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藏鸟类资源的保护*

2018-02-20 18:04:48周生灵杨乐刘善思
西藏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黑颈鹤鸟类野生动物

周生灵 杨乐** 刘善思

(1.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2.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西藏 拉萨 850000)

西藏地区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野生动物丰富的多样性和巨大的蕴藏量,西藏境内的大中型野生动物的数量居全国之首。在众多的野生动物中,从人类文明历史揭晓起,鸟类就同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们优雅的身姿、绚丽多彩的羽饰和婉转动听的鸣叫,为大自然增添了无尽的生机和诗情画意,也启发了人类的智慧。这些野生鸟类不仅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更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野生鸟类,不仅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责任,而且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更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 西藏鸟类资源及其保护现状

1.1 鸟类资源

西藏是我国野生鸟类资源较丰富的省区之一,共有鸟类600余种,且特有种和稀有种的比例较大。西藏东部有高大的山川,蕴藏着大量的雉类资源,被誉为“雉类王国”;西部鸟岛上的鸟类资源也非常丰富,常有鸟群争鸣的景象出现;南面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为林鸟和鸣鸟的生存繁殖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北边广袤的草原与荒漠环境为一些猛禽和雪雀等鸟类提供了相应的生存环境[1]。西藏之所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与高原气候是休戚相关的,比如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对高原面的侵蚀,使河谷地带海拔降至3000多米,加上太阳辐射的增温效应,河谷地带冬季温暖,为候鸟越冬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2];其次,西藏有丰富的生境类型,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湿地、高山草甸等生境可以为不同种类的野生鸟类提供相应的生存环境[3]。;再加上粗放的农业耕作模式为鸟类提供了大量食物。

1.2 保护现状

西藏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正走在迅速发展的道路上,西藏自治区政府也在积极努力的将保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西藏自治区全区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截止2015年底西藏自治区全区自然保护区(或有保护功能的地域)面积就达到了41.3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4.48%[4].

1.3 重要旗舰物种的保护

黑颈鹤是世界15种鹤中最晚被发现的一种,也是唯一的高原鹤类,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西藏作为唯一一个既有黑颈鹤越冬,又有黑颈鹤繁殖的区域,对于该物种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常说“黑颈鹤的故乡在西藏”,黑颈鹤就是不折不扣的西藏旗舰物种。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黑颈鹤越冬种群数量的调查,在林周澎波河谷黑颈鹤的初始调查,有力地促成了林周黑颈鹤保护区的成立,这也是雅鲁藏布江中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前身。从2000年开始,在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国际鹤类基金会,天下溪等NGO共同组织的环境教育工作相继在林周、日喀则等地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从2014年之后又依托环保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启动了对“一江三河”,也就是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流域黑颈鹤及其他水鸟如斑头雁、赤麻鸭的监测,发现在西藏越冬的水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5]。

2 西藏野生鸟类保护面临的威胁

2.1 流浪动物

笔者也在关注流浪动物对城镇周边生态系统的一些干扰和影响。发现流浪狗的危害表现在一是成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二是对野生动物产生威胁,三是伤害畜禽甚至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杨乐等学者曾于2016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研究越冬黑颈鹤警戒行为的时候发现[6],流浪狗的袭扰已经成为黑颈鹤警戒的主要因素。受影响较大的鸟类还包括飞行能力较低的鸡形目和需要在地面取食的鸠鸽类等。2016年以来,已经发现1起流浪狗捕食高原山鹑和2起捕食山斑鸠的案例。然而相比较于捕食成功的案例,流浪狗更大的危害是通过袭击和追逐让野生动物的行为成本变得更高,生存压力进一步增大。

2.2 盲目放生

外来物种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的威胁着生态系统健康,现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7]。然而在西藏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盲目放生。根据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在西藏自然博物馆的展馆显示,目前我区外来物种入侵严重的主要有鱼类中的鲫鱼、泥鳅,两栖爬行类中的牛蛙、巴西龟。据调查2018年西藏的入侵鸟类主要有山噪鹛、八哥等[8]。这些物种入侵后,和土著种形成激烈的竞争,这样就给高原原本简单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风险。

2.3 人为干扰

近几年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使部分鸟类生存环境被开发利用;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大量湿地和森林被开发,也造成部分鸟类的栖息地和觅食地遭到破坏;另外摄影爱好者的追逐拍摄,更甚者有一些爱好者深入到黑颈鹤的夜宿地进行拍摄,虽然这是出于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但这样的行为会给黑颈鹤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很可能第二天就不敢回到这个区域夜宿,而重新选择夜宿地,对黑颈鹤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会让它们付出更多能量的同时面临更多的威胁[5]。

3 西藏野生鸟类的保护措施

3.1 长期监测

长期监测鸟类多样性势在必行,这一方面是科学研究持续性的需要,由于西藏地域广袤,科研力量相对有限,长期以来的研究面临鸟类本底不清的问题,需要通过长期的鸟类多样性监测来补齐这一短板,在了解普遍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应对突发的变化,更好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是高原生物安全的需要,杜绝外来物种的入侵,谨防它们种群数量的扩大,避免它们对土著物种的生存状况造成冲击;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长期监测外,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引导群众科学合理的放生。

3.2 综合保护

尤其是要加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综合保护,鸟类保护不是独立的命题,鸟类作为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依赖于三点:栖息地的保护状况,食物资源的质量水平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首先强调加强鸟类栖息环境的保护,比如说原始森林、沼泽湿地等重要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尽可能维持鸟类可获得食物的质量水平,例如一江三河流域现代农业对以往粗放农业的改造,如温室大棚的覆盖率不断升高,那么依托在农田获取食物的黑颈鹤、斑头雁就要面临食物资源不足的问题;最后要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干扰,包括直接干扰(驱赶、掏鸟蛋等)和间接干扰(旅游开发、基础建设等)。

3.3 形成合力

在西藏这样一个全国鸟类多样性位居前列,而地域范围占国土面积八分之一的区域中,科研力量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稀薄的。加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主管部门、民间保护组织、广大志愿者和广大野保员、管护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合力,以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或动物学会作为纽带,构建我区融监测-科研-保护于一体的野生鸟类保护网络,推动野生鸟类科研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是需要的。

3.4 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从主观上来说,每个人都非常愿意看到保护和发展是一种相互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当二者出现不兼容的情况时,希望尽可能采取严格的自然调查,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合理的保护安置,合理的发展补偿,并进行后续跟踪监测和分析,以降低开发活动对保护的冲击。

猜你喜欢
黑颈鹤鸟类野生动物
黑颈鹤大战恶狼
善于学习的鸟类
学与玩(2022年9期)2022-10-31 02:54:08
保护野生动物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12-18 01:48:39
保护野生动物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3:12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14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归来吧!精灵(连载六)
鸟类
小太阳画报(2019年1期)2019-06-11 10:29:48
神奇的黑颈鹤