛,一次“爱心 成长”朗读者活动,一次“善行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一次“窗花寄爱心”剪纸活动。这些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感召和影响着学生,让他们在丰富的体验中成为善行的践行者。
“三爱记心间”,鞭策激励。在学生中,我们开展“三爱”主题征文、黑板报等,鼓励青少年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遵守规则,相约文明”“善行伴成长”“爱在身边”“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不忘初心共筑梦”等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以爱育爱,以善润心。
(三)日行一善,成就人生。
为加强学生行善习惯的养成,我校坚持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号召全体学生坚持一周做一件好事、做一件孝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将爱心心得及时记录。学生们每人准备一个日行一善记录本,做到日行、日善、日优秀。自从开展“日行一善”活动以来,学生们每天争做善事,争得善星,争记善行,用行动诠释着慈善的内涵。一大批“善行標兵”脱颖而出,学校对他们进行了表彰奖励,树立了全校的善行典型,在他们的带动下,弯腰行动、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孝敬长辈已成为实验人日常生活的主流,学生也渐渐养成了行善、扬善的好习惯。
(四)关爱留守,扶持贫困。
为了让慈善活动扎实有效,慈善教育深入人心。我校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作为慈善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落实代理家长制,将老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开展帮扶活动,代理家长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学校设有留守儿童之家,开设心理咨询室,每学期举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讲座、法制安全教育、集体生日会、中秋节庆祝活动等,以母亲般的关爱精心呵护每个留守儿童。八年级23班高文斌的家长,在QQ群里看到儿子开心过生日的照片,给校长寄来了感人肺腑的书信。他在信中这样说:“我不是一个好父亲,没能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为了生计,我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陪伴他,更没有给他过过生日,你们却给他过了一个十几年来最有意义的生日,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
精准扶贫是慈善的使命。学校按照上级的安排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帮扶到人,做到有申请、有审批、有记录、有实效,让每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让每一份关爱给予最需要的人。一年来,我校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以关爱弱势群体为重点,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扶贫工作,把党和学校的温暖送给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学生。为此,我校组织募集资金两次,第一次在全体党员中进行,共计收到善款5500余元,第二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从所筹资金中减免贫困学生的伙食费,并从捐赠的衣物学习用品中选择一部分送给这些学生,目前累计落实资金3万余元。一份份善款、一颗颗爱心让孩子们幸福满满、让家长们感动不已。扶贫精准化,方能让慈善实效化。
(五)志愿服务,身体力行。
为了更好地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组建了“青年志愿者组织”,并于2011年3月进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志愿者举行多次爱心活动,特别是在创卫、创模、创文等工作中,组织团员志愿者开展了爱心护绿岗活动;调查家乡环境卫生状况;深入社区、孤寡老人家中打扫卫生……慈善教育的积极践行,让孩子们在爱心行动中懂得了感恩与回报,在付出中成长与成熟。我校的教师志愿者,五年如一日,每天上放学时间,在西四路与胜利大街十字义务执勤,为学生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这一举动,已成为渭南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电视台也曾对此进行过专题采访。
学校志愿者队伍与儿童福利院结成爱心联盟,不定期前往福利院送图书、办联欢。另外,与曙光特殊教育学校结成爱心共建学校,教师志愿者不定期为其送教送知识;团员志愿者与特教学生结对子,利用节假日为他们补课联欢送快乐,学校不定期捐物捐款送温暖。
(六)支教送教,互助提升。
学校通过共同体学校、工作室等平台,帮扶农村兄弟学校,让慈善涓流汇聚成河。近年来,我校陆续有50余名教师积极参加支教交流活动,本学年我校依然有15名教师在农村学校支教。他们克服了自身的困难,以支教学校为家,踊跃参加各项活动。柳红梅、王小娟、赵爱萍等好几位省市级教学能手和模范班主任,他们通过示范课和讲座等形式,与兄弟学校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共同提高。同时,我们通过捐物、送教等活动,加深了城乡共同体学校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了共同体成员校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为共同体学校捐赠柜子、桌子、方凳、架子床、多媒体共计170余万元。与此同时,送教下乡活动扎实开展,仅上学年张红、简小丽、武东宁等30位教师主动参与送教下乡活动,将实验人的爱心传递给共同体学校,城乡共同发展,慈善遍地开花。
四、熏陶濡染,内化行动,荣誉激励,践行慈善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慈善教育在我校已课程化、行动化、常态化、长效化。慈善的种子已根植在实验师生的心田,慈善的花香已芬芳着实验的校园。
(一)践行慈善显素养。
随着慈善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们的言行正在悄然改变。见面时的一声问候,受伤时的一个搀扶,生病时的端水递药,做题时的答疑解惑,龙头滴水时的一次伸手,看见垃圾时的一次弯腰等等,已成为实验校园的一道道风景线,他们以内化的行动显现出慈善教育的硕果。
八年级1班王思倩同学主动搀扶老人过马路,七年级5班党聪同学看见骑车摔倒的老人,以瘦弱的身体奋力抱起老人,七年级12班党靖怡同学,捡到一个钱包(内装现金900余元,银行卡、身份证),她主动上门归还,失主万分感激,为学校送来了真诚的表扬信。2018年3月23日下午,七年级14班的韩明哲,七年级13班的张卜仁和七年级18班的穆思懿三位同学,在小区里玩耍时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厚厚的百元钞票,情急之下,他们赶紧拿上东西去找家长,家长根据证件信息联系了失主,财物得到了认领,失主非常感激他们,当场对他们表达了感激之情,可他们说这只是举手之劳。第二天失主带上给这三位同学的礼物赶到学校,表达感谢之意。
2018年3月30日,周五下午放学后,我校七年级18班学生刘文帅和韩倩颖在金水公园沙堆玩耍时,看到一个大概两三岁的小男孩手里抱着玩具汽车号啕大哭,像是找不到自己的父母。他们跟随小男孩,生怕他遇到坏人,他俩借手机拨打了110报警,随后他们和孩子一起又去沙堆附近寻找小男孩的父母,直到小男孩的父母赶来。4月3日上午,小男孩的父母来到学校,紧紧握着赵校长的手,感激地说:“实验初中之所以能有如此好的声誉,那是因为学校除了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培养,感谢你们教出如此优秀的学生”。将一面写有“师德高尚 育才有方 校园有爱 真情无价”的致谢锦旗送到了渭南市实验初中。其中,韩倩颖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
3月2日中午,八年级19班学生王兆鑫、刘孜璇及缑天华三人去商店买纸时,在学校东西四路离农业银行不远的地上看见一个绿色的袋子。经察看里面装有失主身份证、钱包以及几千元现金。三人立即上交给附近的银行工作人员,委托他们寻找失主。而在这几名同学离开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问她们在哪里上学,她们只是说道:“我们是实验初中的学生。”
她们用行动告诉我们,那一刻送还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颗至纯至美的心。她们是我们校园中的小雷锋,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慈善教育丰富德育内涵向纵深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高书记捡到钱物主动上交杜桥派出所不留姓名,田培培老师冒着严寒送丢掉钥匙的学生回家,教育扶贫、入村精准扶贫许多教师心系困难学生、困难群众,向他们赠送书本、衣物、米油等等,这些善行典范用最美的行为书写着最美的人生,镌刻着最动人的美好记忆。
(二)募捐善款见真情
多年来,我校组织师生开展了“节约一张纸,捐赠一件物”“精准扶贫,实验人在行动”“暖冬行动”等爱心募捐活动。多次开展了向贫困地区捐赠衣物图书等活动。
2016年3月,“精准扶贫,实验人在行动”活动,共捐衣物1866件。书籍964本,本子263本,书包11个。
2016年11月,“暖冬行动”活动捐物1700余件、文具6000多个,书籍1800余本,作业本1500余本。全体党员向留守儿童、困难学生共募捐善款5200余元,同年12月,全体教师“大病医疗救助”捐款27000余元.
2017年9月,“9·9”公益日網络捐赠活动中,各位教师及家长三天内募集和配捐资金达39589.1元。2018年9月捐赠89736.88元,配捐21888.72元,共计111625.6元,参与人数10824位。
2018年3月,在“一张纸,献爱心行动”和“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活动”中,师生共捐赠衣物6000余件,纸张折现7000余元。
多年来,为方便捐赠,我们联合区慈善协会在校园里设置了两个长期爱心捐赠箱,上学期师生捐赠的一万余件衣物已经交给区慈善协会送给最需要的人。上善若水,大爱无疆。实验人与善行相约,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爱的篇章。
(三)荣誉激励催奋进
近年来,我校连年被评为临渭区慈善教育优秀单位,2016年我校被评为“千人慈善教育优秀学校”, 2017年4月曙光特教学校送来“爱心助残 情暖曙光”的锦旗,2018年3月我校入村精准帮扶蔺店镇高庙村、赵村村委赠送了锦旗,2018年5月我校被评为“临渭区慈善教育示范校”“全省中小学慈善教育优秀学校”。我们将以这些荣誉为起点,继续让慈善教育扎根学生的心田,让善的涵养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多年来,我校坚持用慈善教育和慈善活动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传播慈善文化,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教育学生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从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慈善教育丰富德育内涵,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探索慈善文化的道路上,实验人将比肩共进,加大慈善宣传求落实,丰富慈善内涵求创新,让慈善的暖流浸润每个师生的心田,让爱的教育滋养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让中华美德芬芳我们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