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东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北京 100190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信息通信技术成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最大的技术应用。信息化应用,日益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发展基础,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国家层面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并推行相关政策和措施。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和方法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信息化,目标是优化创新要素的配置,加快生产力的改造和升级。
美国政府 2016年7月发布《国家战略计算计划战略规划》报告 ,旨在推动高性能计算研究、开发和部署并实现效益最大化;欧洲科研基础设施战略论坛时隔 6年后再次发布新的“科研基础设施战略路线图”,从网络、计算与数据设施等角度确定了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方向[1]。2016年7月,我国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提出要“加快科研信息化”,要求“加强科研信息化管理,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2]。建设覆盖全国、资源共享的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科研信息服务水平。加快科研手段数字化进程,构建网络协同的科研模式,推动科研资源共享与跨地区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方式转变。”
国家整体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成为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类大型机构作为国家层面生产力的代表,直接影响着国家创新发展。以科研机构为例,信息化水平是衡量创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机构信息化的评估和评价则成为衡量该水平的重要依据。
国家层面的信息化评估工作,基于不同的考虑制定信息化评估体系,韩国重点关注信息化基础设施,而俄罗斯更加关注信息化建设,而英国偏向经济方面的发展。如韩国、美国、英国等都公布了他们的信息化评估体系,有专门的评估机构研究制定范且严格的评分制度,通过对国外评估体系的对比学习[3](表1)。
1.2.1 韩国“信息化指数”
韩国“信息化指数”评估体系是由韩国电算院组织制定并实施评估的。韩国“信息化指数”评估体系由两级评估要素构成,其中包括四个第一级要素以及七个第二级要素。韩国的评估体现与其他几个国家相比,属于最早提出“信息化指数”评估体系的。其主要任务是推动韩国信息化各项规划和行动计划的实施,属于半官方性质的机构。但是韩国的评估体系内容仅仅涉及信息基础设施及相关设备的普及应用情况,所以出现了评估内容单一的情况。
1.2.2 俄罗斯“地区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俄罗斯联邦的各地区信息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是由俄罗斯联邦政府投入建立的,其主要任务是对国家和地方自制权利机构在向公民和经济实体提供服务时通讯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俄罗斯的这套评估体系从政府支持、信息通信技术的接入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业务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评估。这样有便于进一步分析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劣势。
1.2.3 英国“电子经济评估”
英国进行电子经济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衡量英国目前的现状离首相提出的“建成世界上最好的电子商务环境”这一目标的差距。由于英国电子经济评估体系是由政府部门、学术团体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因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1.2.4 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水平”
在我国,国家信息中心作为以经济分析预测、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为特色的国家级决策咨询机构和国家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用于对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于2010年首次发布“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这份报告主要对全国及31个省份的信息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测评,其目的是经过对信息社会发展理论和实践持续进行跟踪研究,充分把握信息社会发展趋势、认清中国所处的位置和任务。
表1 国家层面的信息化评估工作Table1 National level information assessment work
发达国家对于机构的信息化评估源于20世纪初,并把信息化评估做为衡量机构整体水平额重要因素。在这里我们的机构是指是广义上的机构,它包括科研和教育机构和企业等成规模的组织。
1.3.1 机构信息化作用
随着信息化加速融入社会的各个层面,信息化的作用和位置变得越发关键,成为了保障运转和推动发展的决定因素。 通过制定全面、规范的信息化评估体系,评估各个机构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与产出,以此来促进各机构对信息化的认识,重视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升整体的竞争力。信息化评估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业务的发展,提高了产出成果,使得资源能够最大化的应用。指导了机构下一步发展战略的部署。
1.3.2 德国马普学会
德国马普学会作为德国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机构之一,共有81个研究所,致力于国际前沿与尖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马普的评价分为事先评估、事后评价和国家系统评估。马普学会通过事先评估进行人员任免和、评估科研项目、批准实验室和研究所的建立。此外,马普学会对研究所的评价以德尔菲法为主。为了确保研究所高水平的研究质量,同行专家将对研究所进行两年一次的定期评估,并多次开会进行讨论。此外,为确保定期评估的客观性,马普学会决定增添领域评估。每六年对研究所进行领域评估,对研究所过去六年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对在科研项目和计划提出意见。但无论是有专家团体事实的实现评估,还是科学顾问团展开的定期评估和领域评估,马普学会评估的核心是同行评议系统。评价结果还用来引导研究所的研究方向。
1.3.3 中国科学院
信息化正给我国科学界和科研工作带来全新变化,现代科研所需的信息化理念、平台、系统、技术、工具和手段等不断创新,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了全院信息化评估工作,针对中国科学院直属的研究所、支撑单位和分院进行了全面的、制度化的、常态化的评估工作,汇总了各个单位在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数据。中国科学院“信息化评估体系”由三级评估指标构成,其中包括三个第一级指标、九个第二级要素以及二十三个三级指标。中国科学院信息化评估饿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客观反映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发展状况和态势、科学组织和引导信息化建设,为信息化管理、规划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指导决策方向。
1.3.4 中国台湾大专校院咨询服务协会
中国台湾大专校院咨询服务协会(ISAC)是促进高校信息应用推进,提升高校科研和教学效率,提供信息政策与应用环境支持,提供信息咨询与信息分享的机构。
图1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Fig.1 Index for CAS informatization assessment
图2 ISAC 工作流程Fig.2 ISAC workflow
SAC 信息化评估目的是了解台湾大专校院咨询部门最高主管的特征和IT 资源使用的情况,掌握近年来台湾大专校院资讯化环境与重要资讯一体的发展趋势,同时比较国内外大专校院资讯化的发展趋势。台湾大专校院咨询服务协会(ISAC)的信息化评估的工作流程分为事前准备、团队讨论、正式普查和产出结果。其中事前准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并确立题目和专家任免,专家讨论部分包括专家讨论第一次、根据专家建议修改题目、最终产出问卷,然后在正式普查阶段建立系统平台、发出回收问卷,最后经过专家讨论过后产出研究报告结果。
(1)系统性原则:科学统筹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中总体和局部的关系。系统编制反映信息化总体态势的指标,单一指标是反映信息化具体工作领域的指标。指标体系是体现各指标间的等级相关系数1等级相关系数亦称为“秩相关系数”,是反映等级相关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的体现。指标权重2权重是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是指标重要性的体现。
(2)导向性原则: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权重设置上,坚持依据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体现信息化发展的特色。
(3)客观性原则: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尽可能依赖于客观数据,兼顾可操作性,方便减轻参评单位填报负担,并最大程度客观反映信息化现状。
机构信息化评估中综合指数法应用广泛,综合指数法是指在确定一套合理的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信息化指标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一个综合的值,用来评价信息化水平。即将一组相同或不同指数通过统计学处理,使同计量单位、性质的指标值标准化,最后转化成一个综合指数,以准确评价工作的综合水平。综合指数值越大,工作质量越好。
纵观国际上比较出名的机构都是采用综合指数法对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比如:EGDI 指数一个国家的数据通信基础设施指数(TII)、人力资源指数(HCI)和在线服务的范围和质量指数(OSI)三个指数的综合指数,通过这个综合值来对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而信息社会指数(ISI)是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四个方面的指数的综合值。中国科学院通过基础设施指数、信息化应用指数、网络安全指数这三个指数结合相应的权重求得一个综合指数来评估机构信息化水平,以此来促进各单位对信息化的认识和相应业务的发展。
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指标结构层次,各级指标内容以及相应指标权重组成的有机整体。它是从多个视角和层次反映评估对象的各个方面的水平。它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是人们对被评估对象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逐渐认识的一个过程。从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对评估对象有个整体而全面的把握,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化、求精、完善、系统化的过程。
例如中国科学院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代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信息化保障等各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各个单位的新要求,顺应国家的发展规划及要求结合单位的具体业务,更加科学,全面、系统的评估各单位信息化水平,促进单位对信息化的认识、推动信息化建设。它根据一定科学,系统,导向等原则进行设定。
2.3.1 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导向性原则:根据机构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的设定以促进信息化发展为目标。
系统性原则: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每个指标都反映了信息化工作的某一方面,各个指标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指标体系的构建从上而下,层次分明,从宏观到微观,反映了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可比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中选用的指标既要有稳定的数据来源,又要适应我国的实际,指标的口径包括指标的时间长度、计量单位、内容含义,必须一致可比,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客观和合理。
科学性原则:利用文献调研法,计量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可视法,同行评议法和德尔菲法等多种科学方法设计指标体系以及权重,能客观真实的反应机构信息化发展的特点、状态。并且各指标具有典型代表性,简洁、明了,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尽量使得评估结果客观、真实。
灵活可操作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方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层次评估对象的操作使用。各个指标的数据来源渠道要畅通。我们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微调指标体系内容正是应用了这一原则。我们的数据主要是通过信息系统采集方式和互联网搜索的方式进行数据的获取,这将保障了数据来源的实时有效性。
2.3.2 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方法
(1)文献调研法确定体系
文献调研法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达到对信息化评估进行科学认识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对信息化评估有个整体全面的认识,重点调研了国际上相似的机构的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系统地研究国内外信息化评估方法。
例如科研机构应根据相应的业务特点,选取了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网络安全这三个指标作为机构信息化评估的一级指标,并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制定二级和三级指标。文献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联合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信息社会指数(ISI)、发展指数(IDI)。通过调研这些机构,发现以上机构均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方面来衡量信息化水平,结合我国科研机构的业务和发展规划,制定的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2)监测分析法确定体系
检测分析是通过系统地检测机构各单位和其他研究机构在信息化方面和网络安全方面的政策、规划、和重大信息化任务方面的情况。从而针对相应的需求做出相应的改进。
机构信息化发展态势监测是信息化评估重要的参照对象。像科研机构会重点监测了世界知名研究机构如法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和德国马普学会等这种类似机构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工作,还会检测机构单位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成果,时刻关注信息化发展的态势,从而指导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比如,最近几年通过检测各个国家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方面的政策、规划和重大信息化任务等方面的内容,还有结合我国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机构应增加了网络安全部分的权重,以此来适应信息化发展态势。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从而制定出适应机构自己的指标体系。
(3)德尔菲法确定体系
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论。我们通过选取各领域专家,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一致的意见。通过德尔菲法可以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同时又避免了专家会议的缺点,最终取各位专家之长。根据最后结果对信息化评估体系和内容进行调整。科研机构利用德尔菲法选取各领域的专家根据他们的经验以及对国家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把握,对信息化评估内容和指标进行提取,最终得到比较全面评价信息化水平的指标。
(4)大数据分析法确定体系
大数据分析法是基于多渠道来源、多种类型数据进行汇聚分析方法。比如我们通过从信息系统,互联网抓取等方法采集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真实的数据,数据类型包括文本、数值型、文档等。对这些数据的处理采用了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将所有的数据连接到信息化评估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科研机构信息化评估中的关于数字资源的信息都是通过信息系统采集而来,还有网络安全部分的许多信息都是通过安全系统获得,大数据分析这种方法在信息化评估中应用广泛,这将促进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和业务的发展。
2.3.3 信息化评估指标权重
评估指标的权重是指在评估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在多个指标综合评估中的主要程度,因各指标的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同,不能等量齐观,必须客观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权重的数值准确确定与否直接影响综合评估的结果,因而,科学地确定指标权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确定评估权重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强制打分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构权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
(1)德尔菲法确定权重
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意见,经过几轮反复征询和反馈,专家的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得到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中,为了提高权重的准确性,我们聘请评估信息化领域内的专家对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定,给出权重。然后由综合评价人员对各个专家的结果进行综合,计算出平均数,然后反馈给各位专家,如此反复进行几次,使得各位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从而就可以确定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例如:在科研机构信息化评估中,指标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和网络安全三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就是根据德尔菲法进行确定的。最终得出权重分别为0.3、0.5、0.2。
(2)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 是适用于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建立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确定出各自的相对重要程度,然后通过特征值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其具体步骤如下:
就信息化应用下的二极指标而言,详细说明层次分析法如何确定指标权重的。
①根据权重评分规则构造出指标的判断矩阵
②计算各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信息基础是判断矩阵,利用排序原理,求得各行的几何平均数,然后计算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权重,部分计算公式为:
表2 判断矩阵Table2 Assessment index
这里 i=1,2,…,m
计算出权重为0.397,0.296,0.154,0.153,
(3)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计算公式如下
再计算出检验用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检验结果发现随机一致性比率小于0.10时,可以认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则所求出的评价指标权重是合适的。
当层次总排序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后,我们就能够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各层级因素的权重,明确了各项指标因子的地位,使得各评价机构在信息化评估中得到了更加合理和公平的成绩和结果,也进一步优化了评估体系。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尤其可用于对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价以及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的系统评价。
2.3.4 信息化评估指标内容设置
指标体系明确了评估评价的结构,评估的具体内容则是具体数据的表征。内容的设置则要反映业务特点,考虑信息获取的难易度以及信息的客观性。对中国科学院信息化评估内容的选取,考虑从支撑信息化发展的基础环境、信息化应用的领域和保障信息化发展的网络安全这三个方面评估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基础环境部分包含信息化管理与运行、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资源,基础设施主要评估单位的网络、计算、存储环境,这三个方面给信息化提供了基本的环境,例如:考虑到数据的代表性和获取的难易程度,我们在计算环境部分重点评估单位云计算和超级计算能力方面的能力。
评分方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标准对定量问题和定性问题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打分的方法,国际著名机构信息化评估中采用的打分方法有:采用直接结果作为得分或百分点得分、对标得分、差异程度得分等计算方法来计算成绩,而我们机构根据评估内容的特性采用了专家打分法、百分比、近似正态分布法、分位数法和加权算术平均分等,下面详细谈谈各种方法在机构信息化评分中的应用。
2.4.1 专家打分法
专家打分法是指通过匿名方式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和主观判断,对一些难以采用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问题作出合理的估算。对于一些难以定量分析的题目和答案,如网络情况、科学依据取得的重要成果、云计算应用等,要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做出主观性判别,给出合理的分数。利用互联网组织多位专家进行打分,根据统计学相关原理,最少5名专家对同一道题目打分,在保证合理利用人权的情况下,保证了分数的合理性。
2.4.2 百分比法
图3 数据验证结果Fig.3 Data validation results
图4 数据验证结果Fig.4 Data validation results
对于百分比的相关问题,计算时直接将百分点进行换算后得出的值作为该项问题的得分。例如某单位主机高危漏洞通报处理反馈率为72%,那么这个单位在该项问题中的得分为0.72;又例如某单位安全服务器的相对数量为49台,其该项得分即为49/100=0.49分。
2.4.3 近似正态分布法
近似正态分布法是根据大样本情况下数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特性,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在区间(μ–σ,μ+σ)内占整个面积的68.27%,是主体,要重点抓,如超算能力如果服从近似正态分布,那么大部分单位的超算能力应该在这个区间内,我们通过对正态数据进行区间的划分,给每一个区间赋上合理的分数来对各单位超算能力进行打分,这种评分方法拉开了各单位之间的差距,体现出了差异性,有利于后期的评估以及问题的发现。
图5 偏态分布数据Fig.5 Skewed data distribution
图6 数据VS 打分Fig.6 VS data scoring
2.4.4 百分位数方法
由于存在极端数据和数据分布不均匀,因而产生了数据呈现偏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法的方式已经不能合理的打分。
因此需要一种既保证分数的结果尽量合理,且不需要占用过多计算量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划分区间,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区间进行赋值打分,通过我们的数据验证,在情况下根据题目的权重并结合数据分布的情况确定合理区间数量,选择3至5个区间为合理范围。
通过对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评估,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信息化评估的模式,从指标体系的设立,评价内容的选择到评估结果的评价。机构信息化评估对于推动机构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全方位丰富数据,为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客观依据并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通过信息化评估推动了机构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